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

2020-12-18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初中何军锋

家长 2020年27期
关键词:圆明园多媒体课堂教学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初中 何军锋

一、重视课前设计,丰富教学素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着绝对的主导角色,课堂教学完全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出来。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自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教与学的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开展了课前设计,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课堂素材的搜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制作内容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为正式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常言道:“优秀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想将一课堂彻底上好,教学的开端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学的开端就激发学习的欲望,从而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课堂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部分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章节时,针对帝国列强在中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师可以电影《火烧圆明园》作为教学的开端。影视画面中表现了圆明园从富丽堂皇到残垣断壁整个历程。圆明园作为清朝时期伟大的建筑之一,是怎样在冲天火光中沦为残片遗迹的?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又是为了什么?教师结合短短几分钟的影视画面就将优秀的历史教学氛围营造了出来,学生纷纷变得专注起来。

雨果曾经说过:“圆明园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建筑杰作,圆明园的建成耗费了几代能工巧匠的毕生精力。”而当学生看到如此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沦为残垣断壁时,首先感到的是悲,然后就会感到疑问究竟是谁毁灭了圆明园?当学生知道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以及事情的原委之后,学生不禁感到愤怒,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的理由就是在于换约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他们应惩罚的理应是咸丰皇帝,而不应是这个建筑奇迹。圆明园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毁灭代表的是全人类的共同损失。但圆明园被毁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斯大林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教师这一连串的精彩提问讲解,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从而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深入,讲解圆明园被毁的真正原因,在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加深了对这一章节的认识,从而起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

三、设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扩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谈道:“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教育心理学也提出,学生思维的拓展通常都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的。故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问题的合理设置,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同时也善于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对思维的拓展。教师针对部分学生有问题也不敢提问的现象,就应在课堂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教师要想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循序渐进、引导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重视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做人、学会求知以及合作。由此可见,合作交流对于学生未来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何为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问题。学生结合课堂中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了解到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例如左宗棠、李鸿章、慈禧太后以及曾国藩等。事实上,其中诸多历史人物都是有争议的,比如曾国藩素有“官场楷模”的称号,但也有学者表示异议,但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总之,学生结合课堂中的多媒体设备,实现对于课堂内容的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从而形成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动态、合作以及高效的课堂教学局面。“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交流互动中,不断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效。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现代教育中,这其中就包含初中历史教学。实际与理论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设计、设置问题、以及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从而起到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作用,以此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猜你喜欢

圆明园多媒体课堂教学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巧用多媒体 学生乐识字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