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推进临泽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的思考
2020-12-18宋正彦
宋正彦,苏 宇
(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甘肃临泽734200)
临泽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连张掖市甘州区,西接高台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邻,北毗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是张掖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东西长50km,南北宽77km,总面积2729.75km2,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全县7个镇,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1个行政村,共1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3290人,城镇人口56065人。
长期以来,临泽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全县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从最初的单一解决吃水困难,到如今饮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现状发生了质的提升,到“十二五”末期,全县已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但随着农村群众居住环境的提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一些早期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因当时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目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已满足不了当前发展需要,所以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 临泽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自1998年开始,临泽县先后通过人畜饮水工程、人饮解困工程、氟病改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已建成千人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水厂12处,即倪家营镇梨园水厂、南台水厂,沙河镇黄家湾水厂,新华镇新华水厂、新柳水厂,鸭暖镇大鸭水厂、小鸭水厂、双泉湖水厂,蓼泉镇蓼泉一水厂、蓼泉二水厂,平川镇平川水厂,板桥镇板桥水厂,设计日供水规模合计20235m3/d,所有水厂均为24h供水,且全部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设置各类警示标志和设施,供水范围覆盖7个镇,71个行政村,拥有村社和集镇自来水用户3.2万户,受益人口11万人。县水质监测中心定期对各水厂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检验,水质均符合国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标准,结果按季度通过县公务网站向社会公示。目前,临泽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泽县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很大的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
2.1 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不够规范。由于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较晚,部分水源建设初期未充分考虑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相关要求,已建项目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较近,隔离防护难度大。
二是保护区隐患治理还需加强。目前有12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不同程度存在基本农田,个别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畜牧养殖问题,这些都对饮用水水源安全造成污染隐患。
三是重新规划建设水源地困难巨大。重新选址建设农村集中式水厂或水源机井时,受地下水质水量、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用地审批、征地成本、建设资金和发展用地规划等诸多因素制约较大,造成水厂选址难、建设难、保护难、实施难的困境。
2.2 部分管网老化及区域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一是部分管网老化问题越发突出。农村人饮工作点多面广、建设时间跨度长,水厂多为新建,但管网新旧并存。全县村内管网使用时间超过15年的有9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的12.7%。经多年运行,管网破损,管件老化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普遍。
二是新旧管网结合供水压力需求不平衡。农村楼房与平房并存,新旧管网相连现象普遍,导致楼房顶层水压不够,平房水压过大,老旧管道承压难以承受。
三是用水需求时间分布不平衡。如倪家营镇本属缺水地区,但近年来随着该地旅游业兴起,旅游高峰期和低谷期用水需求差别大,水厂平时日供水量不足旅游高峰期的5%。又如蓼泉镇家庭养殖比例高,加之地下水位高,群众有自来水和手压井并用的习惯,水厂实际日均供水量不足设计日供水量的30%。
2.3 饮水安全工程发展受资金制约明显
一是随着群众对供水服务便捷性要求的提高,运行人员对高效准确供水管理模式的渴望,大家对农村普及物联网水表和手机缴费的期望越来越强烈,但因涉及面广人多,改造资金需求大,无法实现。
二是水费价格不足供水成本的50%,水费收入除去电费、药剂费、水质检测费、维修费、人员培训费及水厂基本办公费外,所剩寥寥无几,运行管理勉强维持。
三是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改造实施难度大,施工费用相对较高,加之不存在没有水吃的紧迫性,所以政府及群众没有非改不可的意愿,建设资金缺少来源。
四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级业务部门对农村人饮工程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安排,但由于此项工作需要解决和面对的专业性问题多,加之前期规划和设计资金没有来源,目前仅依靠各县(区)水务行业部门人员单打独斗难以实际落实见效。
3 对策措施
3.1 推动多镇连片统一供水
结合近年来临泽县农村饮水安全事业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继续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布局与供水规模,通过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多镇集中连片统一供水的目标。例如:充分发挥鸭暖镇双泉湖水厂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极佳、水厂保护区内无农田及居民点的诸多优势,扩大水厂供水规模、提高水厂标准,逐年通过管网延伸和并网等方式,实现鸭暖、蓼泉、平川、板桥4镇集中统一供水;沙河、新华2镇集中统一供水;倪家营镇南台水厂与梨园水厂集中统一供水。最终使全县12个农村集中式水厂并为3个,进一步减少管理运行人员,降低水源保护区管理难度,提高水厂标准,提升供水效率。
3.2 提高管网升级改造标准
根据资金筹措情况,陆续对早期架设的PVC 管道进行更换。根据多年来的运行管理和检修养护经验,PVC 供水管道在运行两三年后,管道承插接头处普遍出现渗水现象,维修支出逐年直线上升,一定年限后管壁一碰就破,出现不敢维修或越修越坏的尴尬局面。但使用PE100管道使用多年,除个别人为损坏外,极少出现破损问题。目前,临泽县农村群众已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再次实施管网升级改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饮水安全的稳定性,所以在农村供水管网升级改造过程中采用PE100管道,并管径及承压能力选择时适当提升一至二个级别,即降低了管道维修支出,又避免了农村供水系统建设始终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尴尬,还有效提升了供水利用率和供水保障率。
3.3 明确工程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是将入户智能水表、手机缴费系统建设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逐步与城市供水收费系统对齐,从而切实提升方便程度。二是建议甘肃省水利厅组织省上的专家,编制印发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典型设计方案,作为各市县推动此项工作的工作指南。三是推广使用管理软件。运行管理重在效率,提升效率首在简化程序。为此,逐步引进办公管理软件,实现收费明细、材料库存、用户信息及时在线查询、故障报修、零时用工、材料领用在线申请及审批等,建立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3.4 改变设备维护检修模式
农村集中式水厂工程规模不大,但运行涉及自控、监控、电器、供水、消毒等多种设备,目前各专业技术精通的维修养护人员十分紧缺。一方面是现有管理人员多为县水务部门水管所职工兼职,相关专业维修技术能力有限,短时间难以培养;另一方面是有较强专业维修技术能力社会人员不愿报考到基层一线水厂工作。为此计划借鉴一些社会企业管理方式,将维修养护技术要求较专业的设备维修养护工作,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外包,通过专业维护人员每年定期分2次对所有水厂相应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平时保证设备发生故障随叫随到的总包服务,一方面更好的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另一方面明确维护检修总包费用,从而实现维护费用总控制。
3.5 推进水价改革,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按照《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生活用水价格应按保本微利、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不超过基本水量的,应按标准水价计收;超过基本水量部分,可以实行阶梯水价。生产用水价格按市场调节机制计收”的规定,有序推进水价改革,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推进供水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模式,规范供水合同签订管理,明确供水单位和用水户的权利义务,将管理与服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快建立责权明晰、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供水用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