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8闫晓峰
闫晓峰
(甘肃省徽县城关镇林业站,甘肃徽县742300)
花椒为裸子植物芸香料花属,落叶木或小乔木,萌蘖性强,树干也能萌发新枝,寿命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干多刺,在园林规划中可植为绿篱和刺篱使用。花椒全身是宝,其利用率很高,是著名的香料及油料树种,果皮、种子为主要的调味香料,并可入药,种子榨油供食用及制肥皂、油漆等。其木材坚实,可作手杖、檑木、器具等。结果早,栽后4~5 年大量结果,10 年后进入盛果期,每株可产果5 kg 左右。
近年来,徽县县委县政府把花椒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培植地方财源的主要特色产业来抓,使全县花椒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市县两级努力构建特色产业新格局发展战略指导下,徽县以“发展特色产业强县”为目标,通过示范点建设、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全县花椒产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1 发展现状
花椒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之一,在徽县15 个乡(镇)都有栽植,前些年大多数花椒栽植比较零星,主要集中在房前屋后和农田地埂,大面积成片栽植的相对较少,花椒销售收入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形成规模和市场。近几年,随着林业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提高、政府对发展花椒产业的重视,林业部门按照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路,结合各项工程建设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目前,全县花椒面积累计达到0.08 万hm2,农民人均达到0.005 hm2,户均达到0.017 hm2,占全县特色产业面积的3.24%,全县成片栽植的有50 多处,面积约120 hm2左右,花椒种植大户有34 户。截至2018 年底,全县花椒产量达到181 t,与2010 年相比,增长了1.5 倍左右,产值4 300 万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18 元,占农民林业收入的5.2%。整体分析来看,徽县的花椒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产业的规模化、效益化、优质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老化,未形成规模,自然灾害危害多
一是品种老化。县内挂果的花椒树绝大多数为当地的老品种,俗称狗椒。秦椒、凤椒、大红袍等优良品种相对较少。如栽植凤椒,花椒果皮大,质量高,售价较高;而栽植狗椒,花椒果实品质低,售价较低,经济收入明显偏低。二是未形成集中规模化。栽植地多在房前屋后,采光相对少,沟渠旁排水不好,空气湿度大。现有种植区域大树遮阴,未使用反光膜,果皮污垢多,品相差。三是晚霜等自然灾害危害多。徽县高桥、榆树、麻沿、江洛等北部乡(镇)近几年春季气候多变,晚霜危害大,群众对于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果树管理措施滞后,致使花椒减产,甚至绝收。
2.2 科学栽植技术普及和利用率低
徽县南北山区受文化、信息等因素制约和传统习惯的束缚,花椒生产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管理粗放,科学栽植和管理技术应用少,致使花椒树木病害多、生长不良,枯枝多,果皮小,品质差,并且栽植后只是自采自食,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花椒产业增加经济收入的经济价值群众还未充分认知,其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2.3 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率低
目前,全县花椒开发利用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由于尚未形成规模,花椒栽植数量少、产量低,还没有形成配套的加工技术及龙头企业,成熟的花椒多以鲜椒低价销售,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形成商品的数量少,产业整体效益低下。
2.4 区域发展不平衡
徽县中部乡(镇)栽植面积明显比南北山区大,中部乡(镇)发展面积大约为260.74 hm2(其中:银杏树镇89.33 hm2,城关镇46.87 hm2,江洛镇60.07 hm2,柳林镇64.47 hm2),南北山区乡(镇)面积为94.21 hm2(其中,高桥29.07 hm2,大河店镇38.87 hm2,虞关乡26.27 hm2)。
2.5 奖补资金渠道少,整体推进缓慢
由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国家资金的投入仅仅用在苗木的补偿上,后期的苗木管护费用严重不足,技术滞后,造成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低,难以形成产业优势,群众增收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和阻碍了特色产业的健康有效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重视资源管护
首先,广泛宣传,落实各项林业管护措施,提高群众开发花椒资源的自觉性。徽县花椒品种单一,应从周边市县引进大红袍、秦椒、凤椒等产量高、品质好、挂果早、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进行栽植,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保证果实上色,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花椒生长管理进行监督,林业部门应对晚霜多发地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针对不同地形提早做好反光膜铺设,加强增温和充足光照,让花椒在遭遇霜害时保证发芽、开花、坐果,使晚霜害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群众收入不受损失。分区域设立花椒种植示范区,建立重点示范区管护增效示范机制,对引进的新品种造册登记,通过对比,选出适合本地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
3.2 加大产业开发力度
应有组织、有计划、有投入地逐步进行花椒产业的开发,徽县中部乡(镇)花椒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在每年的造林中应加大种植面积,到2025 年力争发展到0.08 万hm2,南北山区地理条件相对较差,到2025 年力争发展到0.03 万hm2,力争全县的花椒栽植总面积达到0.11 万hm2,为徽县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创造条件。林业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推进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
3.3 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先进应用技术
一是建立科学栽植网络体系,加强技术咨询服务,将最新、最快的科技经济信息输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三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鼓励林业技术人员积极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强化技术指导,做实做细良种选育、丰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
4 发展前景
目前徽县可供发展花椒特色产业的潜力还很大,以每年0.005 万hm2的速度发展到2025 年,总面积将达到0.11 万hm2,到2025 年开始大量挂果,按每株1 kg、1 050 株/hm2、260 元/kg计算,产值近3 亿元左右。可以看出,徽县发展花椒的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