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①

2020-12-19王成功王君曾雪莹伍毫冉红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传接球足球动作

王成功 王君* 曾雪莹 伍毫 冉红梅

(1.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2.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3.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提升,以及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利用慕课、SPOC等网络课程进行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在课后玩手机或电脑的碎片时间里也能学到更多知识,打破了传统的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1]。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和教师可充分地推行雨课堂,使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能逐渐渗透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突袭,为防止疫情蔓延校园,保障全体师生的安全与健康,教育部决定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延期。学生不外出、不聚集、不举行和参加集中活动。国家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各地教育部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策略,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全国学生开展线上教学和防疫宣传,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各高校学生教育教学的影响。这就使得雨课混合教学在各高校的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更好地有效推动新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应用。

1 基于“雨课堂”的SPOC混合式课堂教学

雨课堂是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 2010及更高版本的插件。2016年2月开始小规模测试使用,同年4月对外开放,9月时已近2万个班级使用。基于“雨课堂”的教学即为SPOC混合式教学之前,教师用PPT制作好预习课件后上传到雨课堂,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微信中的雨课堂公众号进行预习,学生看不懂的地方可点击不懂,教师及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课中,教师点击开启雨课堂授课后,在教师的手机上会出现进入课堂的二维码,学生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学习,它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引入学生手机中常用的微信平台,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2],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理论,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永不下线”这一教学理念,赋予课前、课中、课后每一环节全新的体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3],如图1所示。

2 高校足球教学现状

本课程以广州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为例,此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包括足球的起源和发展、技术动作、竞赛规则和裁判规则。在实践课上,将安排球性、足球基本技术动作、技战术、裁判员等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达到知识学习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加,平时表现情况和出勤情况占总分的40%,期末成绩与实践课的表现占总分的60%。但这种传统的教学存在着一部分问题,具体如下:在教学目标上,以往习惯以教师为主导,从而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时空上,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与学生进行及时互动,课后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沟通和解决。因此,利用雨课堂进行课前教学内容的推送,课中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后的教学小结,实时信息的反馈与互动显得尤为紧迫[4]。

3 基于“雨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是用脚内侧脚弓的部位传接球的一种技术。由于脚内侧脚弓接触球的面积大,脚内侧传接球动作动作浅显易懂,相对于其他复杂动作比较容易掌握,是在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动作。因而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在足球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为例,结合雨课堂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每个学生的反馈并调整教学方案,针对性更强,使每个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帮助下都能有效地完成建构。

4 基于“雨课堂”对足球教学的实施

4.1 准备预习内容

制作预习PPT,准备《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微课视频。学生在学习之前并未形成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概念。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送微课视频,使学生在课前建立起相应的动作概念,从而提高课上的效率。教师在网上选好一节优质微课视频或自录教学视频,再用“雨课堂”制做本节课的预习PPT,最后,将在电脑端制作好的课件上传至“雨课堂”的课件库中。

4.2 准备导学案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后,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理解,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基本动作步骤。这时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完成上传至“雨课堂”中的导学案,及时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并发现知识盲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突破。

4.3 准备课中PPT

课中PPT包括技术动作要领、完整动作示范(正面、侧面、背面)、随堂练习等。提前准备好课堂例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堂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及时巩固复习。

4.4 准备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部分。教师可以对课堂上学生反映出的学习难点和易错点,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可以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下发练习内容之后,“雨课堂”还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1 基于雨课堂混合模式的课题环节

图2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

5 基于“雨课堂”足球教学中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设计

5.1 教学目标

知道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的步骤结构;了解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重难点;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并独立完成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测试;加强独立自主学习,不惧困难的精神。

5.2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撑脚的选位和触球部位。

难点:大小腿的摆动和动作协调配合。

5.3 设计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借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智慧学习方式来增加优势[5],教师使用手机登陆微信平台中的“雨课堂”公众号,向班级发布预习课件、PPT等资料发送后,可设置完成时间,在相应的时间之前没有进行预习或打开任务的学生会收到提示,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观看雨课堂预习PPT中插入的微课视频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任务后,及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课上重点讲解。

(2)温故知新,了解学习并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动作。

①教师通过(正面、侧面、背面)演示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并讲解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如图2所示。

②提问学生关于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尝试寻找问题答案,通过弹幕进行师生互动,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问题。

③学生通过线下的自主练习后,发现练习动作难题后,及时通过弹幕或者留言告知教师,教师集合学生的反馈,将学生共同的疑难动作和问题,通过现场的演示和讲解再反馈给学生。

④学生在线下按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组数及素质练习任务训练的设置进行练习,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上传反馈给教师,并填写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的学习情况。

(3)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理论学习。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教学资源整合后[6],用雨课堂发布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理论并讲解PPT课后,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写课后练习题,编写完成后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及时上交作业。

(4)小结与测试。

根据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并通过测试检测学生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的学习情况。

(5)课后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状况,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掌握程度情况,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学生完成教师在雨课堂上布置的课后作业,并进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并达成课前导学的工作。教师可建立班级群,让学生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练习任务,并上传视频进行反馈,可适当加以表扬,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互动。

6 结论

(1)雨课堂的引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个新的变革,因此课堂上需转变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教师要“因学施教”,以教导学,教学相长。可以解决大多数学生不愿在课前和课后通过书本等枯燥的纸质材料或练习题进行预习或复习的烦恼,进而提高学生的预习率和复习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基于“雨课堂”的SPOC混合式课堂教学,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频率高、复习资料缺乏和专业指导、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等特点,利用“雨课堂”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率和复习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将课堂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消除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每个学生的反馈并调整教学方案,针对性更强,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永不下线”这一教学理念,赋予课前、课中、课后每一环节全新的体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4)基于“雨课堂”的SPOC混合式教学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永不下线”之这一教学理念,赋予课前、课中、课后每一环节新的体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在节省了大量教师课后批改试卷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可以更及时得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传接球足球动作
下一个动作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让足球动起来
浅谈初中校园足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