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秋情皆入诗
2020-12-18陈海燕
○陈海燕
秋,是什么?是落叶飘飘,是硕果累累,是雁群南飞,也是诗人的思乡之愁绪,迟暮之感怀。让我们走进诗歌中的秋天,去欣赏诗人笔下绚丽的秋色,去领悟诗人伤秋爱秋的情怀,激发自己对秋的独特感受吧!
秋夜
唐·王建
夜久叶露滴,
秋虫入户飞。
卧多骨髓冷,
起覆旧绵衣。
秋是夏的结束,冬的开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凉,在夜里特别明显。看看晚唐诗人王建的《秋夜》,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场景非常熟悉。
秋夜漫漫,晶莹的露水,从上面一片树叶滴在了下面一片树叶上。虫子拍打着近乎透明的翅膀,飞入窗户来。诗人躺在床上,渐渐感受到了凉意透过肌肤,传到了骨髓里。啊呀,受不了了!诗人只得起来,拿起一件旧棉衣,覆盖在身上,继续睡觉。
近段日子,妈妈一定也忙着给家人换被子,添加衣物了吧!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与“愁”自古以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的眼里,秋自有秋的魅力。那人就是南宋的杨万里。
诗人傍晚出门散步,迎着凉爽的秋风,不禁有感而发。他说,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在我看来其实未必是这样的。轻微的一点点小寒意,这正是适合我们生活的天气啊!曾经一片绿色的池塘,虽然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但是荷叶并没有跟着枯萎,反而新长出了一片片如铜钱般大小的荷叶。看着这小巧玲珑的荷叶,难道你不感到惊喜吗?
我们一边感受着诗人散步时细致深入的观察,一边为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叫好。无论是萧瑟还是绚烂,无论是凋谢还是生长,决定我们情感的,终究不是秋天,而是我们对秋天的看法。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如果要给秋天找一个形象代言人,那么大雁该是很多人都认同的对象。秋天到,一行大雁往南飞,声声雁鸣,勾起地上多少游子思乡之情啊!
公元783年,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离开了家乡。一个秋雨萧瑟的夜晚,他独自坐在楼阁上的书房里,淮南的秋雨淅淅沥沥,缠绵悱恻,冷清与孤独让他不由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忽然听到天空中自远而近,传来大雁的叫声,更是加重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忍不住感叹道:家乡路途遥远,模模糊糊看不清它到底在哪个方向,我回家的思绪啊,无穷无尽,绵绵不断。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有思,思家乡;秋有愁,愁岁尽;秋有乐,乐秋凉;秋亦有忧,忧什么?忧驻守边关的亲人。
唐代诗人张仲素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了这份担忧。这是一个夜不成寐的女子,她一边听着计时的漏壶中“丁丁”的滴水声,一边抬头看着夜空中飘动的浮云,月亮在浮云后面时隐时现。窗外,传来秋虫的叫声,它们通宵地叫着不肯入睡,大概是因为天气凉了睡不着吧!女子想起了远在边关的亲人,过冬的衣服还没有寄出,老天爷啊,千万不要在这几天里落霜飘雪呀!
读这首诗,我们既感动女子对亲人的关爱,又同情边防将士的艰难。亲爱的小朋友,秋天到了,你会忧虑什么呢?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朝杨万里说秋天是“轻寒正是可人天”,而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更好,好得胜过了春天呢!
你看,秋日的天空,云淡风轻,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看到这情景,诗人顿时诗兴大发,写诗的欲望也跟着这仙鹤一路高飞,直冲云霄。
这真的太有画面感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兴致勃勃,手舞足蹈的大诗人,他正张开手臂,大声对旁边的人说:“自古以来人们一遇到秋天,就悲叹秋天的萧瑟寂寞,我却要大声地为秋天叫好,她的美好甚至超过了春天啊!”
亲爱的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又是怎么样呢?请你也来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