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20-12-18梁文艳
○梁文艳
一、襄阳市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战略,襄阳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2018年出文《关于加快实施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发展目标,力争在2020年全市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生产基地30万亩。2020年新冠疫情过后,笔者走访襄阳各大县市区域,目前襄阳市仍以稻虾产业为主,稻-鳖、稻-蛙、稻-蟹、稻-鱼-虾混养模式也逐渐落地开花。根据各地渔业部门8月份反馈统计数据,襄阳市稻渔综合种养现有面积达199683亩,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宜城、谷城稻虾存在递减趋势,稻-蛙产业发展受阻,普遍处于荒废状态。较2019稻-蛙模式急速增加,2020年出现递减趋势,90%的蛙池处于荒废状态。据初步统计,全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受疫情、洪涝等灾害影响,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
二、目前襄阳市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问题
1受新冠疫情影响,生产严重受阻。
今年早春受新冠疫情影响,稻虾养殖基地普遍存在生产资料受阻,生产所需物资无法及时运输到塘口。今年早春气温回升较快,小龙虾饵料缺乏,生产饲料无法及时运输到塘口。因养殖基地普遍存在用工难、人工缺乏的问题,春季青苔预防管理、水质管理工作均受影响,导致今年小龙虾产量普遍下降并且个体较小。
稻蛙产业的发展受新冠疫情影响主要在野生水生动物划分上,在5月29日农渔发[2020]15号文《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人工繁育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方案出台以前(以下统称青蛙),青蛙养殖产业处于低迷、荒废的状态。九成以上的养殖户无心管理,主要原因一是产业发展不明确,不敢销售,不能销售,绝大部分蛙农不敢投入,投入就亏本;二是受疫情影响,青蛙市场流通受阻,截止到目前,仍有蛙农反应,市场上流通受阻,各大餐饮不敢接受蛙类销售,餐饮仍处于“未洗白”状态。在野生青蛙与驯养青蛙上没有界定,餐饮部门直接放弃采购青蛙食材,导致本地市场打不开,外地市场进不去局面;三是在今年强降雨影响下,一部分蛙池出现受灾严重。就全市稻蛙产业调研情况来看,今年稻蛙产业的发展整体处于不乐观状态。
2.产业链条不完整,供销严重脱节。
小龙虾供销产业链不完整,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普遍存在虾苗产量过剩,虾苗没有销售渠道,过剩的虾苗倒入河沟中;本地的虾苗在早春大多出现虾苗过剩,但仍有大部分渔农跨区域到潜江、监利去引进苗种,整个襄阳市供销产业链没有打开,导致本地的虾苗过剩,外地的虾苗反而仍然畅销襄阳。在疫情刚解封的三月下旬,我们在走访各大农贸市场时发现,襄阳市市场上流通的小龙虾大多来自潜江、监利、荆门等地,而本地小龙虾占有率极低,缺乏口碑及品牌影响力。整个襄阳市水产品供销产业链不完整,没有固定的苗种、成虾交易市场,信息不流畅,导致“出不去,进不来、流不通”。
小龙虾精深加工在襄阳市仍是空白,虾稻米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产量小且品牌影响力小。目前襄阳市品质优良的虾稻仍以普通稻谷1.3-1.5元/斤出售为主,没有实现优质优价。虾稻米品质优良的优势未发挥出来,虾稻产品附加值未提升,绿色、优质产品市场未打开,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3.生产技术缺乏,渔农丧失信心。
我们在走访时发现稻蛙、稻鳖产业生产技术上均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做技术支撑,产业发展较平稳。但是在稻虾模式上,由于近三年的“跟风”现象严重,很多养殖者毫无基础,直接进入该产业发展,在虾种选择、水草种植、虾病防治、日常管理上均存在技术跟不上问题;五月虾病暴发季节,普遍是管理跟不上的原因,导致亏损严重。特别是大面积开挖的基地,在享受政策后,因技术跟不上,小龙虾规格普遍偏小,总是捕捞不尽,价格卖不起来;五月瘟时全死大虾,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渔农丧失信心。
4.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成本增加。
襄阳市的稻虾共作基地集中连片开发的基地少,水、电、路、渠上还不够完善,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稻虾共作生产中,水源是保障养殖成功率的根本。3月下旬、4月初,稻田普遍需要灌水,在4月份调研宜城龙盛稻虾专业合作社时发现,该基地基本靠井水满足虾田水源所需;襄州区也是普遍缺水区域;7月份在高新区团山镇稻蛙基地调研中发现该基地所处位置严重缺水。在基地选址上,选择在低洼处建养殖场,便于日常蓄水。今年受强降雨天气影响,整个基地完全被淹,青蛙逃跑严重,损失达50多万,这些都严重影响养殖者对产业发展的信心。
三、针对襄阳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建议及对策
1.创新模式,激发种粮大户积极性。
目前襄阳市仍以稻虾共作产业发展为主,在近3年市政府推动下,稻田开挖面积逐年增加。单一的稻虾模式已不能满足种粮大户的需求,大力宣传多种模式种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坚持以粮为本,规范发展。襄阳市除南漳、保康之外,大部分区域地势平坦,较适宜稻渔生产。我们要加强多种模式宣传工作,目前襄阳市发展的稻-鳅、稻-鳖、稻-蟹、稻-澳洲龙虾、稻-鱼都是好的推广模式。不仅要推广稻虾模式,同时我们要加强其他模式的宣传推广工作。在沿江、沿河、沿坝、沿库的周围,做好供电、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平稳、持续的推进襄阳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渔农收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积极申报本地区内省、部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加大扶持本地区龙头企业,积极落实襄阳市稻虾生态种养奖补政策。在稻渔其他模式上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供电、供水、道路建设上,整合多方资金用于稻渔综合种养基础建设,在养殖示范区域打造“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电成网、树成行”。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或者合作社为主体的多元模式。联合金融、保险行业,推行稻渔综合种养保险机制,受今年强降雨天气影响,襄阳市精养鱼池受灾面积达28326亩,稻渔综合种养受灾面积达23600亩,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我们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提高渔农抗风险能力。要加快建立襄阳市小龙虾批发交易市场,在主产区建设一批产地交易市场,完善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助力襄阳市渔业发展。
3.加大技术指导,助力产业致富。
稻渔综合种养是近几年襄阳市蓬勃发展的产业,八成以上的养殖户是有种植经验没有养殖经验,这也是产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由于技术的缺乏,稻虾基地变成了稻鸭基地,养鱼池塘甚至荒废。小龙虾个体越来越小、病害年复一年、投入成本逐年升高,这些都是养殖者普遍面临的问题。针对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建议一是要注重育养分区,小龙虾分为养殖区和繁育区,养殖区在秋冬季节做好清塘、除杂工作,捕杀完田中及环沟内小龙虾,栽种水草,养护好水质。早春温度高,养成区在栽种水稻前,可以进行2茬养殖,到6月中旬开始育秧、种稻。二是根据遗传育种原理,我们要注重保种与育种。2年以上的稻虾田,小龙虾在进入繁殖期要做好补种工作,防止小龙虾种质资源退化,繁育个体逐年变小的问题。三是在秋冬季及早春,做好虾种及虾苗的投喂及肥水工作,防止小龙虾早春出现抵抗力下降,发生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预防5月瘟疾病暴发。总之,保种育种是关键、错峰上市出价钱、养殖管理是重点。加大养殖从业者技术培训是助力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县市区水产部门要加强养殖节点时期指导工作,借助市、县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强技术指导,采取集中式培训交流、一对一技术跟踪服务方式,打通渔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强化养殖从业者掌握的技术要点,助力产业致富。
四、结语
襄阳市稻渔综合种养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效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农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稳定水稻生产、减轻农业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扶贫等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我们要让渔农真正的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富裕起来,不但丰富我们的菜篮子,也要真正的帮助渔农鼓起他们的钱袋子。
(通联:441021,湖北省襄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手机:1887257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