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轨迹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基于未来银行发展目标、模式与路径视角

2020-12-18陆岷峰曹梦石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客户

陆岷峰,曹梦石

(1.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00;2.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一、引言

金融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突出性更加明显,而中国的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其资产规模占据金融业的65%以上,决定和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质量与方向。中国银行业不仅在国内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在国际世界银行排名中也位列前茅,在世界经济金融中的地位也在持续提升。因此,保持中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世界经济稳定前行的压舱石。

然而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局部性甚至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时常来袭,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稳金融十分关键。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使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再现低迷,如何保持经济的活力,重振经济,保持金融业的稳定,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重新链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责任不可替代。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保持银行业稳定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与方向,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研究未来银行不仅仅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世界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只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目标正确,商业银行的发展才能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少走或不走弯路,从而让金融照亮世界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推动世界经济金融的巨轮持续前行。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未来银行的定义,目前理论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或基本认同的概念。张欢等(2020)认为未来银行是一个远景的模糊概念,在不同的背景与时间,未来银行的主要特征也不同,未来银行的模式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很大,不确定因素很多,过早下结论或定义不会很科学和精准,未来银行是一个目前并不知道的银行[1]。陆岷峰(2020)认为未来银行将比现代银行功能更完善、技术含量更高、管理人员更少,是管理者最理想的资金融通、服务的工具,涉透力极为强大,替代了很多现行职能部门的职能;虽然,对未来银行无法准确定义,但还是可以从历史的发展逻辑与趋势中找出基本规律性东西,至少近期的未来银行模式的轮廓日益清晰,即将是一个以科技、数字、线上、智慧、社会为依赖的先进银行[2]。陆岷峰和欧阳文杰(2020)认为未来银行将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功能强大的社会信息中心,其功能、作用比现在更强大,是社会资金的融通管理中心,是社会资金运转的信息处理机构,数据将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经营资源和收入的主要来源[3]。

关于未来银行的发展目标,许旭明和陆岷峰(2020)认为线上银行是未来银行的近期目标,还不仅仅是线下业务线上化,而是在虚拟的空间,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架构、业务流程、产品体系等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可以满足各类层次的客户金融需求[4]。陆岷峰(2020)认为全能化、社会化是未来银行的主要目标,未来银行将与企业、个人的生活密切相连,承担了社会媒介的作用,银行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银行走进、渗透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构成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5]。徐阳洋等(2020)认为未来银行将是高智能银行,即通过智能设备、数字机器人、高度的智慧化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的自助金融服务,且是高效率、无机构、无现金交易的银行,金融将随心而在、随心而动,金融渗透力无处不在[6]。

关于未来银行的模式,周军煜(2020)认为未来银行将会是科技公司的特殊存在形式,无科技不金融将在未来银行模式中得到充分验证,科技依赖十分明显,未来银行的管理者到员工,将是科技人才的集成体[7]。徐阳洋等(2020)认为在现有银行体系基础上提升科技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基因,是现代银行在未来历史阶段的升级版,技术驱动是根本,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线上化是未来银行的目标,由此,改变了商业银行的所有运行逻辑、经营观念、经营节点、流程[8]。陆岷峰和徐阳洋(2020)认为未来银行的运行模式将真正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开放性将银行的产品线的触角延伸到各种金融场景中,将客户与银行形成一种完全市场化互选的模式,普惠性、长尾客户的金融获得性将明显提升,未来银行的服务边界无限延伸,服务垂直线更加细致、专业[9]。

现行的研究对未来银行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对未来银行的愿景有了大概的画像,对于激发现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奋发改革、明确目标、厘清思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个画像还是较为模糊的,不同的行、不同的银行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银行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方面甚至存在较大的歧义,克服瞎子摸象的片面的认识与感觉,有利于商业银行勠力同心地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按照银行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基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发展逻辑,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比未来银行现行所有的代表模式,结合银行业的基本功能,提出了“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化、社会化”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当今我国银行业的改革目标、重点和发展方向[10]。

三、未来银行:目标、模式与实现路径

(一)未来银行的目标

1.线上化

未来银行将以最低限数量、最小的物理网点、最小的自然人资源来实现银行的功能,而在没有或极少的物理网点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线上化成了必然的选择。线上化是指商业银行在虚拟的空间,完成商业银行与客户间所有的金融交易,这就意味着线上化的银行的功能十分强大,不仅完全具有物理网点所有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线上银行功能的优势,是一个金融业务无所不能的金融机构,在线上完成所有的金融操作。

2.数字化

未来银行是依赖技术而生存和发展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等数字化技术将会嵌入业务的所有流程与节点,科技作为未来银行的基因而存在,而数字化程度则是科技运用水平的一个标志。未来银行将成为各行业中数字技术运用最充分、最综合、最前位的机构,并在整个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引领作用,推动着社会数字化经济程度的提升。数字化不仅仅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驱动力,由此产生的数字还将成为未来银行的重要资产和战略资源[11]。

3.智慧化

全天候服务、全场景服务将是未来银行的基本功能体现,实现这一目标显然在自然人操作的背景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依赖金融设施、金融工具、金融手段的智慧化来实现这一目标,而这一切都可归集为智慧化。即通过数字机器人替代自然人进行24 小时不间歇的操作,通过智慧化设施,让客户自助操作,完成金融业务,通过智慧化工具完成客户认证、身份识别,风险管理、流程操作等。智慧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的目标,随着智慧化程度的提升,客户的体验将得到无限的提高。

4.开放化

开放化是指商业银行完全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将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功能、产品线、服务手段通过API 接口与第三方公司合作、链接平台,而客户可以随时在平台上承做各种金融业务,而商业银行的获客模式也从传统的“走出去”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12]。开放化让商业银行的获客渠道不仅增多、加宽,而且效率极高,批量获客使得大量的长尾客户获得同等的金融服务。这种金融场景越多、越丰富,商业银行的获客能力就越强大。

5.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商业银行已不仅仅履行银行中介的功能,还具有社会中介的功能。由于未来银行积聚了强大的数据库,且是社会资金融通和信息的处理中心,因此,很多社会间的交易信息将从未来银行获取,社会上所有的交易活动均可从未来银行的大数据中获得相应的信息,而且又可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未来银行是社会各个细胞的成分之一,而社会又是未来银行的主要支撑者[13]。银行社会化的目标与特征即使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很明显,如一些商业银行运用本身的信息优势为客户提供咨询、医疗、旅游、社区等服务,已经初具雏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银行的各项业务的综合发展奠定了极大的优势。

(二)未来银行的模式

1.现有关于未来银行模式的研究成果的比较

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在研究与探索未来银行发展模式上进行着积极尝试、设计,目前出现的直销银行、虚拟银行、开放银行、线上银行都是未来银行的一些响亮的名号,但还不是未来银行的全部,不过已经初步具有未来银行的雏形与特征。当前世界金融市场上,世界各地先后出现若干个具备未来银行一定特征的银行名称,不仅有称为数字银行、虚拟银行、线上银行的,还有称为互联网银行、挑战型银行(challger bank)、直销银行或者开放银行的,等等,其定义、功能、适用对象等也有所不同(详见表1)。从表1 中可以看出,虽然这几种主要的未来银行模式名称各异,但在主要功能、运营模式、主要特征上相互间是有交叉或相同部分的,因为,未来银行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只是路径有所不同。当然有些主要特征是唯一性的,这种唯一性往往是未来银行必须走出的一步,如开放银行的开放性[14]。因此,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社会化、开放化等构成了各类未来银行模式的主要特征,也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这五大目标或主要特征间的内涵与外延某些方面也有所交叉或重复。

2.未来银行模式的主要特征

(1)技术依赖增强。根据现有的未来银行的表现形式来看,未来银行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如下。虽然各个银行具体名称不同,但其本质特征基本相同,即已经不再过度依赖传统的物理型实物银行网点,而是依赖数字网络作为商业银行和客户交易的主要场所,服务手段、业务流程上也都借助了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为客户提供最现代化的体验度极高的线上金融服务。在未来银行提供的服务中,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而获得所需求的金融服务[15]。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经营战略相比,未来银行的发展重点将主要是改进市场环境,从经验依赖、网点依赖思想转向技术依赖、线上依赖,通过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金融供需的信息透明度,积极整合金融资源,加快业务创新,设计金融产品,寻找金融商业机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在不确定的、复杂的市场环境条件下,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不确定的收入预期转化成固定的收益来源,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与竞争能力。

(2)线上业务为主。未来银行的各种模式体现了未来银行冰山的一角,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代表未来银行的全部,但各个角的总和可能就是未来银行的全部。虽然都在某一方面体现了未来银行特质,但不是未来银行全景图。未来银行应当是集合各类银行模式优势的功能基础上,形成优秀未来银行的集成,但不是各种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最优化的一种整合。而整合的结果和共性就是所有的银行业的业务基本是在虚拟空间完成交易,除极个别必需的物理网点外,基本上都是线上业务[16]。

表1 部分未来银行模式基本要素比较表

(3)业务模式转换。未来银行由于以线上业务为主并主要在虚拟空间完成交易,其传统的线下业务的模式必须彻底改变,而且还不是简单的线下业务线上化。未来银行要实现24 小时全天候服务,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无人服务,因此,其业务运行的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大量的业务是由数字机器人来完成或通过系统的自动控制来完成,这种背景下其风险识别与控制、业务受理等会发生较大变化。一是要通过技术的突破来实现。二是传统银行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必须全部重新规划与制定,经营模式或赢利模式均需得到重新设计与升华[17]。三是业务的流程必须重新再造,改变现在的分级管理、部门管理为平台管理,而且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智慧化管理。

(三)未来银行的实现路径

未来银行是一个远景目标,现代商业银行与未来银行之间的时间距离可能是一个无限长的时间段,而且未来银行目标也在不断优化与提升。从历史的演变逻辑来看,现代商业银行向未来银行的演进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创新与探索(见图1),目前已经进入到创新试验阶段,只是离完全意义上的同时具有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化以及社会化等的未来银行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当前所能做的是奔着未来银行的目标,做好当下业务,不断前行,为未来银行目标的实现夯实发展基础,构建科学的架构,降低试错成本,提升发展能力。

图1 现代商业银行向未来银行演进图

1.运行线上化,搭建新型运营平台

(1)搭建功能强大的平台。未来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转向对线上的依赖,对线上的依赖实质上就是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平台的依赖。综合经营平台就是物理状态下的大楼,其基础牢固程度、容量大小、功能多少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使用价值。因此,现在商业银行搭建的综合经营平台,一定要从顶层设计上考虑未来发展的空间、客户的容纳量,只有留有足够的空间才有未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功能上要丰富多样化,留有足够多的接口,要能适应客户服务功能、产品创新功能的不断迭代的要求,不断进行系统的升级,而不是进行综合平台的频繁更换或重新设计[18]。

(2)设计丰富多样的产品。商业银行间的产品是最有竞争力的工具,未来银行的运行中,将进一步跟踪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传统金融产品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诸如重资产的信贷产品等在商业银行的营收比重中会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中介服务性产品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围绕人的金融产品要求会越来越高,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商业银行集中精力认真研究个人的金融需求,提供360 度的全方位系统金融产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同时,未来银行的个人金融消费者,更侧重于场景金融消费,金融服务需求随时随地随场景而完成,其产品可以随时可得才是符合预期的时代金融产品。

(3)个性多元特色的服务。未来银行仍然是由各个利益集团主体构成的经营主体,各银行间仍然存在利益上、业务上的竞争。因此,未来银行并不是单一模式的银行,各行间虽然在技术手段、网络布局、风险防控上可能有相似甚至是雷同的地方,但各家银行间的经营定位、目标客户、经营重点等一定是有差别化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金融产品的复制能力很强。因此,未来银行的竞争能力将重点体现在自然人差别化的服务、银行服务功能的差异化、经营竞争的错位化、管理模式的特色化。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宜对金融业务特别是个性化业务进行深耕细作,培育本行的特色化金融服务。

(4)科学严密的风控机制。未来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将在虚拟空间完成,并具有高度的科技含量,自动化、智能化,但这并不代表没有风险或低风险,反过来,未来银行的风险只是以新的形式或方式出现,其风险后果可能更为严重。因此,在向未来银行迈进过程中,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就要将风险控制作为发展的前置条件来抓,要进行充分的风险控制论证,要进行强压力测试,要对外部黑客的攻击有充分的技术应对,要对系统的崩溃有应对的预备方案等,在虚拟世界的银行界有严谨、严密、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

2.业务数字化,充分运用金融科技

(1)多种工具综合运用。金融科技的各种工具都是相互交织发挥作用的,大数据、5G、区块链在金融科技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当于无源之水,而没有5G,人工智能则无法实现高效、快捷。各项金融科技之间相互依存,合力发挥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在推进业务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同时引用多种金融工具,打组合拳,将其有机、有效地嵌入到业务各个流程与环节当中,以发挥金融工作的综合效能。

(2)强化特色重点运用。用技术手段解决传统经典理论无法解决的经济金融问题,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数字化金融较好地解决了商业银行与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长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管控难、财务管理成本高等常规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数字化金融可以实现长尾客户业务批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可视化,使长尾客户金融具有与头部客户同等的竞争能力和发展优势。因此,应通过数字化的提升进一步增强金融对这部分客户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保持社会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3)重点区域科学运用。商业银行的发展实际上主要受两大因素制约:一是优质的客户资源,二是经营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这两者是商业银行发展中的自变量,其他诸如利润、贷款规模、产品开发等都应当归类于因变量。因此,金融科技的运用不能对各个经营要素进行平均用力,而应当抓住重点与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金融科技要与客户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无缝对接,在应用深度和程度上要尽可能地保住重点,深化挖掘。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客户营销中的主导作用,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风险识别、构建风险控制模型、设立风险预警系统以及风险处置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客户和风险管理的技术含量。

(4)强化供应链在金融中的运用。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抽象为供应链活动,只不过有链长链短、链宽链窄之别而已。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升,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不仅长而且宽,链条上的各个节点的垂直链也同样长且宽,世界经济形成网格状的供应链与产业链,而与之相对应的供应链金融也随之而生。供应链金融既有效地支撑了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管理挑战。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经济链接中,仅靠传统的金融手段无法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进行识别与管理,金融科技的出现才使这种风险管理成为现实与可能。大数据可以跨界跨越自然人无法掌握到的信息,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地计算或24 小时进行风险监测,物联网可以使供应链上所有的物体在可视范围之内,云计算使海量数据的存储成为现实。因此,经济越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相应的供应链金融就越融合,运用金融科技的管理就越有必要。

3.管理智慧化,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1)强化智慧理念。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人类智慧的重大成果。智慧化的金融工具既能做自然人能做的事,也能完成自然人难以完成的工作,可以将自然人从大量复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智慧化程度提高了,会导致大量失业,影响社会稳定。这种反智慧化的观点看起来很科学,实质是反科学的,因为由于智慧化引起的原有岗位的消亡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同时,智慧化会驱动自然人的进化,以更高的智慧来提升智慧化的程度,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现代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人中需强化智慧化理念,在智慧化这条赛道上,勇于向前,争先超越,占据智慧化的竞争高地。

(2)聘用数字员工。未来银行当中,将有大量的数字员工(数字机器人)替代自然人在工作。数字员工不仅聘用成本低,而且能一人多岗,做自然人不能做的事,具有承载工作量大、效率高、精准、信息量大、没有道德风险等诸多特点。当然,数字员工也有相关的风险点,如设计时的先天不足、网络攻击,等等。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当前就应当积极、有序地聘用数字员工,替代自然人重复、简单、低效、计算量大的工作岗位,将数字员工列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通过与先进的科技工作合作等形式,构建数字员工持续提升、培训、维护等机制;同时,也要注重数字员工的风险管理,发挥数字员工最大的效用。

(3)加快体制改革。线上化的未来银行不需要网络化的线下机构,多层、分级的商业银行机构,不仅信息传输渠道长、节点多且失真性也较大,管理半径太长。未来银行的物理网点大概念是总部单点制,大量的分支机构将会被撤销。总部单点制的特点使机构门类较全,多而分工细致、专业、专注,总部会成为各中心的集成,包括但不限于决策中心、风控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网络运营中心、资金调配中心、财务核心中心、智能管理中心等。所有的中心将会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基础工作。因此,商业银行宜在保持现有业务功能、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对线上业务、布局的设计,完善并壮大线上服务功能,加快机构网点、分支机构的改革力度,对分支机构进行全面“瘦身”改革,缩短管理半径,为未来银行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4)提升决策能力。智能工具不仅仅具有强大的计算、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功能,而且,与人的认知能力相关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提升。商业银行作为风险管理的机构,自然人的决策往往受个人认识和情感的影响,在决策中往往会增加风险。而智能化决策,其不仅速率较高,而且由于其信息量大、无情感影响,其决策的结果往往客观性较强,其在风险管理中或其他管理工作中更显科学与客观。因此,在向未来银行迈进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四会一层”、各层级决策机构应当积极运用智能化决策系统作为辅助决策工具,不断提升决策的精准、科学与客观性。

4.服务开放化,重塑新型银客关系

(1)更敞的开放心态。最早的银客关系是一种供给与被供给、监督与被监督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大政的实施,市场经济发展目标的确立,开始转化为一种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现代商业银行时期已经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标,而这需要商业银行有一个更开放的心态,其核心内涵就是不仅要对客户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还要有极大的包容。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对客户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长尾客户等有更多的容忍度,当企业碰到困难时,能更多地给予支持。如本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挑战小微企业的生存生态,商业银行采取的“不断贷”“不抽贷”“还息不还本”等措施,就是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支持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2)更多的开放接口。目前,商业银行积极开放API 接口,将其产品线和功能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打通,从目前实施开放银行的机构看,其接口的数量还是不多,开放的对象也是有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对于众多的合作方而言,仍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目标。因此,商业银行要降低接口接入企业的准入标准,让更多的合作方有机会进入商业银行的开放接口中,同时将更多的产品线和功能置身于金融场景,提升商业银行的开放度。

(3)更广的开放场景。开放银行重要的特点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公司共同搭建运营场景来实现客户业务便捷、高体验度及实时性。这往往取决于开放场景的多少,其中商业银行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根据本行的市场定位,瞄准目标客户,精选第三方合作公司,尽可能多地营造开放场景,将客户、第三方公司、商业银行放在同一场景中合作与交易,开放场景越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成功概率就越大。

(4)更好的开放服务。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复制性很强,因此,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差异往往形成了商业银行间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开放的服务主要是从客户的体验角度来提升。开放场景下,客户可以对开放银行接口通过第三方平台随插随用,一方面便利性很强,另一方面客户选择权也很大。因此,为增强客户的黏性,只有通过更有温度、更具特色的开放服务,才能形成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5.融通社会化,强化银行服务温度

(1)链接各种市场主体。未来银行就是一个信息中心,其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回报的客户,还有可以给银行、客户以及各社会主体带来增值服务的所有主体,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融通中心的特殊地位,成为社会经济信息中心。要通过大数据的建设,积极链接各种社会主体,不仅仅提升商业银行的价值,更要通过商业银行来提升社会经济各要素链接的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秩序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2)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现代商业银行面对的数据信息不仅仅是自身积累的信息,还要链接社会各种数据信息,数据资源掌握得越多,其数字资产、数字规模效应就越明显。在数字资产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及各机构的经营资本,因此,面对海量无序的数字,对数据信息的清洗、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利用的能力就至关重要,商业银行不仅要成立大数据中心,更要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的合作,提升信息管理能力与水平。

(3)服务方式丰富多样。社会办银行、银行服务社会是新时代的一种新时尚。社会办银行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生存更多取决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商业银行不能仅仅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应当兼顾社会价值,只有通过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内容全面化、服务触角延伸化、服务手段温馨化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竞争中才能占据相对有利的场景。

(4)不断增强银客黏性。竞争的白热化,客户面临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金融供给大于金融需求也只是时间问题,当下的优质客户于商业银行而言已经是卖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处于相对弱势、被选择的地位。因此,未来银行只有通过银社一体化来增加客户的黏性,才能获得更多客户的选择与青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未来已来,未来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必选目标与必走通道,虽然没有未来银行的具体模型,但主要的特征与理念已经基本明朗,这正是所有银行业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2)未来银行是一个动态概念,本身也有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因此,现代商业银行所追求的未来银行的目标与方法在实践中会不断调整和优化。

(3)未来银行既是一个目标,也是指导现代银行前行的一种方法论。

(4)未来银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积累的过程。因此,现代商业银行的每一步努力与实践,都会使离未来银行的距离更进一步缩短。

(5)未来银行就是一个高科技基因的信息处理中心,现代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提升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即无科技不金融将成为规则和竞争的利器,因此,科技兴行、立行的理念要转化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全体行动。

(二)建议

(1)明确战略方向,做好顶层设计。只有正确的战略方向才会有正确的经营行为与成果,因此,现代商业银行需要将未来银行的发展目标、特点作为长期战略目标来抓,并通过具体的中短期目标体现出来,要通过商业银行的顶层设计,形成未来银行的雏形。

(2)布局技术底层,夯实发展基础。技术支撑未来银行的一切,而技术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短期形成的。因此,金融新基建一开始就要起点高,各商业银行在布局系统时必须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创新与发展空间。

(3)坚守立行初心,强化错位经营。未来银行仍然是银行,仍然存在竞争,只不过竞争场所、方法不同而已。因此,现代商业银行仍然要坚持特色化、专业化,实行错位经营,发挥自己优势,将优势业务做到极致,将一般业务做成优势。

(4)优化人才队伍,尽早转换结构。科技在银行中的运用对现有的人员数量与结构影响极大,不仅数字机器人替代了自然人若干岗位,而且,未来银行需要高精尖人才、科技与金融复合人才、创新设计人才。因此,大量的员工将存在转行或再学习,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会带来挑战。

五、结语

未来银行是对未来银行业发展目标模式的一个大致描述,是一个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更是银行业的一个远程灯塔。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展望,其不仅是管理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更是发展的一个方向与情怀。当然,未来银行目标是一个相对的变量,受制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和调整。因此,作为现代银行业必须审时度势,对未来银行的发展目标、模式的任何变化要尽收眼底,从而,对当前及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及时进行修正,始终站在历史发展正确的一面,以减少发展战略与方向性失误,提升工作与发展的效能。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客户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