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心打造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0-12-18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 陈 磊
数学课堂上的深度学习能够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在深度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得到激发,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度,深度学习的开展能够使课堂的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为学生带来终身受益的数学教育。
一、深入探究教材,充分挖掘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多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大多源于教材。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教材知识是进行后续思维培养的基础,只有牢固、全面地将课本内容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以形成。因此,在开展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材的深入解读入手去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意义,带给学生更多收获。日常备课中,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编者意图,将每一部分知识的主题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思考完整再设计课堂计划,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深入。
例如,在进行“四则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就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课本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顺序调整、轻重安排,将例题放在课前导入环节还是课后巩固环节,加减乘除法知识的复习要占用多长时间等,都需要在深入挖掘课本资源后进行细致规划,以更好地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小组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在进行教学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多组织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时活跃的氛围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探寻到更多解题角度、解题方法。在教学当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面对题目时掌握了一种解法就会感到知足,而在后续遇到变式题目时又会感到困难,所以适当的思维拓展培训十分有必要,进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时,题目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去解决,有的题目可以利用图形的长、宽,有的可以采用割补法等巧妙解法,有的则可以多种方法并用。在解答面积问题时,如果学生只掌握了最基本的利用图形面积公式来进行计算的方法,在今后遇到其他问题时就会因为无法灵活地思考而解不出答案。因此,在面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思维角度,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积极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思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也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推动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多多采用引导式的语言进行教学。在教师引导式的语言当中,学生往往能够仔细聆听教师的问题,再在明确的方向指引下进行知识探究,在探索中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思维的培养,深度学习的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多多采用引导式语言。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的一位数乘法入手,从这一角度切入去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一位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吗?”“大家是否记得我们是如何学习的呢?”带领学生复习了一位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记忆就能够被唤醒,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采用引导式语言:“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一位数乘法如何运算,那么两位数和它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试试列竖式计算一下‘11×11’的结果是什么?”……在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一步一步依靠自己的思考对新知识进行理解、掌握,也能够在思考当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质疑,深入思维教学
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上,由于课堂带给学生的一贯是安静甚至压抑的气氛,许多学生在教师讲解知识出现错误时并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在课后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其实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一次次知识的错误理解、漏洞最终都会导致学生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不稳固、不牢靠,而在今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因为在质疑当中,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这是一种不同于课堂听讲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发展有着更大的推动作用。
数学学科要求绝对的严谨性,但也有思维思路上的灵活性,这是一个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学科。在学习时,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固定的解题套路当中,要求学生采用“背题”的方式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因为这一学科要求的更多是思考能力,是随机应变能力,而非考验学生记忆题目解法的速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