徽县冬小麦冬春季田间栽培管理技术
2020-12-19曹振林
曹振林
(甘肃省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徽县742300)
小麦是徽县三大主栽农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大,品种良,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徽县小麦生长的冬、春季节是小麦病虫杂草的多发期,此期若肥水及气候条件适宜,可能出现旺长,抗冻能力变差,在冬季温度陡降时极易遭受低温冻害,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为此,要按苗情长势采取有效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促进主茎和有效分蘖成穗,争取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最多,最终达到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徽县冬小麦冬、春季田间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
1 抓好麦田打耱镇压工作
多年实践证明,徽县小麦冬、春季采取打耱镇压是行之有效,是简便实用的好技术。麦田经过打耱镇压,使土壤变的下虚上实,对保墒、提墒、夺全苗、促分蘖(冬小麦有2 个分蘖高峰期,冬前分蘖成穗率高,春季分蘖成穗率低)、出壮苗以及幼苗的发育及根部生长非常有利,又极为重要。
1.1 分蘖期的重镇压
在冬小麦分蘖期总群体达到1 050 万~1 200万茎/hm2时,要及时采取重镇压,既控制了过量分蘖造成的养分消耗,又降低了土壤水分流失,还压实了地表,降低了地温,控制和缓解了麦苗的过量生长,达到了麦田保墒、控量、促根、壮苗的目的。
1.2 解冻后的重镇压
经过90 多d 的越冬休眠,麦田土壤表层处于枯竭、裂缝等过虚状态,采取重镇压,既压实表层土壤,破除板结,弥补裂缝,又提高了土壤耕作层底部墒情,促进了麦苗尽快回到返青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阶段。同时,打耱镇压对早春发生的病虫杂草,以机械力的作用进行杀伤和抑制。特别注意的是,打耱镇压时要选择地表解冻、干燥、晴天中午进行。
2 对一、二、三类苗的田间管理
2.1 一类麦田强化拔节期追肥管理
总茎数达900 万~1 200 万茎/hm2,属于壮苗麦田。管理上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胺乳剂(用量300~375 ml/hm2,兑水450 kg 喷洒叶面)、矮壮素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三是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追施尿素90~120 kg/hm2。控制无效分蘖,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
2.2 二类麦田强化起身期追肥管理
二类麦田总茎数675 万~900 万茎/hm2。春季施肥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的成穗率。小麦起身初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
2.3 三类麦田强化冬前或返青期施肥管理
三类麦田总茎数小于675 万茎/hm2,多属于晚播弱苗。冬前或春季施肥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冬前可施农家肥45 000 kg/hm2,春季在小麦返青期追肥,当5 cm 地温稳定于3℃时开始,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追施氮素化肥135~165 kg/hm2,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可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3 抓好冬前或返青期麦田杂草化学防治
防治冬小麦杂草是小麦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徽县农民多年来习惯在春季使用化学除草剂对麦田杂草进行防治。其实伴随冬小麦出苗,杂草也开始萌发,一般小麦播后25~30 d 杂草基本出齐,约占总草量80%以上,这时是麦田化学除草最佳时期,习惯称为“麦草秋治”。
冬前麦田化学除草有许多好处:一是降低成本。冬前麦苗较小,除草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喷撒到杂草上,从而减少了药液用量。二是防治效果好。冬前麦田杂草绝大多数刚出土不久,一般都在3 叶期前,耐药性最低,很容易被除掉。三是农药残留少。在冬前化学除草,由于距下茬作物种植时间相对较长,除草剂可以在土壤中充分分解,从而减少了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不致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
根据麦田不同杂草种类,选择合适药剂配方组合效果好。一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杂草量达30 株/m2以上的麦田,用6.9%骠马600~900 ml/hm2,或15%麦极450~600 g/hm2,或70%彪虎水分散剂45~60 g/hm2,在杂草 2~4 叶期对水 30 kg 均匀喷雾,防除狗尾草、稗草、早熟禾以及野燕麦、看麦娘、毒麦等恶性禾本科杂草。二是以阔叶杂草为主、杂草量达20 株/m2左右的小麦田,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0~300 g/hm2,或 72% 2,4-D 丁脂乳油 450~600 ml/hm2,或2%霸草灵150 ml/hm2,或 36%奔腾可湿性粉剂75 g/hm2,兑水450 kg 均匀喷雾。
4 加强早春麦田病虫害监测及防治
春季要抓好小麦条锈病(条锈与叶锈混生)、白粉病、赤霉病及小麦红蜘蛛、小麦蚜虫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一是建立病虫防控监测点,及时按期开展监测调查;二是做好越冬菌原基数和发展动态调查,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防治工作做好一切准备;三是对条锈病发病早、出现发病中心的地块及时施药防治。
5 小麦冻害发生后的栽培技术措施
5.1 冬小麦冻害产生的原因
一是冷暖交替出现,麦苗抗寒锻炼不足。二是抗寒性弱的春性或半冬性品种受冻害严重。三是播期过早,农民早播保苗意识浓厚,从而导致小麦播期提前,冻害影响加重。四是播种量过大。秋季连续阴雨或大豆收获晚造成当地小麦晚播,农民加大播量以保全苗的做法,造成麦田冬前麦苗群体过大过密,植株徒长,麦苗受光条件差,主茎和分蘖细弱,造成麦田受冻较重。
5.2 小麦受冻后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看苗施肥。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特别是早播的春性品种,由于主茎或大分蘖生长点已经冻死,管理上应以促为主,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并叶面喷施有机活性复合肥,确保新生分蘖有足够的养分供应,提高小麦抵抗春季低温的能力。二是保根护叶,增加养分。对叶片受到轻微冻害、群体较大、生长偏旺的小麦,一般施尿素75 kg/hm2左右,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发生及成穗所需要的养分。三是有灌水条件的麦田,在施肥后结合灌水,促进恢复生长。四是冻害严重的麦田,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结合喷洒植物生长素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