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探究
2020-12-18河北省衡水市庆丰街小学张淑暖
河北省衡水市庆丰街小学 张淑暖
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增长知识必不可少的课程,教师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结合生活,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最终自行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版块之一,具有科学性、思考性、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等显著的特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如果对数学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探究。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会想各种办法去分析、研究,努力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其创新精神。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维及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要做到在操作中学习、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一些数学概念及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数学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结合体,学生学起来显得枯燥、乏味。但数学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实践活动能把单调的数学知识置于具体的情境中。生活丰富多彩,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同样也生动、形象、有趣,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生活、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它强调学生的认识活动不能只建立在操作过程中,而是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深入理解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
1.操作实践活动。这类活动适用于解决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论知识等,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操作过程能把手脑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教学“11—20 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各种学具认识这些数字,在操作过程中剥离出数的概念;教学“认识物体”时,学生通过看、摸、猜等,强化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图像建立起空间概念,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重在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也能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还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能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2.模拟实践活动。教师利用创设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感悟、体验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模拟实践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可选一两个片段,也可以某种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时间段,也可单独设计一节综合实践课来进行活动。如教学“认识图形(一)”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原因,教师可单独设计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图形,强化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理解;学完“比例尺”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分组测量学校建筑面积及教学楼、办公楼及配套用室并设计出平面图;教学“线段直线射线”时,教师可选用一个情景让学生理解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的区别。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三、数学教学如何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凸显“综合性”。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其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学生在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其数学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侧重“实践性”。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及社会生活,并与教材内容相关,易于操作并注重应用。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要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以“活动”为抓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解决问题;教师汇总学生得出的结论;师生进行评价。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与练习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这时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分组合作,重点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问题意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要合作交流,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深刻、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