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2020-12-18胡川江
杨 坤,胡川江,罗 永,赵 超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重大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农业信息化将主导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深刻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实现。
1 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成都市积极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大力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领先发展,截至2018年,全市共建成农业生产信息化基地58个,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12个,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1.1 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
近年来,市政府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信息发布及时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成都市农业物联网软件建设导则》,为规范农业物联网软件设计工作奠定了技术规范。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实施了《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为本市“十三五”期间农业信息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实施路径。
1.2 构建农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
1.2.1 搭建引智合作平台 依托农业部信息中心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以成都农业发展为基础,重点围绕大数据建设和市场主体信息需求,不断提升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效能,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合作推进全域成都农业信息化示范建设,助推成都智慧农业纵深发展。
1.2.2 构建“政研企”协同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在蓉科研院所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度挖掘市场需求,结合政府职能职责,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等课题研究,探索形成有效弥合企业诉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新机制、新形态。
1.2.3 建立学习交流长效机制 组织相关处室、有关单位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先发地区实地学习考察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通过实地感受、亲身体验,将“取经”上升到“学精”“用精”,带动农业信息化知识迭代升级。
1.3 着力提升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水平
1.3.1 推进12316网络版延伸工作 按照便捷、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启动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延伸蒲江县试点工作,争取用2年时间通过智能手机、网络终端和户用电视应用全面完成农业部信息中心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延伸服务蒲江县,从而为蒲江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典型致富经验等综合服务,实现蒲江县农技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综合服务实用化、互动化、个性化。
1.3.2 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力度 在市政府领导下,按整省推进工作要求,在蒲江县和彭州市等近远郊区市县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依托农村超市、农资销售店等现有服务载体,集成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子政务服务点、农技综合服务点、便民服务超市等一站式“益农信息社”,推进“村级电子商务、村级电子政务、村级农业服务、村级便民服务”四位一体,让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城市居民同等信息化服务。
1.4 搭建市级农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为建立集中统一、协作共享的都市现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农业资源分析、管理决策、科技应用、质量追溯、应急指挥等综合性管理局面,组织开发建设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成都智慧动监、现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墒情、苗情、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系统)等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光照辐射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分析、预警,为农业大数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网格化管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经济新动能建设和政府决策指挥等提供数字化、可视化和在线化支持。
2 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不足
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相关工作部署和项目建设也正稳步推进,但距离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必须深刻认识到当下农业信息化建设仍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农业信息化建设力量较分散与标准缺失,行业资源未有效整合,人才队伍还不能充分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内在需求等不足之处。因此,对照农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宏伟蓝图,在多个重点环节上仍需加大相应的资源投入力度和政策保障措施。
3 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3.1 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府组织引导
继续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信息化引领支撑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念;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构建全市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的突破口和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发挥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业信息技术投入和需求的双向导向,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性。继续加大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各项支农资金中,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创新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3.2 加快政策落实,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中心任务和“三农”产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鼓励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研究,细化落实好顶层设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以大数据、智慧农业和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为重点,明确我市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以《“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农业生产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基础,开展地方性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探索制定一批适合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所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逐步构建本市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并全力组织推进相应标准的应用和实施。
3.3 搭建行业联盟,凝聚行业发展动能
由政府引导,社会化参与,组织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农业经营主体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搭建“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联盟”。通过搭建联盟,集聚行业资源,形成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合力,全面提升全市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水平,提供行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促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通过联盟,以行业内联合方式,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协调开展技术创新,搭建联盟成员单位与政府沟通桥梁,引导推动成员之间更深入合作,促进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和业务合作共建。以联盟为基础,组建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市农业信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保障。
3.4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创新与信息化服务推广水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科研手段信息化,提高农业科研创新效率。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农技社会化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按照《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要求,由市农林科学院牵头,发挥全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行业企业优势,加快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建议在中心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将中心建设作为参与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市场主体。通过工程技术中心,针对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重点围绕农业大数据平台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农业物联网与智能装备技术、农业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工程与自动化技术、食品质量安全与物流技术等重点方向,进行源头技术开发创新、信息平台构建、重大产品研发和成果应用推广,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为西部农业信息技术创新高地。
3.5 加强示范引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资源,统筹各类项目和资金,集成组装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以支撑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示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探索信息化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一批农业信息化发展典型。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着力完善智能化信息设施,加快构建新型信息化服务体系,整村覆盖,成规模全产业链推动“智慧农业”建设。打造集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将智慧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的标杆。探索信息化与都市现代农业融合的路径、模式与经验,以重点项目和发展典型为基础,发挥展示、示范和引领作用,开拓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总体上来看,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农业渗透融合,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加快,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市以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将信息化和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让农业因为信息化而更强,让农民因为信息化而更富,让农村因为信息化而更美,为都市现代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