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蟹模式“五好”集成技术
2020-12-18刘晓倩
○刘晓倩 常 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滨湖街道北宋居委会宋传勇,从事河蟹养殖10多年来,年年盈利,得益于立体养殖模式和技术。立体养殖模式就是适当控制蟹种放养密度,套放鳜、沙塘鳢等肉食性鱼种,以摄食池塘中与蟹争食、争氧、争空间的野杂鱼,提高河蟹饲料的报酬;适当套放鲢、鳙鱼种,利用蟹池中的浮游生物,消化蟹池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提高水体原位修复能力,从而达到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效益的目的。现将“五好”养蟹集成技术介绍如下:
一、管好水。“好水养好蟹”,水是河蟹养殖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条件。首先是把好“水源关”,蟹池选址前要对水源的水质进行调查和检测,确保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标准。其次是把好“进水关”,蟹池初次进水或饲养过程中加水、换水时,要确保水源水的质量,防止外源水有污染,进水时必须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虾和敌害生物进入。第三是把握“调水关”,在掌握蟹池水位的基础上,把控蟹池水质的肥瘦程度,如前期适度肥水,有利于水草生长和抑制青苔滋生泛滥。河蟹正常生长期通过使用生物制剂、生石灰等调节水质,保证蟹池水的透明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高温及中后期要防止蓝藻爆发,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品调水。
二、清好塘。池塘是河蟹终生生活的空间,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是养好蟹的第一道工序。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蟹种放养前必须把清淤、晒塘和药物消毒等工作做好、做到位。正常情况下2-3年用机械清除一次池底过多的淤泥;晒塘必须达到20天以上,晒至池底裂缝;消毒首选生石灰、漂白粉和茶粕等安全药物,并正确掌握用量和使用方法,杜绝使用剧毒药物泡塘和消毒废水直接排放。
三、种好草。“要想蟹养好,种草、护草是关键”。在水草品种选择上以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为主,水花生、青背浮萍为补充,采取复合型种植方式。管草、护草是养殖管理的重中之重,早春要适当肥水和降低水位促进水草萌发、生根,防止青苔发生和防控水草害虫;5月份以后拆除种草区围栏让蟹进入,防止饵料不足,蟹破坏水草;尤其要重视慎用杀青苔药物,水草覆盖率控制在60%左右;高温季节要及时刈割伊乐藻草头,防止水草疯长、烂根。使用生石灰等药物调水时更要注意护草,并要及时疏通蟹的活动通道;后期可逐步疏减蟹池水草,多余和漂浮的水草要及时捞出蟹池作无害化处理,防止水草腐烂沉底败坏水质和对外环境造成污染。
四、放好种。“好生态+好种+良法”是养蟹成功并取得高效的三大法宝。蟹种实行自育自养为主,适当外购调剂为辅。首先是选好蟹苗,从选购大眼幼体(蟹苗)抓起,到权威部门认定的、信誉度高、技术力量雄厚的生产企业购苗,规范蟹种培育操作规程,在水质调节、饲料投喂、病害防控和越冬管护各环节严格把关。其次是放好蟹种,结合上年成蟹产量、规格和市场销售等情况,设计当年预期产量和规格,确定蟹种的放养量,一般亩放800-1600只。所放蟹种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力求蟹种不空腹、规格一致、肢体完整、活动力强、不带病菌和寄生虫等。放养前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确保放养后7-10天没有大幅降温的寒潮天气,防止早春“倒春寒”而影响放养蟹种的成活率。
五、喂好料。饲料成本占养蟹总成本的60%左右,选好料、喂好料是提高养蟹产量和效益的关键。选购蟹饲料要综合考虑营养均衡、适口性好、性价比高和散失浪费少等因素。首先是投放螺蛳,全期分2-3次亩投放300-500kg优质的鲜活螺蛳,螺蛳能保持蟹池生态系统稳定,起到既净化池塘水质又补充鲜活动物性饵料的效果。其次是精准投喂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玉米、小麦、南瓜和小杂鱼等辅助饲料。按照“四看、四定”的原则进行精准投喂,初放养和上市前各1个月使用蛋白含量40%-42%的配合饲料,增加小杂鱼等动物性辅料的投喂,以促进第1、2次蜕壳成功率和后期育肥提早上市;中期及高温季节,配合饲料的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至32%-36%,补充玉米、南瓜丝等植物性饲料。上午和傍晚各投喂1次,第一次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30%,第二次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70%,保证池塘中所有蟹吃足、吃匀、吃好,防止饲料投喂过剩而造成浪费和败坏水质。
(通联:224200,江苏省东台市渔业技术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