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2020-12-18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市海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张月兰魏海通沙莹莹

营销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市海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 张月兰 魏海通 沙莹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企业经济业务和财务核算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业财融合的出现,导致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从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懂业务、会管理、能决策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岗位适应水平,从课程入手,认识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通过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拓宽会计专业口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能够“跨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会计人员。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支撑,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与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相融合,通过所设置课程的内容、模式等方面进行重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体制、模式、途径、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胜任会计岗位的专才,具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职业能力。高职会计教学以会计岗位需要和实践操作为目的,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职业所需要的会计处理技能,能够掌握基本的会计原理和熟练会计操作技能力为主,在教学中注意强调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围绕实践从而组织教学内容。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实务中已出现了财务机器人代替会计岗位的现象,从而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专业高级人才。

(一)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业财融合的趋势下,职业院校的会计课程要打造出能够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根据社会需求与市场需要去培养合格的拥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融合。特别是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运行以后,“X证书”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替换或累加,怎样将“X证书”的内容与原有的课程相融合已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在强化熟练操作技能思想的指引下,理论课时不断被压缩,导致学生在处理业务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课程内容中能体现与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内容相衔接,但选用的教材内容却很少体现与企业实操业务相衔接贯通。同时,体现专业前沿发展的课程较少、如XPRL、MSC商业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

(二)会计专业课程口径太窄,无法满足跨界融合的要求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就会计论会计,课程结构不合理和教学内容陈旧滞后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课程之间相互孤立,过分强调与会计相关,专业太窄,分得太细,不能适应业财融合下的会计就业环境。同时,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各自为政,缺乏关联,学生对会计的了解如同“盲人摸象”。课程结构不合理和教学内容陈旧滞后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现有课程体系缺乏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专业结构趋同、特色不明,岗位吻合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存在专业水平积累不足、专业发展前瞻性欠缺、专业品牌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如果忽视技术技能水平的积淀,会使其培养的人才永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难以与行业和产业发展相匹配,导致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渐行渐远。

(三)现行的课程实施方式落后,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在共享服务的支持下完成财务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企业财务部门要能够运用数据计算、云计算、大数据支持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实施财务与业务的紧密融合,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财务服务,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并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财务分析,形成财务资源的社会化配置。但我们的传统课堂仍然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老师从头讲到尾,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四通八达,课堂已不是唯一渠道。同时,现有的课堂的授课方式无法培养出具有数字化思维能力及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的财务人员。

二、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企业持续优化工艺流程、精准降低成本费用的背景下,出现了财务数据资源共享,要求财务人员全程参与战略管理,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在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员要适应中小企业财会岗位的职业技能需要,如何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如何将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从而来实现会计专业课程的重构,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满足了中小企业各主要会计岗位的要求,能够满足出纳、成本核算、纳税会计、会计主管等不同岗位的要求。经过对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调研,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全面素质的职业岗位能力”的思路,提炼、优化、归纳形成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认知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和工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课证岗三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重点突出了会计业务中核心的岗位会计核算能力、报表编制分析能力、税务处理与申报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对学生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顺序,降低了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重构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了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力争使会计专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明显得以提升。首先,在专业定位上,面向符合中小企业就业需求,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综合素质、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等的培养规格应达到专业的毕业要求。其次,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专业实际,分类培养、技能大赛引领培养等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专业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有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专业培养方案规范科学,相对稳定,具前瞻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严密,支撑材料充分;专业教学标准按照国家教学标准框架制订,符合国家标准。再次,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评价体系,将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专业注重提升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针对专业课程采用专业理论与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继续深造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会计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工学结合,技术技能复合化培养,采用“课证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会计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具备较强的会计业务核算和监督等实践能力,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相关知识和能力储备。最后,以政策性文件作为会计专业课程重构的方向,明确财政部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企业财务部门的应用程度。了解哪些项目是企业财务人员经常涉及的业务、掌握的技能,确课程体系与政策性文件的关系。

(二)构建了突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按会计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综合实践及拓展能力模块,通过四个模块技能的培养,保证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技能,拉近学生与就业的距离。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注重学科课程的开发,高职院校以行业调研作为逻辑起点。在进行行业调研时应侧重会计行业的岗位分析,明确企业财务部门中最常设、最基础、最重要的会计岗位。会计岗位的不同代表会计人员所具备岗位能力的不同,院校在进行调研时应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最需要拥有的财务技能,以此作为业财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指导方向。同时,将会计管理职能渐进式地融入各岗位技能中。明确各企业最需的岗位业务技能,高职院校能够较精准地确定各科目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层次,在对已有课程内容进行“推陈出新”的更改后,在各科目授课中加入涉及本科目的管理技能。

(三)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图1 会计“平台+模块+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目标内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条件建设,通过对在职教师的轮训、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充实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制度,提高企业兼职教师任课比例。使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60%以上,兼课教师担任授课课时比例达55%。另外,从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专兼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渠道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领域贯彻落实“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现资源供需由“分散”走向“聚合”,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主动深化“引企入校”改革,有效衔接企业需求,通过专业群的动态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供给;另一方面,区域行业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部署和要求,以先进技术为支撑,聚集优质资源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持续拓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渠道,激发区域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合作的强劲动力,切实发挥校企双元育人、开放育人作用。

(四)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人工智能给会计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会,需要新型会计职业从业人员。会计行业人员需根据政策调整,不断学习新技能,提高专业知识,实现更好的发展。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行业带来的变化,必须改革高职会计教育模式。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会计岗位、会计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发生转移,这样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VR技术及会计变更的有利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必须把会计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会计岗位需求充分融合,以“会计岗位+会计技能+人工智能”为指导,遵循“双证融合、业财合一、情景教学、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会计职业素质、会计核算、管理会计、职业拓展”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应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课堂模式进行翻转课堂,利用全国优秀的教学资源,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