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口蹄疫免疫副反应的方法及措施
2020-12-18刘鲜霞杨长昆赵胜延
刘鲜霞, 杨长昆 , 赵胜延
(1. 河南省许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 2. 河南省畜产品检测中心许昌分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1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牛、羊、猪等)。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有效的疫苗免疫能够控制口蹄疫大范围暴发和流行。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疫苗质量、接种操作、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群体稳定性等,有的家畜会出现免疫副反应,严重者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口蹄疫疫苗免疫工作中如何减少并尽量避免副反应的发生,以及在发生免疫副反应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免疫副反应产生的原因
1.1 动物状况动物的健康状况、体质状况、体重大小、品种等均与免疫副反应的发生有关。健康状况良好、体质强壮、体重较大的动物免疫接种时副反应较小,甚至无反应。反之,健康状况差、体质弱、体重较轻的动物接种时发生副反应较大[1]。
1.2 免疫接种操作
1.2.1 注射深度注射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深部肌肉注射副反应小。若注射太浅,疫苗未进入肌肉层,易造成注射部位肿胀,严重者化脓。
1.2.2 免疫接种时间选择温度适宜的时间段给动物免疫接种,如夏季应选择1天中凉爽的时间段给动物免疫接种,温度太高则反应较大;冬季应选择温暖的时间段给动物免疫接种。
1.3 疫苗情况
1.3.1 疫苗温度疫苗要按规定温度和条件低温避光保存,免疫接种时一定要将疫苗回温,使其温度接近动物体温再进行接种,疫苗温度越接近动物的体温越不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若直接给动物接种冷藏温度下的疫苗,会引起注射应激反应。
1.3.2 疫苗剂量免疫接种时疫苗剂量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不是疫苗剂量越大越好,注射剂量越大,副反应发生的概率越高。
2 免疫副反应的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流涎并伴有呕吐,全身发绀,站立或行走不稳,全身发软,卧地不起,共济失调,神志不清,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可引起死亡[2]。
3 急救措施
注射疫苗前准备好常用急救药品,注射疫苗后注意观察,如发生副反应要尽快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或其他糖皮质激素药物)救治[3]。肾上腺素的用法:每头注射1~2 mL(规格1 mg/mL),伴有体温升高时配合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每千克体重0.1~0.2 mL/kg);心脏衰弱、皮肤发绀时注射安钠咖(0.5~2 g/头)。同时注意保持环境安静,供结充足饮水。
4 减少免疫副反应的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体质和抵抗力平时注重动物营养供给,结合动物的生长阶段有目的地给动物提供其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做好养殖场所的清理和消毒工作,为其提供一个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4]。
4.2 免疫接种前后3天内加强动物营养供给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1 g/kg)或黄芪多糖(500 mg/kg),不仅能够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而且能够提高动物机体产生抗体的水平[5]。
4.3 选择适宜接种的时间根据季节天气选择温度适宜的时间段给动物接种,夏天选择凉爽的时间段,冬天选择温暖的时间段进行。
4.4 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动物在健康状态下且处于休闲、非应激状态下进行免疫接种。对患病、瘦弱家畜及断奶前幼畜暂不接种,待其康复、恢复正常后方可接种。
4.5 注意母畜的接种时间配种15天内的母畜、1个月内即将临产的母畜不接种,等到母畜产后再进行补免。
4.6 引种家畜的接种经过长途运输后的家畜通常要进行规定时间内的隔离观察和检疫,在此段时间内一般不进行免疫接种。若特殊需要进行接种应在家畜充分休息24小时以上再进行免疫接种。
4.7 其他注意事项动物在宰杀前20天之内不进行免疫接种。天气突变、转群、断奶、换料、空腹期间暂不进行免疫接种。
4.8 疫苗使用和注射将疫苗回温至接近动物体温再进行免疫接种[6]。根据疫苗说明书选择接种剂量,不要随意加大疫苗免疫接种剂量。口蹄疫疫苗需深部肌肉注射,不能注入皮下或脂肪层。免疫接种时要选择锋刃好的新针头,注射动物痛感小,应激反应小[7]。切忌1个针头多头动物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或针头断折体内,引起免疫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