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建构游戏的STEAM化教育

2020-12-18江苏省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沈雪娇

家长 2020年27期
关键词:比萨斜塔积木建构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 沈雪娇

一、主要困境

学前阶段的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标也往往是按照目前学龄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的,其中所包含的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共五个部分。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制订STEAM 活动计划时,要考虑到哪些学科组合能更加适应幼儿的发展,本文将按照一些经典的建构活动案例具体分析,根据实践内容关键分析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活动目标架构之间的联系,以此实现幼儿认知思维与价值之间的跨学科整合。

二、融入STEAM化教育的建构活动解析

(一)比萨斜塔

首先,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其倾斜至今始终未曾倒塌。在幼儿园活动区内,就可以建立一个模拟的比萨斜塔,让幼儿思考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歪的,又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倒塌,幼儿脑子里会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就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激发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保护幼儿对未知的好奇与信心,在幼儿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比较后,就能通过操作和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为幼儿打开了建构游戏的大门,发挥幼儿天马行空的空间想象力,并且努力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努力的实践。

(二)极简主义

用积木搭房子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让房子既高又稳固呢?幼儿的世界是简单的,也是精彩的,他们会期望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崭露头角,也会在一些有趣的事物上反复尝试。积木是一种极简主义的建构形式,在搭建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发现自己的房子虽然搭得很高了,却已经开始摇摇晃晃,有的房子则是虽然不会被吹倒,但是明显在每一层所耗费的积木过多而影响了高度。在这样的建构游戏中,教师需要带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与反复试验对积木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建构知识。这样运用搭积木的方式能让幼儿了解有关房子稳定性的知识,也能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生成策略

建构游戏的活动主体是教师与幼儿,在动态活动中生成STEAM化的建构游戏策略,就需要应用丰富的生活化资源,教师自身也要能根据日常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切实问题开发活动主题,从而开发具有研究价值的活动主体。比如,当幼儿沉浸在建构游戏中发现自己所创造的建筑物总是存在不稳定的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此为展开,让幼儿一起进一步探讨搭建稳固建筑的方法,将活动的情景与幼儿的操作经验相互结合,再运用稳固的核心概念做好情境迁移,让幼儿能应用生活化的材料进行建构实践。

(四)活动材料

针对在建构游戏的STEAM化教育中,对于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要始终坚守以下原则。

首先,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考虑到幼儿在智力层面的多方位发展。每个幼儿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都有不同,所以实物材料的形象程度就显得至关重要,其合适程度关系到幼儿能否将实践活动与抽象概念相互联系到一起。我们在活动中所选用的材料工具、学习支架以及技术工具类材料作为学习资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让他们能在生活中更好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始终要注重为幼儿提供安全性示范,并且让幼儿能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到主要的操作要领,从而确保建构游戏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其次,活动材料本身就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这就有利于我们将建构活动延伸到园外实现知识迁移。我们不需要在活动中应用众多的高科技,但是可以在建构活动中融入现代的时尚元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对活动材料的选择也要始终保持与教育目标之间的适应性,如果材料层次过于丰富,反而会让幼儿无法进行合理选择,干扰判断的结果就是无法实现沉浸的深度思考,此外,在游戏中也要给予幼儿试错的空间,从而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但切记要适可而止,因为如果超过幼儿的心理预期反而会适得其反。最后,因为大多数幼儿都喜欢色彩丰富且形状奇特的事物,为了防止幼儿过于激动影响课堂秩序,教师要在恰当的投放时间进行分层次投放,以此降低新奇的物质材料对幼儿的刺激性。

三、结语

STEAM 化教育的落实并不是针对知识进行机械组合,重点是在于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且结合幼儿的年龄与兴趣特点展开,让幼儿能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成长,尤其是在动手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在STEAM化的游戏教育模式下更容易融入情景中,建立参与的热情与自信心,有良好的心灵塑造作用。

猜你喜欢

比萨斜塔积木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堆积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比萨斜塔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比萨斜塔17年扶正4厘米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
比萨斜塔实验的哲学意蕴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