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桂单666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2020-12-18邹成林郑德波黄爱花韦新兴莫润秀黄开健蒋维萍翟瑞宁
谭 华 邹成林 郑德波 黄爱花 韦新兴 莫润秀 黄开健 蒋维萍 韦 慧 翟瑞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南宁 530007)
桂单666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利用自选系Q901 为母本、自选系P808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植株后期持绿期长,穗位整齐,果穗均匀,行多粒深结实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2019 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各地区推广种植,可在我国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后进行示范应用。
1 特征特性
1.1 植株性状桂单666 在广西春播生育期121d,秋播生育期107d。幼苗第1 叶尖端圆到匙形,叶鞘紫色,叶片淡绿色,叶缘波状弱,第4 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弱。成株叶片数20~21片,株高291.0cm,穗高123.0cm,株型半紧凑型,植株后期持绿期长,穗上部叶片叶尖下披,主茎上节间叶鞘浅绿色,茎基部叶鞘浅绿色,支持根紫红色。雄花分散中度上冲,主轴不明显,一级分枝6~8 条,雄花护颖为绿色,花药浅红色,花丝基部绿色,顶部淡红色。
1.2 果穗及品质性状桂单666 果穗苞叶绿色为主,略带紫斑,苞叶上无小叶着生,果穗同型,籽粒黄色微马齿型,穗轴白色,穗长19.7cm,穗粗5.2cm,秃顶长0.9cm,穗行幅度14~18 行,平均穗行数15.8行,平均每行粒数36 粒,单穗粒重149.4g,日产量5.08kg,百粒重35.9g,出籽率80.8%。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8 年9 月17 日测定,籽粒容重751g/L,粗蛋白(干基)10.66%,粗脂肪(干基)4.24%,粗淀粉(干基)69.54%。
1.3 抗性表现参加广西区域试验,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0 级;小斑病平均1.9 级;纹枯病平均7.4%;穗粒腐病平均1.4%;细菌性茎腐病平均0.1%;锈病平均2.6 级;青枯病平均1.4%;丝黑穗病0.0%。参加生产试验,大斑病平均2.3级;小斑病平均2.2 级;纹枯病平均5.6%;穗粒腐病平均2.1%;锈病平均1.5 级;青枯病平均0.8%。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虫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抗穗腐病,抗锈病,高抗茎腐病。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广西区试,春季产量每hm2变 幅8487~9750kg,平 均9060kg,比CK 桂单162 增产幅度2.7%~15.7%,平均9.4%,比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次100.0%;秋季产量每hm2变 幅7509~8772kg,平 均8221kg,比CK 桂单162 增产幅度0.7%~14.3%,平均6.7%,增产点次100.0%;春秋两季每hm2平均产量8641kg,比CK桂单162 增产8.1%,100.0%参试点次比桂单162增产。
2.2 生产试验2018 年参加生产试验,春季每hm2平均产量7411.5kg,排第2 位,比CK 桂单162 的产量增产4.5%,对照产量7090.5kg,增产点次75.0%;秋季每hm2平均产量6931.5kg,排第3 位,比CK桂单162 增产3.8%,对照产量6676.5kg,增产点次75.0%;2 季每hm2平均产量7171.5kg,排第3 位,比CK 桂单162 增产4.2%。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地与整地玉米是喜肥水、怕涝渍作物,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肥力中上,土壤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耕层有效养分高,缓坡地种植。南方秋玉米播种季节多雨,地块四周应开排水沟避免渍水影响玉米出苗,播种前整地做到耕层深度均匀一致,土块细碎,有条件的可采用深松深耕提高耕层厚度,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1-3]。
3.2 选种与播种选用质量优、纯度高的一代杂交种子,春播前应选择晴天摊晒1~2d 并进行发芽试验,播种前药剂拌种或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能有效减轻地下害虫、鸟和老鼠等危害,提高全苗率以确保全苗。
玉米播种至出苗要求有效积温85~120oC,掌握有利时机适时播种;春玉米应在当地5~10cm 土层地温稳定通过12℃,争取早播种,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加营养生长期,积累较多营养物质,为雌雄穗分化提供良好基础,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7~10d 播种[4]。秋玉米要充分利用雨季降雨,根据各地季节降雨和气温变化特点选择适宜播种期。
3.3 播种方法与密度机械播种播深3~5cm;人工播种,要深浅一致,盖土均匀,尽量匀播,种肥隔离,若水分不足可采用开沟施肥淋水,点种将沟边湿土盖在种子上[5-6],确保1 次全苗。
土壤肥力较优、肥水条件好,密度以52500~57000 株/hm2为宜;土壤肥力偏低、肥水条件差,密度以48000~51000 株/hm2为宜;种植方式以宽窄行80cm+40cm 单株种植或60~70cm 等行距单株种植,要保证收获株数才能获得高产。
3.4 施肥管理及田间管理有条件的每hm2可施农家肥10000~15000kg,或玉米专用复合肥300~450kg,深施于耕层作基肥;苗期要重视瘦弱小苗施偏水肥或施速效性氮肥,以提高群体整齐度;3~4 叶期苗肥施尿素112.5~150.0kg 加复合肥75.0kg、钾肥75.0kg;11 展叶施穗肥尿素150.0~300.0kg+复合肥225.0~300.0kg,有条件的结合中耕培土[5-7]。
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用预备苗移苗补栽宜在阴天、傍晚或雨后带土移栽淋定根水,成活后偏重管理,4~5 叶间苗时要去小、弱、病、杂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按计划密度留足苗;抽雄前后20d 是对缺水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的70%~80%,乳熟期为70%左右。
3.5 化控除草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如乙草胺等,根据说明书建议使用,严格控制药量,在玉米播后出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喷雾,可以有效地杀死或控制杂草生长。正确使用农药,适期防治,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掌握使用浓度、方法和喷药时间,并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3.6 及时收获苞叶变黄后5~7d 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玉米收获后严禁焚烧秸秆,及时秸秆还田培肥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