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初探

2020-12-18张延宽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信息化

张延宽

(古浪县西靖教育工作站,甘肃武威 733103)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五大进展”:“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中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的指导下,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统筹下,语文教育必须积极实现教学信息化的转变,让信息化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具有课堂激趣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授课方式,信息技术课堂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尤其是动态化、媒体化信息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教学提效功能。构建高效课堂始终是教师教学的不懈追求,对教师而言,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能够极大地简化备课、授课、作业评改、教学设计等环节;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能简化教学过程,节约时间与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化繁为简,能够将语言文字难以直观表达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帮助消化吸收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最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辅助与补充,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选择更加信息化、多样化,课堂组织形式更加开放化、网络化,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便捷化。这些都是传统语文课堂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语文教学的策略

信息技术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便捷的操作、良好的兼容性和良好的交互性等优点。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拓展语文学习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以信息技术进行趣味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结合的优势,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课环节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软件从《海底总动员》这部动画片中剪辑三分钟的视频短片,对学生说:“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福利,看个动画片来放松一下。”学生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在接下来的视频播放环节,学生们被绚丽多彩的海底景色吸引,各色的珊瑚、大大小小的鱼,还有各种不知名的海洋生物,让大家眼花缭乱;主人公小丑鱼尼莫的海底惊险冒险之旅也让学生入情入境。三分钟视频播放完毕,教师问学生:“大家喜欢神秘的海底世界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底世界的课文,如果大家还没过足瘾,对课文的学习一定能满足你们的胃口。”学生们马上从动画片的情境中解脱出来,兴致勃勃地翻开课本阅读起来。这就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兴趣基础。

(二)以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课程资源做了相关论述,其中特别强调信息技术是种特殊的语文课程资源。信息技术具有海量信息的独特优势,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挖掘一系列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中华美食》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中国八大菜系的经典菜谱,让同学们对祖国的饮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给学生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片段,让学生们了解中华美食的经典菜品、主要食材、烹饪方法及美食背后的深层文化意蕴。再如,六年级上册课文《京剧趣谈》围绕“马鞭”与“亮相”阐述了京剧之趣,但是京剧的魅力绝不限于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图文并茂、视频音频结合地展示京剧服饰、道具、角色、戏曲等方面的特色,这样学生对国粹京剧会有更多的了解。通过有效的挖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有限的课本容量变得更深、更广,学生们很好地开阔了知识视野,这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三)以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强大的多媒体演示功能能够有效地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更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益。有位老师在演示课时教学《詹天佑》一课,但是任凭老师怎样用详细的语言进行描述,甚至在黑板上进行画图说明,同学们对“人字形”铁路设计及其原理还是捉摸不透。正当教学陷入僵局之时,老师突然想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演示,在两次动画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人字形”铁路设计有了清楚直观的认识。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内容时,标题的题眼及文章的文眼都在于“美”字,如何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抽象的语言、有限的篇幅所能达到的效果总是有限的。通过收集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及各种山珍、各种稀有的野生动物等,从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这样对课文中心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以信息技术助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能够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与重要补充,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及社会,才能“时时成为语文学习之时,处处成为学习语文的场所”。以阅读教学为例,学生可以搜索课文的范读录音,从发音、停顿、语速、情感等方面进行学习模仿,让自己的阅读更加流畅自然、情感充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搜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更好地知人论世,将所获得的信息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围绕文学大家鲁迅展开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更多关于鲁迅的信息,尤其是他的文学代表作,并进行品读与赏析,与课文内容形成群文阅读,更好地了解鲁迅的作品风格、人物品性。这样,学生通过基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自主学习,结合教师讲授的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与设计微课,将教学内容通过5 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予以呈现,让学生获得更便捷与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多媒体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巧用多媒体 学生乐识字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