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2020-12-18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丰山中心小学杨惠娟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丰山中心小学 杨惠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识字数量有限,这就对他们的阅读能力形成了掣肘,限制了阅读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应做好阅读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本任务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指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从中受到文字的熏陶。
一、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解析文章,能够强化学生对文中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运用到的写作方法。这对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均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同时还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文中运用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等。在不断地阅读与分析中,强化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从而可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
二、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内容,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从丰富课堂内容入手,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朗诵大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声话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课堂更具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标。此外,教师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辅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为孩子多准备一些课外书籍,拓宽视野,让学生从点滴阅读中逐渐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在《刻舟求剑》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看过哪些寓言故事,与大家一同分享。然后教师补充,向学生推荐《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这样的模式下潜移默化就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找到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凡事都讲究方法,阅读亦是如此,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阅读还没有系统的认识,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教师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方法差异很大,因此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初次接触到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泛读课文,对文章有了初步认识后进行精读,对文章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章,整理出文章的思路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精读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部分并进行分析、整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写作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适宜的情景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比如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相应的情景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文中蕴含意义的理解。
此外,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可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当时的场景及人物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对当时的场景进行还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完成写作实践,读写能力完美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地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在日常生活中体悟所需学习的内容,体会阅读的魅力。例如在《这儿真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植物的变化,感受校园随着四季发生的变化,写出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作文,内容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自然风光。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在郊游过程中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对自己郊游的感悟、体会等进行记录,并可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写一篇游记或者心得体会,通过活生生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造素材,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培育与提升的重视,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寻找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完成写作实践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