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浅谈
2020-12-18叶小英
叶小英
我在小学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教育领域流行“爱心教育”,这几乎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宣言,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一面旗帜。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之所以成为经典广为流传,其最大魅力就在于提出了“热爱儿童”的理念。他认为,只有从“爱孩子”出发,教师的工作才有价值,才会迸发出教育的智慧和思想。他甚至在书中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的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被称作“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心得写成书,直接取名为《爱心与教育》。可见,关于“爱心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是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来说,相较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而言,“爱心教育”可以说是判断今天的教师是否具有人文素养,是否在教育思想上体现“面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成长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它离不开规范和戒律。小学阶段的孩子尚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是一个人从天真、幼稚的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起点。它在人的一生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处于特殊的地位,存在着特殊的问题。
作为班主任,除了懂得爱,更要学会爱。一方面,教育失去了关爱,就失去了根基;另一方面,教育失去了戒律,就会变得残缺。爱孩子,就应该给他一个完整的“爱”。仅仅赏识和表扬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玉不琢不成器”“小树不修不成材”。
本文拟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对“爱心教育”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个性在共性中成长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学生的培养和所处的环境——包括教师、同学、校风、学习的氛围等有很大关系。没有集体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视建立优秀的团队,重视整个班集体向上向善、团结互助风气的形成,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在集体中成长,让个性在共性中张扬。
刚刚进入五年级时,原本天真活泼的学生晓晓,忽然变得沉默寡言,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做什么事情都信心不足,对班级活动更是心存抵触,成绩也急剧下降。我通过了解,原来是她遭遇了一场家庭变故。这个时候,当然需要给予她真切的同情,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爱,从而尽量减轻她的情感伤害,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千方百計鼓励她迎接困难,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在挫折中前行。
二、把每一次突发事件都当作教育契机
据研究,教育的不成功有近70%源自教师的无效沟通。一名顽童,什么时候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需要时机;一个胆小的孩子,什么时候鼓励他站起来发言,“时机”也很重要。教育就像农夫培育庄稼,是最需要讲究时机的。我们要以农夫的心态当老师,做班主任。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突发的教育事件,如何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把握教育契机,需要我们的教育机智,更需要教育智慧。
一天放学后,我留下几个学困生准备给他们补补课。当我从办公室走进教室时,发现教室里一片狼藉——粉笔散在讲台的讲桌上,黑板刷等用具胡乱扔着;不少桌椅凳子歪斜着,地上还有不少的纸屑、垃圾。黑板的正中间歪歪斜斜地写着一句嘲讽同学的话。
我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先带领他们一起清理脏乱的教室,又叫一名同学帮忙擦去黑板上的文字。整理好了以后,我让孩子们围坐在身边,一起探讨关于责任,关于勇敢,关于纪律等对他们而言比较宏大的主题,内容虽然高深,但我们平等地进行交流,以真实的案例来分享心得,孩子们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原本是一次事先计划的关于功课的交流,当遇到一个更重要的教育机遇时,立即转化为关于人生的思想交流。后来孩子的反响,果然比预期的更好。
案例反思:
建立正确的学生观非常重要。面对所谓的“差生”,老师一定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因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最终影响不在于教了多少书本知识,而在于对他人格的影响,在于给予学生人生的影响。改变一个人就改变他的理想;培养一个人,就培养他的自信。关注一个人,就关注他的习惯、思维、精神。一言一行皆教育,如果我们能从其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影响,教育就有了效果。
三、让家校合作更有效
家长需要引领和鼓励,善用“请家长”。
一些学生常会出现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行为习惯不好……诸如此类的问题。怎样与家长交流?我的看法是,要善用“请家长”,请家长来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探寻让孩子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以正面肯定为主,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对在校表现较差的学生,也要尽可能地挖掘其优点,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要学会聆听:诚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提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你的认真聆听中,家长可以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聆听中,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诊断学生问题所在。以便做更有效的沟通。
综上,班主任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化发展,仅有爱是不够的。李镇西认为,推动班主任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我们如何在每天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找到事业的乐趣?我认为,带着情感,带着智慧,学会爱,施与爱。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魅力所在。
当然,我们的爱,不能仅仅是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是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味,为自己的生命喝彩。这才是最高境界的“爱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