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向日葵新品种三瑞6 号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18尤艳蓉管青霞李城德周德录王德寿
尤艳蓉,管青霞,李城德*,周德录,王德寿
(1.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20;2.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陇西748100;3.北京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通州101100)
我国是向日葵种植大国,种植面积约117 万hm2,总产量174 万t[1—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河北、甘肃、吉林、宁夏、山西、黑龙江、陕西、贵州、辽宁、青海等北方地区[4,5]。甘肃省是我国向日葵主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和沿黄灌区[6],向日葵年产量18 万t 左右。优良的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向日葵综合生产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食用向日葵新品种三瑞6 号是由甘肃德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选育而成的丰产优质食用型向日葵杂交新品种。该品种2016 年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认定编号为甘认葵2016043。向日葵杂交种三瑞6 号产量高、品质优良、外观商品性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1.1.1 植株性状 幼苗长势整齐,株色呈绿色,幼茎绿带紫色;叶片呈上挺状、卵圆形,叶片数在27片左右,叶色为黄绿色,叶片干净;株高170 cm,茎粗2.90 cm。
1.1.2 花盘性状 花盘边缘着生舌状花,不结实;花盘中部为管状花,结实。舌状花橙黄色,管状花褐色,花药黄色,开花期一致。凸盘,花盘倾斜度5 级,盘径21.40 cm。粒形为长卵形,粒色为黑底、有白边并带有细白色条纹,粒长2.20 cm,粒宽0.85 cm,结实率90.60%。
1.2 生物学特性
1.2.1 生育期 三瑞6 号生育期为117 d 左右。
1.2.2 抗性 该品种抗倒伏。依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向日葵研究所鉴定结果,三瑞6 号高抗黄萎病、霜霉病、根腐型菌核病、中抗盘腐型菌核病、黑斑病。
1.3 产量性状
三瑞6 号单盘粒数1 180 粒,千粒重170 g,籽仁率46.70%。
1.4 品质性状
经甘肃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检测,籽实蛋白质含量13.87%,籽仁粗蛋白(干基)含量28.45%、粗脂肪(干基)含量21.68%,水分含量3.95%。
2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实行3 年以上轮作,选择具有较高肥力前茬为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地块,避免重茬和迎茬。
2.2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耕深25 cm 左右。耕后打埂做畦,浇灌冬水,待地块结冻之前耱平整,播前适墒施尿素300 kg/hm2、磷肥600 kg/hm2、硫酸钾300kg/hm2作基肥,用播种机进行种肥,播深8~10 cm,种肥后镇压。
2.3 播种技术
2.3.1 播前处理 播种前为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需精选种子并晒种1~2 d,再进行发芽试验。为防治地下害虫及鸟类、鼠类及病原菌的侵害,按照种子重量的0.3%~0.5%的药量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进行拌种。
2.3.2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向日葵杂交种三瑞6号在4 月下旬到5 月上旬进行播种,即在10 cm 土层温度连续5 d 稳定在8℃以上即可播种,适期早播。覆膜点播,播种量7.5~9.0 kg/hm2,播种深度2~3 cm,株距45~50 cm,行距60 cm。
2.4 间苗和定苗
出苗后2~3 对真叶时进行间苗、定苗,定苗33 000~36 000 株/hm2为宜。如果是覆膜穴播,要防止播种后遇雨板结,及时放苗围土。
2.5 杂草防除
2.5.1 播种前除草 一是在耙地种肥前,用除草剂氟乐灵1 200~1 500 g/hm2兑水450 kg 于傍晚时喷施,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后立即耙地;二是用乙草胺1 800~2 250 ml/hm2兑水450 kg 喷雾,喷后及时耙地;三是用金都尔1 200~1 500 ml/hm2或施田补2 250~3 000 ml/hm2兑水450 kg 喷雾,喷后及时耙地,在地表层形成有效药层。
2.5.2 苗后除草 一是用10%高效盖草能乳油375~525 ml/hm2;二是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 050 ml/hm2;三是用5%精禾草克乳油750 ~1 050 ml/hm2都能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在向日葵出苗后,禾本科杂草3~5 叶期施药。
2.6 水肥管理
在覆膜播种后,若底墒充足时,现蕾前一般不浇水,延后浇头水有利于蹲苗。当植株花蕾到2~3 cm 时及时浇灌头水,浇水时追施尿素150~225 kg/hm2。开花期、成熟期是需水的高峰期,要及时灌水,浇水时需注意避风,防止倒伏。
2.7 病害防治
2.7.1 菌核病 播前进行种子包衣,出苗后用40%的“菌核净”450 g/hm2兑水375 kg,苗期喷施,早期预防可连续喷施2 次。
2.7.2 锈病 一是将病株残体清除烧掉,并深翻土地。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20%萎锈灵乳油400~600 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或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用药量525~600 g/hm2。
2.7.3 褐斑病 一是秋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地,清除病残叶,集中烧毁或沤肥。二是在发病初期将病叶摘除,必要时选用1∶1∶160 倍式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胶悬剂400~5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施,每隔10~15 天防治1 次,喷施1~2 次。
2.8 及时收获
植株上部4~5 片叶及花盘背面变黄、籽粒硬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摊开晾晒脱粒,避免长时间堆积造成的发热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