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新时代本真儿童成长之路
2020-12-19宗立
宗 立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这是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学校以“龙”为切入点,将“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本源”“真实”的本真儿童特质为基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视儿童情智发展差异,尊重儿童个性,努力构建“贴近孩子生活”“适合不同孩子需求”的本真教育范式,探索出一条“龙飞凤舞”的新时代本真儿童成长之路。
一、打造“龙飞凤舞”的本真儿童生活空间
1.立德树人,打造“龙飞凤舞”的本真人文环境。
以“丹凤好老师”行动计划为纲领,通过“十佳金凤奖”“朝阳银凤奖”“丹凤荣誉教师奖”引领全体教师立德、立功、立言。通过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基本功展示、拜师结对、发展规划促进青年教师满怀初心、茁壮成长;通过骨干教师作讲座、谈体会、说成长突破瓶颈,再创辉煌;通过老教师回忆往昔,畅想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过“我身边的丹凤人主题征文”“我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坚定树立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思想。
2.文化布局,建设“龙飞凤舞”的本真物态环境。
学校结合“龙”文化元素和学生生活的地域传统文化,以“以爱蒙真”校训石为中心,以“一馆、二中心、三广场”为主基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一馆,指学校“新龙文化民俗馆”;二中心,指“新龙文化开发中心”“新龙文化体验中心”;三广场,以校训石为主题的“蒙真广场”,以中国象棋、围棋为元素的“国学广场”,以丹阳地方名人汤展文为主题的“展文广场”。
3.特色实践,活化“龙飞凤舞”的本真活动体验。
学校发挥“龙文化民俗馆”“龙文化长廊”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新龙文化体验中心”的育人效能,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此,交流展示龙文化。学校和丹阳市传统文化教育协会、丹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丹阳市水晶山民俗馆等单位合作,通过每年的游学活动、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
二、开发“龙飞凤舞”的本真儿童生活课程
1.学科课程,基于系统学科的“龙飞凤舞”本真形态。
通过校本研讨中的三种同课异构(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同课异构;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同课异构),不断培养教师把握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以学生的认知和视角开展教育教学,以学情、生成性资源和学生达成率作为课堂成效的评判标准。
2.活动课程,基于直接体验的“龙飞凤舞”本真形态。
学校先后成立了78 个校级社团和班级社团。一是学科社团,旨在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二是艺术社团,旨在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三是体育社团,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我们传承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挖掘丹阳地方文化资源、吸收现代科技手段,成立了龙狮坊、剪纸坊、烙画坊、刺绣坊、面塑坊等。
3.校本课程,基于差异发展的“龙飞凤舞”本真形态。
编班个性化。打破班级限制,学生按照选拔、推荐加自我报名的方式分为A、B、C 三组,其中A 班面向学有困难的学生,占比约20%;C班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占比约20%;其余学生编为B班。A班学生立足于“扶”,B班学生立足于“推”,C 班学生立足于“激”。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思维品质等方面都能“吃饱”“吃好”,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
教师特长化。我们做到了同年段学生全部打散,在考虑教师编排时,依据教师个性特点,科学分工,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教学优势。尤其注重A 班教师的选拔,将有责任心、有耐心并且课程开发能力较强的教师选为A 班辅导教师,注重活动性、趣味性、操作性,以求培养A班学生的学科精神。
三、创新“龙飞凤舞”的本真儿童生活范式
1.幼小衔接,开启不同类型“龙飞凤舞”教育的真情融合。
学校组织一年级教师专门就幼儿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设计了一周的内容。开学第一个星期,专门进行生活习惯、学习要求、身心健康的引导教育和训练,有效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2.家长学校,对接不同环境“龙飞凤舞”教育的真实沟通。
从2018 年起,在一年级尝试开展“家校共育”系列活动。两年来,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家长们相继开展了“亲子读书活动”“亲子游园活动”“读书分享活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家校间的合力进一步凝聚。
3.仪式教育,结合不同风格“龙飞凤舞”教育的真我认同。
学校充分结合中秋、重阳等节日开展征文、文娱演出等主题仪式教育,同时结合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展“开笔礼”,结合三年级的“成长礼”、六年级的“毕业季”等开展专题仪式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