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18黄建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2期

黄建军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洮730500)

大黄为地下根茎干燥入药,有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行瘀化积、抗菌消炎等功效,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主要产于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南、陕西等省(区)。现在各地都有野生种和引种栽培。

1 形态特征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高大植物,根茎粗壮,茎直立,高约2 m 左右,叶片近圆形,径达40 cm 以上,大圆锥状顶生花序,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瘦果3棱,暗褐色,千粒重7~13 g。

2 生长习性

大黄种子生命力强达3~4 年,属低温发芽型,在1~2℃下即可吸水膨胀,需40~48 d 方可发芽,若湿度适宜,在15~25℃下,48 h 即可迅速发芽,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5℃,30℃以上则抑制种子萌发。大黄冬季最低气温为-10℃以下,夏季气温不超过30℃,喜冷凉气候,耐寒,怕高温。多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 000 m 以上的林缘、灌木丛、高山坡草地。

3 栽培技术

3.1 选茬、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以豆类、玉米、禾本科为最好,马铃薯、蔬菜次之;大黄忌连作,轮作至少在4 年以上。要求海拔2 000~3 000 m,无霜期100~150 d,年平均降雨量350 mm 以上,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30℃的地区种植。大黄栽培对土壤要求较严,应选择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质地疏松、排水良好、pH 值6.5~7.5 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最好;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翻耕、耙耱,做到上虚下实,以利接纳雨水。结合耕翻,施N、P、K 比例为15∶15∶15 的硫酸钾三元复合肥600~675 kg/hm2、腐熟的有机肥30 000~45 000 kg/hm2,或生物有机肥1 500~2 250 kg/hm2作基肥。用5%~10%辛硫磷颗粒剂75 kg/hm2,防治早期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2 繁殖技术

选用优良品种,如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等。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芽茎繁殖2 种。

3.2.1 种子繁殖

3.2.1.1 采种。选择3 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6—7 月抽出花茎时,在花茎旁设立支柱或支架,以免被风折坏,使种子被风摇落。在9 月底左右,待种子部分变为黑褐色而未完全成熟前,将种子剪下阴干或晒干,再选饱满成熟的优良种子,贮藏于通风干燥通气的袋中作种用,防止受潮,影响种子发芽率。

3.2.1.2 育苗。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方式播种,播种时间分为秋播和春播。春播在3—4 月份土壤解冻后,秋播在7 月下旬采种后立即进行。以秋播为最好,因种子新鲜,发芽率高,加之秋季降雨较多,极易吸水膨胀出苗。春播宜早不宜晚。春播种子要经过浸种催芽处理,即将种子放入18~20℃的温水中浸12~24h,浸后用湿布覆盖,每隔6~8 小时翻动1 次,当大部分种尖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可分条播和撒播2 种。条播行距为25~30cm,45~60kg/hm2,撒播60~75kg/hm2。

3.2.1.3 直播。播种时间可分为早春和初秋。按株行距100 cm×(70~90)cm 开穴,穴深3 cm,每穴播种4~5 粒,覆薄细土到不见种子为宜,春播在播种前也要进行催芽,方法同育苗,但底墒一定要好,若底墒不足,则需在播种前进行穴灌,否则种子因土壤干旱造成回芽,影响出苗。用种3 kg/hm2。

3.2.2 芽茎繁殖 在大黄收获时,将母株根茎之芽或有芽的侧根栽植,按株行距100 cm×(70~90)cm种植;也可栽植于苗床,翌年秋天再进行移栽。但必须注意其分离或切割的伤口容易腐烂,应拌以草木灰。用芽茎繁殖可以缩短种植时间,且品质优良,不易变种,但因种芽数量有限很难大面积栽培。

3.3 育苗管理

凡是种子繁殖的播种后都应盖以粉碎的小麦草。种子发芽后,去除盖草,并注意浇水和施稀薄的粪水,促进幼苗生长。幼苗过于稠密时,须间苗拔草,保持(10~15)cm×(10~15)cm 1 株,这样才能获得壮苗。幼苗在初冬的地上叶片枯萎时,用草或落叶完全盖好,避免冻坏,到翌年春季解冻,幼苗开始萌发揭去覆盖物。

3.4 移栽定植

秋播于翌年10 月移栽,春播秋季移栽或翌年3月下旬至4 月上旬移栽。秋季移栽比春季移栽好。移栽时边挖边栽,将苗挖出后,抖掉泥土,剪去侧根,只留1 个主根,并剪去细长部分,除去病株,按苗大小分类栽植,便于日后管理,在整好的土地上按株行距100 cm×(70~90)cm 挖穴,穴深30 cm,每穴施入土杂肥1~2 kg,与穴土拌和,每穴栽苗1 株,栽后覆土,边覆边压,使根条与土壤紧密结合。一般春季移栽的覆土高出芽嘴2~3 cm,秋季移栽的覆土高出芽嘴5~7 cm,覆土后穴内较地面低10 cm 左右,以便追肥培土。大田栽植的大黄第一年在大行内可以套种其他作物。

3.5 田间管理

3.5.1 中耕施肥壅土 大黄栽后容易滋生杂草,每年中耕除草2 次。大黄为耐肥植物,施肥是提高大黄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能增强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在移栽时施草木灰7 500~10 500 kg/hm2,或人粪尿3 000 kg/hm2,堆肥15 000~22 500 kg/hm2。“立秋”前后追肥1 次,施尿素300 kg/hm2、磷酸二氢钾150 kg/hm2,并壅土于植株四周,逐渐做成土堆状,既能促进块根生长,又利排水,再将杂草落叶堆于根际,既有肥效,又可防冻。

3.5.2 掰侧芽、去顶芽 在大黄栽植后的第二年初,大黄开始发新叶、大黄根头部一周有侧芽,必须除去,否则将影响大黄根茎及根的生长,降低产量;方法是除去侧芽后立即用细土涂疤痕处。在大黄生长到第三年,要去顶芽(即花薹),除留作种外,其余应全部去顶芽打花薹,及时用刀割去,不使其开花,减少养分消耗,增加产量,所打花茎花薹可作饲料用。

3.5.3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轮纹病、疮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采取综合防治,实行轮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烧毁,病株处的土壤用石灰消毒;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过冬病源;发病前或发病时用1∶1∶(100~120)波尔多液喷雾或浇灌。虫害有金龟子和蚜虫,可用化学药剂毒饵杀诱,金龟子亦可在早晨捕杀或夜晚诱杀成虫。蚜虫用90%敌百虫800 倍液喷雾防治。

3.6 采收加工

一般定植后2~3 年即可收获,收获在秋末冬初大黄叶片枯萎时进行,先割去地上茎叶,用锄头挖出根块,勿使其受伤,除尽泥土,用刀削去地上部分,根块头部的顶芽必须全部挖掉,以防干燥期间产生糠心,将鲜大黄用刀削去侧根,洗净泥土,晾干,用刀片刮去粗皮,大的纵切两半,长者横切成段,用细绳从尾部串起,挂在阴凉通风处阴干。修下的大黄侧根,径粗在4 cm以上者,也可将粗皮刮去,切成10~13 cm的节,与大块大黄一起干燥,一同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