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2020-12-18王晓燕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2期

王晓燕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陇南746000)

辣椒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茄科辣椒属,喜水、喜温、喜肥,是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种子油具有驱虫、发汗等功效,也可食用。果实成熟前呈绿色,成熟后多呈红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含量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辣味重、高产稳产、耐弱光、抗寒抗旱、抗病性好、适应性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种,陇南市多选择航椒系列、陇椒系列、甘科系列、阪田系列等品种,如陇椒3 号、陇椒5 号、航椒5号、甘科5 号、甘科6 号等。

2 培育壮苗

2.1 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1 年内未种过茄科或瓜类作物的地块制作苗床进行育苗,苗床需用25%的甲霜灵或40%的乙磷铝进行消毒。每座棚沿大棚长度方向修建3 畦苗床,苗床宽1.5 m、深5.5 cm,确保苗床平整,无碎石、杂草等。将未种过茄类的田园土和腐熟农家肥按3∶2 的比例拌匀过筛,加入三元复合肥1.6 kg/m3、50%辛硫磷乳油18 ml/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 g/m3充分混匀,用农用地膜密闭发酵3~4 d 后进行铺床,厚度要求超过10 cm,耙平拍实后灌足底水,待苗床充分吸水后在其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

2.2 种子处理

2.2.1 消毒 药剂消毒:将种子在18℃左右的清水中浸泡20 min,除去秕籽后再浸4~5 h 捞出,晾干表面水分后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10 min,捞出后反复冲洗6~8 次。温烫浸种: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晾晒1 d,然后放入50~55℃的热水中不停搅动,直到水温降至30℃。

2.2.2 浸种 种子消毒结束后将附着在种皮上的黏液清洗干净,浸于28~32℃的水中10~12 h,种子充分吸水后开始催芽或播种。

2.2.3 催芽 浸种后的种子清理干净后置于湿纱布上包好,并于28~32℃环境下催芽,催芽2 d 后约40%的种子露白时便可播种。催芽期间要确保水分充足,使纱布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2.3 播种及播后管理

按15~20.25 kg/hm2的量将催好芽的辣椒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苗床上均匀覆盖一层厚约1.5 cm 的营养土,营养土上再盖上一层稻草或遮阳网。出苗前应密闭大棚,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70%以上幼苗出土时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温度保持在16~20℃。

播后4~6 d 随时查看苗床,60%的种子发芽出土后撤掉稻草或遮阳网,增加光照并降低苗床湿度,促进幼苗根系向下生长。播种后18 d 左右幼苗生长旺盛,此时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可每天淋水1次,每次浇水后要及时通风、排湿,结合淋水喷3~4次叶面肥。播后25 d 开始控制水分和养分供应,为了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缩短还苗返青时间还需进行蹲苗炼苗,具体做法:定植前8 d 逐渐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降低苗床温度;定植前3 d 昼夜大通风,使秧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苗出齐后3~5片真叶及时间苗除草,间掉杂苗、病苗,拔除杂草,促使幼苗健壮生长。出苗15~20 d 后用多菌灵500 倍液每隔8 天叶面喷洒1 次,以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用土蚕地虎净兑水灌根可防治蝼蛄、地老虎等虫害。苗龄110 d 左右,选用12~15 片真叶、高16~20 cm、叶片舒展、叶色浓绿、茎粗2.6 mm 以上、第一花序现蕾的健壮种苗进行定植。

3 定植

选择前茬作物为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葫芦科蔬菜的大棚,于定植前8 d 选择晴天进行扣棚并整地,将腐熟农家肥90 000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混匀后,大部分翻入土壤,少部分加入硫酸钾270 kg/hm2、磷酸二铵480 kg/hm2开沟施入垄下,开沟间距为1 m。按垄距1 m、垄高12~16 cm起垄,并在垄面铺设2 条滴灌带后用地膜覆盖。定植前6~8 d,为提高土壤墒情可适量浇水,并用细土封住定植口。定植时穴距35cm,每穴1 株,保苗67500 株/hm2。

4 田间管理

4.1 温度管理

缓苗前要密闭大棚、增温保湿;缓苗后至坐果前棚温控制在25~30℃;结果期通风、闭棚的临界温度控制在24~27℃,且夜间气温应不低于14℃;外界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4.2 浇水施肥

定植8 d 后浇1 次缓苗水,墒情较好时在结果前可不再浇水。门椒2.5 cm 长时需浇水追肥,追施尿素18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之后要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每隔15 天追施三元复合肥270 kg/hm2,同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并及时清除杂草。

4.3 植株调整

门椒下面的侧芽要及时摘除;生长中期向内生长的较弱枝条要剪掉;扣棚后及时摘心,摘掉第三分枝以下的全部枝条和植株内侧的徒长枝,促进果实生长。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树立绿色防治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5.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无菌土育苗;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及时处理棚内发病植株,并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合理确定栽植密度,确保棚内肥力充足、不易积水;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尽量垄栽。

5.2 物理防治

加盖防虫网,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悬挂黄(蓝)色板;对种子进行高温灭菌,如用55~60℃温水浸种可杀死种子内外潜伏的病菌;进行土壤消毒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5.3 化学防治

5.3.1 疫病 用6%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600 倍液,或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8 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采摘前1个月停止用药。

5.3.2 根腐病 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 倍液灌根防治,每隔8 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采摘前1 个月停止用药。

5.3.3 灰霉病 用1.5 亿活孢子/g 木霉菌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300 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8 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采摘前1 个月停止用药。

5.3.4 白粉病 用多硫悬浮剂600 倍液,或30%石硫合剂400 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8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 天喷药1 次,连喷3 次。

5.3.5 疮痂病 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500 倍液,或新植霉素3 500 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8 天喷1 次,连喷3次,采摘前1 个月停止用药。

5.3.6 蚜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8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 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8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8 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采摘前1 个月停止用药。

5.3.7 烟青虫 用苏云金杆菌(BT)300 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