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水库主坝砼防渗墙施工技术控制
2020-12-18张艳霞
张艳霞
(兰州市西固区工农渠电灌站,甘肃兰州730060)
1 施工前准备
1.1 施工平台修筑
水库主坝砼防渗墙施工平台主要包括冲击钻平台和倒浆沟,为了提高施工效益,通常将泥浆管道、工程用水水管以及电力线路与钻机规划在同一侧,砼浇筑设备布置在另一侧。若有设计单位提供施工平台图纸,则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1.2 导墙施工
导墙制作有“Y”“L”或“T”型,制作时要合理安排挖槽的次序,通常采用C15 或C20 砼浇筑[1]。具体尺寸参照设计图纸中导墙大样图进行控制,但导墙混凝土及钢筋量不变。取值范围一般为底宽1.2~1.5 m,高度0.9~1.2 m,顶宽0.25~0.3 m。
1.3 泥浆制备
在连续墙施工造孔中,泥浆主要用于支撑孔壁、稳定地层以及悬浮、携带钻渣和冷却钻具。对于一般的防渗墙工程可用三级膨润土制浆,但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工程或者地质结构复杂的工程,必须使用二级膨润土制浆[2]。在施工前,要根据造孔方法、地层结构特性等对泥浆指标和配比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泥浆和配比。
2 防渗墙施工
2.1 施工流程
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施工:设备准备→施工平整场地→进行测量放线→施工平台修筑、导墙施工→槽段划分→施工成槽→槽孔检查验收→安装接头管→清孔换浆、检测泥浆指标及槽底沉渣→安置灌注导管及防渗墙观测仪器→灌注混凝土→提出接头管和清洗灌注导管→整理汇总资料、提交报告。
注意在施工成槽前,需要构筑泥浆站、制备泥浆并检测泥浆性能;在灌注混凝土前,需要安装和调试砼拌合站、制备运送砼并检测砼坍落度。
2.2 成槽施工
防渗墙成槽采用“冲击钻”法施工,每一槽段先用冲击钻按设计深度钻出5 个主孔,然后用梅花钻进行小墙劈裂,该施工方法易操作、速度快,施工成槽质量高。施工时先进行一期槽施工,再进行二期槽施工。为测定岩面高程,要对一期槽段采用掏浆桶取出的样品进行鉴定,以分析地层情况,槽段设计入岩深度为0.5 m[3]。
对于槽孔,一般要求宽度为60 cm,孔壁垂直而且要平整,孔斜度≤0.4%,对于特殊地层,最大不超过0.6%,孔位中心偏差≤3%。造孔时要进行护壁,制作护壁泥浆使用的膨润土必须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粘粒含量≥55%,塑性指数≥60。配置泥浆的每种配料加入量的误差不能大于5%,为防止沉淀和凝固,需定时搅拌浆池内的泥浆[4]。
2.3 终孔验收
成槽施工结束后,先进行自检。若自检合格,可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清孔换浆。
2.4 清孔换浆
为保证混凝土和不透水层的连接质量,在浇筑前需将孔底的土渣等杂物清理干净,然后换上新的泥浆。
清孔换浆结束后1 h 应达到下列标准:孔底淤积厚度≤10 cm;使用膨润土泥浆施工后,槽内泥浆密度≤1.15 g/cm3,马氏漏斗粘度为32~50 s(马氏),含砂量≤6%。在二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分段将槽段接头砼孔内壁附着的泥皮刷洗干净。清孔换浆结束后4 h 内必须浇筑砼,若超过4 h,需要重新清孔换浆。
2.5 墙体连接
地下连续墙防渗墙体连接方法有接头管法和钻凿接头孔法2 种,其中接头管法成孔快且节省材料,在一期槽孔浇注前,在槽孔两端下设直径略小于槽宽的钢制接头管,孔口固定后浇注砼,浇注过程中随时松动接头管,待砼初凝后起拔出接头管,形成接头孔,接头管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墙体连接方法。钻凿接头孔法工艺简单,即在一期槽孔浇注完毕且混凝土初凝后,用冲击钻冲凿槽孔两端砼,钻凿直径与槽宽相符,形成接头孔进行连接,该方法通常用于受地质条件无法用接头管法连接的墙体。
2.6 墙体砼浇筑
墙体砼浇筑主要有4 个步骤,即砼拌和、导管下设、砼运输、砼浇筑。
2.6.1 砼拌和 由于水库施工的特殊性,因此对拌和材料有严格要求,拌和使用的水泥标号要高于32.5R,有抗冻要求时采用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用中粗砂,其含泥量≤3%,粘粒含量≤1.0%;粗骨料选用料粒直径≤4 cm的天然卵石或砾石,含泥量≤1%。外加剂类型及掺量由实验室所出砼配合比确定,浇注混凝土入孔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8~22 cm,扩散度在34~40 cm。初凝时间应大于6 h,终凝时间应小于24 h,混凝土的密度大于2 100 kg/m3。
2.6.2 导管下设 墙体砼浇筑的导管内径以20~25 cm 为宜,不同导管之间采用丝扣连接,槽孔浇筑可采用两组或三组导管。当槽底的高差较大(大于25 cm)时,应将导管放置在可操作的最低处。
2.6.3 砼运输 在运输时,通常采用砼输送泵或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的方法。
2.6.4 砼浇筑 砼浇筑采用直升导管法,浇注前在导管内应放置一个可浮起的隔离物。浇筑时先注入少量水泥砂浆,随即一次不间断地注入足够的混凝土。砼的浇筑过程应保证连续性,如果中途停止浇筑,停止时间必须小于40 min。此外需要注意,在浇筑时导管埋入砼深度应在1.0~6.0 m,混凝土面上升速度应控制在2.0~6.0 m/h,且要均匀上升,砼面尽量保持水平,最大高差不超过50 cm,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砼面深度,测量时至少选择不同区域的3 个点进行。
3 质量检查
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在开工前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严格确定质量检查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应对槽孔建造、接头管安装、清孔换浆、墙体连接、泥浆配制、混凝土浇筑等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其中,墙身质量应在成墙一个月后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一定要细致认真,绝不能走形式。
4 特殊情况处理
砼浇筑过程中若发生质量事故,可采取凿除已浇入砼重新浇筑,或在需要处理墙段上游补贴一段新墙,也可根据地层选择灌浆处理[5]。
浇筑前,应准备好堵漏材料。在浇筑过程中若地层出现严重漏浆时,应迅速将准备好的堵漏材料填入其中,必要时回填槽孔。如果一、二期槽孔套接接头达不到最小墙厚时,可在接缝上游进行灌浆处理,或在最小套接断面上加打一钻,成孔后再浇筑混凝土。
砼浇筑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控制不好浇筑速度,容易出现导管堵塞、拔脱等情况,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尽快抽净导管内的泥浆,然后拔出所有导管并冲洗,重新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