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河流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2020-12-18张诚
张 诚
(临夏县水务局,甘肃临夏731800)
在我国很多河流中,都存在着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所排放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需要加强对河流的治理,从而更好保护河流水质,实现生态平衡。
1 河流治理的生态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比较重视河道排洪和河道两岸防洪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治理手段过于单一,只是选择河道断面。同时,河道的护坡结构以混凝土为主,严重阻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因此,在河流的治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其生态理念的运用,确保河道更好排洪,保护河流固有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生物生存和繁衍,从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 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系统的规划
我国的江河治理工作十分重要,具体的水土保持、流域防洪措施等相应出台,但在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河流的流域面积较大,而相关部门的治理比较分散,对河流的治理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对于一些问题只是表面上解决,问题根源依旧存在[2]。其次,治理理念陈旧。相关部门认为治理河流等于防洪,严重影响了自然的水循环。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侵占河道的不良现象,这使天然河道难以修复,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2.2 缺少专业治理人才
我国高校几乎没有相关河道治理专业,治理河流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工作要求。此外,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了解生态治理理念,更无法明确其中的规定,使河流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后,难以得到有效管制。
2.3 水污染治理恢复工作难度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过于重视发展经济,忽略了对自然水体的保护,许多河流水体遭受大面积污染,严重阻碍了河流的生态化综合治理。河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上游所带来的泥沙,导致了中下游河道的淤积。此外,我国农业发展存在超坡度耕种情况,秋收地上遗留的秸秆等废弃物会被洪水或者下坡雨水直接冲到河道中,大部分淤积阻塞在中下游河段[3],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由于污染过于严重、问题形成年代久等原因,大多数河流恢复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3 进行生态河流治理的对策
3.1 构建合理的水域岸线
在河流治理工作中,既要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又要重视人水和谐。因此,应改变河道的传统治理理念,构建合理的水域岸线。首先,要保障泄洪安全,保持天然的河道形态,尽量不要修改河道的岸线走势,始终维持其天然状态,防止水面的坡降增大,威胁岸坡安全[4]。其次,要保障河道两岸合理分布草地及居民,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确保河道生态环境。此外,要在河堤与陆地之间设计绿色植物的生长区域,使两岸的水直接进入河流,降低污染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有效阻止泥沙进入河中。
3.2 全面规划河流治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没有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水污染等情况日益显著。一些在河流流域内的地区,以牺牲水环境来谋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对河流的治理进行全面规划,针对河流进行水污染防治、防洪。首先,在规划时要明确治理目标、内容及相关标准,合理处理好河流上下游与左右两岸之间的关系,使河流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对同一条河流的各个河段,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规划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要求。比如,对于山区的河流,最好用岸坡作为防护,来保障农田不被侵蚀。
3.3 加强综合治理
在现代文明城市中,部分景观是以河流作为主要支撑,有些景观规划导致河道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阻碍了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河流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坚持生态建设与水利建设同步发展,绿依水,水依城,在城区内建立良好的河流景观。同时,要注意河流源头的治理,防止流入河道中的淤积物,时刻保持水质清洁干净。可以采用环保的疏浚方式,有效避免泥沙扩散,增强水体质量。这样不仅保证了河道的清淤,还准确定位了污染物的位置,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危害。
4 结语
总之,河流治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威胁到其生态平衡。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其生态理念的运用。发现问题时,应拟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河道更好排洪,有效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创设出更为丰富且自然的河道生态环境,让更多的生物生存和繁衍,使河流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