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毒”共舞29年

2020-12-18文阿

初中生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陈薇博拉病毒

文阿 晔

2 月3 日,随着一条微博热搜,“陈薇”这个名字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她与“毒”共舞29 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抗击“非典”时,她研制出的喷鼻剂保护了1.4 万名医护人员;汶川抗震时,她是卫生防疫组组长;北京奥运会,她带队成功处置多起核生化疑似事件;现如今,她被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1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科学家将在12 周内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陈薇自信回应:“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出征武汉

1 月26 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抵达武汉。从进入疫区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启了“忙到起飞”的模式。经过4 个昼夜赶工,一座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终于在1月30日上午开始投入使用。她和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地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无疑是一项重要应用成果。不过此时,大多数人还没注意到这位在默默战斗的女将军。

让陈薇“红出圈”的是《中国科学报》的一次采访。面对记者,她言简意赅,句句切中要害,极富客观思辨:“疫情防控绝对不能等到疫情来了再做。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一旦疫情发生,就能迅速找到最权威的团队,即使出了事故也知道打谁的板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新型冠状病毒一来,谁都觉得自己能做,但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有网友大赞:“这才是一位院士该有的表述,专业而有远见!”

与医学科研结缘

可能陈薇自己都没想到,昔日浪漫的自己会成为一个雷厉风行的女科学家。

1984 年,18 岁的她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4 年后,她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直到此时,她仍然志不在搞科研。她喜欢舞蹈,也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所有人都觉得,浪漫又前卫的陈薇,将来不太可能从事科研工作。然而,毕业前夕,陈薇的选择让大家很意外:她不仅要搞科研,还要到军队去搞科研!其实,陈薇之前也没想过要走这条路,一个插曲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1990 年底,导师派她去军事科学院取回实验需要的抗体,没想到这一去,她就被那里的尖端课题和科研设备吸引住了。又听说军事科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最优秀的科学家迅速成立的,担负着我国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陈薇热血沸腾,产生了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她毅然从军,坚信“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

战“疫”不停

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但陈薇觉得,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时都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而在和平时期,则可能成为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一想到这些,她就对铸造“生物盾牌”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十年如一日的蛰伏和坚持,终于让陈薇在2003 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爆发出令人惊叹的“能量”。当时,凭着敏锐的科研直觉,她预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非典”病毒有抑制作用。疫情防控十万火急,为了尽快验证这一判断,她带头进入负压实验室进行研究。一般情况下,负压实验室一次最多只能待5 个小时,待久了就会因缺氧严重而头痛。但为了和疫情抢时间,每次进实验室前,她都会少吃少喝,装备成人尿布,一直待到八九个小时撑不住为止。除此之外,她还要隐忍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辛酸。但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陈薇率团队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 万名医护人员预防性使用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无一例感染!

2008 年汶川地震,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在不断的余震中率队入川,战“疫”长达两个月。从灾区回家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负责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防护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在大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敏锐地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在她的坚持下,“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 计划”支持。2014 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这种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50%至90%,美国将其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武器”,由此引发全球恐慌。陈薇知道,自己研究了8 年的病毒,又一次发生了变异。为了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非洲一线去!2015 年年底,陈薇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 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为疫区的人们打开生命的希望之门,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一时间,世界为之惊叹,国人为之自豪。

曾有人问过陈薇两个问题:埃博拉从来没在中国暴发过,研究它有意义吗?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有没有想过万一回不来怎么办?对于这两个问题,陈薇的回答始终是:“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她常这样鼓励团队官兵:“在生物防控的战场上,我们是一线中的一线!”这个“一线”意味着,像陈薇这样的一批军队医学科研工作者,要屡屡冒着生命危险,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

陈薇说得出,更做得到。与“毒”共舞29年,她始终冲在一线,于危难之际挺身担当,交出的是一份份令人肃然起敬的答卷。她说:“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粉丝心语:

幸福春天:将军真帅!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陈薇将军真的是国之栋梁,我们的安全守护神。

唐史主任:陈薇院士临危受命,率部奋战在一线。巾帼不让须眉,时代楷模之一。

猜你喜欢

陈薇博拉病毒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陈薇 不辱使命 坚定前行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博士跳楼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直面“埃博拉”之惧
埃博拉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