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在这里徜徉

2020-12-18王丽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教学策略语文

王丽华

摘 要: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阅读可以给人以启迪、感悟等。小学生处于阅读的萌芽阶段,而如何让学生从阅读中收益,首先学生就应该有足够的阅读量。这就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课内外拓展教学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课内阅读;教学策略;语文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使学生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这些教学策略包括:对课文原著的拓展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师拓展与教材表达方法类似的课外阅读;扎实对课内作者美文的鉴赏,进行作者的课外阅读拓展。

一、对课文原著的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教材选取的主要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或者是经典著作的精彩片段。对于教材中节选于经典著作的文章,在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立足于整本著作的思想来讲解这一片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传递完整著作所表达的观点以及深层含义,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读整本的著作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并且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加深和拓展学生对课文内涵和表达思想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二课《人物描写一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片段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写的是林黛玉初入贾府与府内众人见面时的情景。作者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用了短短六百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权势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这一片段的描写自然是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但是再好的文笔也无法通过区区百字概括出王熙凤这一《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所有特征。如果通过阅读《红楼梦》原著,从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可以看出王熙凤狠毒的性格特征,其他不同章节中可以看出王熙凤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只有当阅读完整本著作后,才能全面认识到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阅读课文原著的兴趣,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外阅读的主动需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课文的趣味性,讲究授课艺术的趣味性,努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继而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学语文、用语文的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一课《窃读记》,其中第七段描写的是作者喜欢下雨天的原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初见这句话,感觉充满了生活气息,上学时,总会因为大雨或大雪可以不去学校,那时我们的内心就是作者此时的感受吧。如果再讲这一段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切身经历,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段的内涵,使学生感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师拓展与教材表达方法类似的课外阅读

在阅读上,了解和学习一些表达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一些技巧和方法会使他们觉得枯燥,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会阅读大量的文章或书籍,接触和熟悉一些写作方法,待到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之后,教师慢慢地再去渗透一些表达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单元,“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这四篇都属于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当学生对于“鲸”“松鼠”这样的说明文感兴趣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如何使用具体的说明方法来描写这些事物并引导他们看更多的说明文,如“赵州桥”“树袋熊”等。当学生对“新型玻璃”表现出特别的关注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科学展览馆,为他们提供更多科普性说明文,如“登陆火星”“指纹的奥秘”,这些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性文章的积极性等功能。除了说明文,还有各种抒情文章,如赞美母爱或者是父爱的文章以及记叙文等各类型文章。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兴趣喜好,为学生提供类型相似的文章,以此来扎实学生课内阅读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丰富课外阅读。

四、扎实对课内作者美文的鉴赏,进行作者的课外阅读拓展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不乏名家名篇,关键在于教师要能让学生走进课堂一起鉴赏美文之美,带领学生去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样学生会对作者为何写出如此文章有所了解,并激发他想拜读更多作者其他文章的强烈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中,对于陆游的《示儿》这首詩,教师可以对本首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及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当学生被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感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作者其他表达忠贞爱国情怀的诗句,例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古诗更全面地了解作者,以此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学生在品味语文魅力的同时,还会自主地搜集一些爱国诗歌,开阔视野。

上述四种教学策略不过是使学生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方法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运用时要因人而异、灵活变换,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其智慧在这里徜徉。

参考文献:

[1]段潋.借课内阅读叩开课外阅读的门[J].小学语文教学, 2017(11):21-22.

[2]陈金环.拓展阅读: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J].教学与管理,(20):40-42.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教学策略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