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风口下智慧城市的智慧未来

2020-12-18刘爻寒

中国新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

刘爻寒

2020年,随着新基建的号角吹响,5G、人工智能、大数据……各类新型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作为规模最大的“融合基础设施”,将率先分享新基建红利。虽然中国智慧城市起步较晚,但正在建设成为全球标杆。

一座城市可以多么智慧?

在智慧社区,人脸识别3秒钟进出的小区大门,根据温度和湿度自动浇灌植物的智能浇灌系统,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自动开启的车库通风系统,联系物管人员高效解决生活问题的智能APP……

在智慧公园,可以人脸识别快速存取物品的智能储存柜,可以自动行驶的无人驾驶游览车,可以了解自己的步数、心率、能量消耗情况的智能屏幕……

在智慧街区,可以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开关的路灯,积水内涝可以自动告警的道路,安全事故可以自动监测的桥隧,毁损挪移可以手机报修的道路、树木、井盖……

这些曾经匪夷所思、如今司空见惯的场景无时不在便利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领域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们让城市长出了“眼睛”和“大脑”,组成了如今便利、安全、高效的智慧城市。

“将来的智慧化城市人们会有一些想象不到的便利,会颠覆现在的生活方式或者工作方式。”有业内人士如是描述智慧城市。

2020年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验收之年,也是下一阶段的启航之年。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都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近年来,我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陆续开展和推广,截至202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如果加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2020年,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明显加速,城市发展理念已经由技术为先向以人为本转变,国家先后出台政策和标准文件,明确了智慧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方案的战略地位,以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

随着新基建的号角吹响,5G、人工智能、大数据……各类新型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作为规模最大的“融合基础设施”,将率先分享新基建红利。

智慧的城

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100平方米的高清LED大屏上,滚动显示着这座城市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14个专题的信息。

工作人员将深圳市“明厨亮灶”监控系统展示在大屏上。随意点开一条预警信息,图文信息清晰地显示:14时55分,罗湖区某快餐店后厨存在厨师未穿戴工作衣帽、垃圾桶未加盖等问题。据介绍,该系统通过AI视觉识别,实现了餐厅后厨远程实时监控,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一键切换到其他系统,深圳市各交通要道、海滩、码头的实时画面一目了然。

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科技园区和先进实验室里,更体现在寻常生活中。近年来,智慧城市不仅成为深圳的一张新“名片”,而且正改变着深圳市民的生活。

“不见面审批”服务以及“秒批”模式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成为常态,“跑一次”是底线,跑多次是例外;乘坐公交地铁,拿起手机,甚至不用解锁屏幕,手机深圳通0.3秒就可以完成买票扣费;智能护理、移动医生查房、移动全流程医疗服务、云影像、5G远程会诊、消毒机器人等对深圳市民来说已不陌生;业主刷脸免钥匙就能无感畅行,智慧车场无人值守集中监控,云端识别车牌实现快捷停车缴费,AI摄像头自动捕捉异常现象并生成警告,智慧社区已深入居民的点滴日常……

如今,随着5G、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落地,一场新的蜕变与跃迁正在发生,智慧办公、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成为热点,深圳的这一幕幕画卷正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驶入快车道的缩影。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内,铺满整面墙的电子大屏上,海量数据正源源不断归集。“这里显示的是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一些问题可以在萌芽阶段就被处理,治理更加便捷化、更具前瞻性。”杭州高新区(滨江)政法委副书记蔡文刚介绍。

2020年9月10日上午,杭州市萧山区利华路,一名行人被撞倒,情况危急。120急救车迅速赶到现场,虽然去医院要经过20多个路口,但一路绿灯,足足省下14分钟。赶至医院,医院也早已做好手术准备。一秒钟都没耽误!

一路绿灯的背后,是“城市大脑”系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收到警情后,“城市大脑”系统进入高速运转状态,通过定位、云计算等技术,调节路口红绿灯时间,保证救护车一路绿灯通过。同时,凭借“警医联动”机制,医院也同步得到消息,手术室提前做好准备。

通过建设“城市大脑”系统,借助卫星定位、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杭州在“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实践中大显身手。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曾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数据、技术,让城市越来越“聪明”,更为超大型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着强大的支撑。

中国样本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预计到2050年,全球约有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随着人口在城市的不断聚集,新的大都市和城市群相继形成,城镇化所导致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管理者关心的议题。

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该理念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虽然,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欧美地区诞生,却在中国发扬光大。

英国作家里奥·霍利斯(Leo Hollis)在其作品《适合你的城市:大都市里的天才们》一书中说到,近代对智慧城市的思考,其一大成果,无疑是伦敦地下列车的指示板。

1922年,自动交通灯在美国休斯敦首次使用,也是城市中应用最早的智能化硬件,标志着智慧城市的开端;1931年,全新的自动交通灯在伦敦卢德门圆环交叉口安装使用。

此后的很多年,智慧城市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直至2008年,IBM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作为“智慧地球”概念的延伸,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IBM为占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庞大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措施。2009年2月24日,IBM在中国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并建议优先建设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物流)、智慧的银行这六大行业。2009年8月,IBM发布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的报告。2010年6月2日,世博会期间,在“2010智慧城市全球峰会”上,IBM发表了“从城市开始构建智慧的地球”的主题演讲。2012年9月19日,IBM在北京正式启动“慧典先锋”计划,大力推进其“智慧城市”项目。

中国虽然在1993年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建立之初,就已经开始在探索信息化建设,但当时并没有具体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

2000年,当时正值世纪之交,“数字地球”“数字社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看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递交的《“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后,敏锐察觉到数字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位置,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并以创新的理念,跳出原有地理空间局限,全新定义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内涵与外延、应用的领域与方式。

在习近平的亲自推动下,“数字福建”被写入福建省委“十五”计划纲要建议,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开创并大力推动实施的重大戰略,也是“数字中国”战略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中国逐渐开始清晰,2012年拉开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

在2010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之后,我国上海、南京等城市在2011年制定了相关规划。2012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智慧城市至此上升为国家层面方针政策,次年1月,首批90个试点城市通过申请。

2013年7月,虽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但当时中国智慧城市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互联网覆盖和信息数字化建设上,运营商是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

随后,得益于中国互联网巨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开启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时代。

2014年2月27日,阿里巴巴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合作建立中国首个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数字互联网城市——智慧互联网港湾。此后,阿里巴巴相继与浙江、贵州、广西、宁夏、河南、河北等多地政府达成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合作。

随后,4G技术的普及加速了智慧城市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觉醒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变得迫切。尤其是在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大热之后,各互联网巨头纷纷借势抢滩布局智慧城市。阿里巴巴、腾讯各自圈地,结合“互联网+”,支付宝和微信分别推出各自的“城市服务”。

2016年,阿尔法围棋(AlphaGo)击败职业围棋手李世石使得AI被广泛认可,阿里巴巴和百度也在当年公开了各自的“大脑”研发工作。AI技术的发展使城市具备真正的智慧成为可能。

2016年8月,阿里巴巴发布其人工智能ET,阿里云也开始提供AI服务;10月,杭州市政府宣布已与阿里云一起给杭州改装“杭州城市大脑”,随后,阿里巴巴与苏州、澳门等开启合作。

同年9月,百度大脑正式发布。12月8日,百度云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宣布共构智慧“宁波大脑”创新体系。此后,百度与雄安新区、北京海淀西北旺等地纷纷达成合作。

腾讯则持续围绕微信和腾讯云在政务、旅游、交通等领域发力。2016年,腾讯召开了“云+未来”峰会、“互联网+警务”峰会、智慧交通高峰论坛等,与多省市就各细分领域展开合作。

时至今日,中国通过积极的智慧城市试点,形成了多个智慧城市群。到2018年,中国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占到了全球的48%。截至2019年年底,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95%以上地级市,50%以上县级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也已基本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在密集落地,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市行政机关共发布了9项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政策性文件。政策的红利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显示,2019年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28.79亿美元,较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14.09%。

纵观这10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后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智慧城市概念导入阶段、试点探索阶段,以及如今的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据统计,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仅为0.76万亿元,2016年突破1万亿元,2017则达到了6万亿元,而2018年达到7.9万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元,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25万亿元。伴随着新基建加速落地,2018年-2022年的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3.38%。

虽然中国智慧城市起步较晚,但正在建设成为全球标杆。

新基建赋能

随着新基建红利的不断释放,智慧城市已不再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名词,如今在城市的每一个交通路口,每一个城市管理部门的办公室,以及许许多多园区都不乏智慧城市的气息。

作为数字中国、城市底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载体,智慧城市与新基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智慧城市是新基建价值实现的重要需求领域,新基建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新基建之所以称为“基建”,而不称为“科技产业”,是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其他产业,做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而不是“自成一派”。智慧城市就是新基建最大的服务对象。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认为,从技术结构上看,新基建的提出将重构智慧城市的发展逻辑。新基建中强调了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在智慧城市中这些技术发挥的作用环环相扣,共同支撑起智慧城市的底层架构。

5G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发展,满足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云计算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服务,为大规模软件、硬件、数据的操作、管理提供平台;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学习等数据算法支持;物联网采集海量数据,并根据反馈提供命令执行支持;区块链则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并提供智能合约支持。

可以说,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创新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的架构深度融合,做到从智慧城市的感知层、传输层、计算存储层、数据与服务融合层以及智慧应用层全方位夯实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升级。

智慧城市,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