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影响下三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20-12-18刘凌志
刘凌志
(湖南省邵东市农业农村局,湖南邵东422800)
2020 年7 月18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数据,其中,2020 年上半年生猪出栏25103 万头,6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629万头,猪肉产量1998 万吨,生猪产能恢复较快[1]。
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母猪(无论原种、二元母猪,还是能够配种的三元母猪)与商品苗猪的价格持续坚挺,这表明母猪紧缺现象没有根本改变,现有生产母猪中约有45%为三元母猪。母猪是猪场猪群管理的基石,加强母猪(特别是三元母猪)饲养管理和选择,可为以后的生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将为猪场生产效益实现最大化。本文着重就三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进行阐述。
1 三元母猪选择技术
1.1 三元母猪的特点
受非洲猪瘟影响,二元母猪存在大量缺口,目前很多猪场(尤其是中小规模场)大都把三元母猪留下作种用。因为三元母猪含有50%的杜洛克血统,生长快,极易肥胖,且有发情不明显、配种成功率低、返情严重和母性相对较差等缺点[2],所以三元母猪选留必须慎之又慎。
1.2 参考标准
三元母猪选择,一定要认真仔细,要求基本具备母猪体态,面目清秀,背宽体阔,四肢健壮,有效乳头数量6 对以上,行为安静,性格温顺。
1.3 注意事项
有下面情形的不能留作种用:有瞎乳头(不超过2 个)和疝气等遗传缺陷的;乳头数小于6 对的;出现严重肢蹄疾病,影响配种、生产的母猪;有锁肛、外阴畸形,后备母猪阴户过小等生殖器官异常的。
2 三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2.1 做好猪场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
认真做好非州猪瘟防控,建立健全猪场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与社会车辆随意出入生产区,严格落实消毒、灭鼠、防鸟、杀虫等措施,防止蚊蝇、鼠类及鸟类等相关动物传播疾病。
2.2 猪场消杀措施
猪场每个饲养单元入口都应有消毒池或脚踩消毒盆,对所有舍内设施、车辆及工具定期清洗和消毒;入场物料建议选用熏蒸消毒剂或臭氧消毒,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有机物质(粪便、饲料、垫料物质),最大限度提高消毒效果。
2.3 加强饲养管理
切实加强饲养管理,三元母猪既然是留作种用,就必须分阶段实施精准饲喂,建议50 千克体重后,使用后备母猪专用饲料,80 千克体重开始要控制采食量,通过采食量控制母猪膘情。
2.4 多阶段饲养方式
根据各阶段的营养需求,采取多阶段饲养方式,既可提高饲料的使用效率,又能达到较高是生产水平。
2.4.1 仔猪饲养:一是防寒保暖,为仔猪提供适宜生长环境;二是固定乳头,保证所有仔猪吃到母乳;三是适时补料,出生7 天后开始进行诱导补料,10 天后逐渐补充配合饲料;四是科学断奶,断奶日龄宜控制在21~28 天。断奶后入栏前做好合群,降低打斗带来的猪只损伤,入栏后主动做好三点定位(采食、排泄及休息),为后续饲养管理带来便利。
2.4.2 母猪饲养:一是提高基础日粮的营养水平;二是饲喂适口性较好的饲料;三是选择适宜的饲喂方式;四是提供充足清洁饮水。通过人工授精和B 超检验等技术,提高母猪的配种率,缩短分娩间距。
3 三元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3.1 培育期内要保证饲养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加强发情期管理,按进猪日龄,依次做好免疫、驱虫程序,并做好记录。后备母猪配种前驱虫,并做好乙脑、细小病毒等疫苗注射。
3.2 完善后备猪发情记录,并移交至配种舍人员。母猪发情记录从6 月龄时开始;仔细观察母猪发情,并在2~3 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并做好记录[3]。后备母猪小群饲养,5~8 头/栏。
3.3 引入后备猪初期,宜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如中草药、多维、微生态之际、矿物质添加剂等。
3.4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减少引种,严禁从交易市场选购仔猪补栏;确需引种或购买精液,必须强化种猪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跨省引进种猪检疫审批,落实实验室检测和调入隔离观察制度。
从外面引种的种猪应进行有效隔离,引入后备猪应在隔离舍至少饲养40 天以上。栏舍若能正常周转,最好饲养到配种前一个月左右再转入生产线,与本场生猪混养。
3.5 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每天用公猪试情检查;有条件的场,后备猪每天运动1~2 小时;通过以下方式刺激母猪发情:与发情公猪接触、与发情母猪关在同一栏舍、进行适当的运动、应用激素等。
3.6 对患有胃肠炎、气喘病或肢蹄病的后备母猪,应单独饲养。进行治疗后仍未好转的,应及时淘汰。
3.7 后备母猪在7~8 月龄转入配种舍,小群饲养,5~6 头/栏。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应在8 月龄以上,体重达到125kg。公猪单栏饲养,初配月龄须在8 月龄以上,体重达到13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