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2020-12-18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亓立发
文/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亓立发
/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济南市分校 张陆阳
/ 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杨波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保证。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从调动整合各方力量、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帮扶力度等方面入手,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培育起来、思路确立起来、业态探索出来、机制建立起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 “造血”功能,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多年来,全国各地一些村庄充分发挥村集体山、林、水等资源优势,挖掘村集体空置校舍、办公用房、旧厂房等闲置资产,与企业、科研单位合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趟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是联合科研单位,建设经营村集体农场。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股权化改革等形式,建设经营村集体“一亩三分地”,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发展高质高效样板田,既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按“一村一品”的路子发展新产业。像吉林农安县陈家店村,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吉林大学合作高产良田创建项目、国际现代农业标准示范基地项目、保护性耕作项目,逐步走上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休闲乡村”。
二是联合企业单位,建设经营服务项目。吸引企业到村办工厂、建农产品生产基地,村集体抓好土地流转、招工用工等服务;通过利用闲置场所,建设标准厂房、储运设施、经营用房等对外租赁,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像浙江省金华市南新村从2008 年开始,扩建了130个标准厂房用于出租,标准厂房出租带动了个体企业的飞速发展,不仅解决了本村一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村集体经济逐年上升。
三是联合村民,领办经营合作社项目。鼓励支持村“两委”领办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耕种收割、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品,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像山东省寿光市东斟灌村,在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基层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人地矛盾问题;领办果菜专业合作社,解决村民卖菜难、维权难问题;领办资金互助合作社,解决村民缺资金、贷款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
四是联合当地能人,合作开发项目。完善乡贤回归创业安居、创业扶持奖励等政策,抓住部分乡贤反哺家乡的感情,引导其与村集体合作,开发村壮民富的好项目。像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党支部书记、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带领村民挖掘历史文化,修缮皇城相府,建成国家AAAA 级景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多村旅游业,打造“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文化演艺+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游、购、娱、吃、住、行“一条龙”产业链条,带动农村双创。
五是联合工商资本,建设发展项目。村集体利用自身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好项目进入农村、带动农民,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村集体的合作共赢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像山东省淄博市川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本着“自然生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开发和保护并举”的原则,投资建设潭溪山旅游区,解决2000 多人就业,带动周边30 余个村年增收70 余万元。
六是联合城镇驻地强村,发展“飞地项目”。通过山场资源等经营权置换、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等,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集中发展、联合发展等形式,在城镇驻地、集贸市场发展“飞地项目”,使薄弱村拥有厂房、经营门店,获取租金、股金等收益。像浙江丽水市青田县通过“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项目”,开创跨地市“飞地”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先河,目前已吸纳151 个村集体入股,每个参股村年实现增收5 万元以上。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出台帮扶转化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实施意见,制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的实施办法,统筹谋划薄弱村产业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坚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取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