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20-12-18何春燕
何春燕
(广西大学 农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1 新时代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1 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实现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存在总体文化水平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大都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较为落后,要想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人才强国。
1.2 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
乡村人才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乡村人才的推动。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增长方式向高质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就需要一支专业的乡村人才队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1.3 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乡村已经由只进行传统农业生产的村落转变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农村,要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引导。加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才能使乡村发展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2 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乡村人力资源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乡村人才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相对不高,还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乡村人才缺口较大。
2.1 乡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劳动力资源人数减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乡村人口正在逐年较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 0 1 0年我国乡村人口总数是6 7 1 3 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0.05%,2018年我国乡村人口减少到56401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40.42%。从乡村就业人口来看,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乡村就业人数为33224万,乡村就业人数占乡村总人口的60.2%。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基数虽然依旧庞大,但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正在逐年减少。
2 0 1 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其中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占比高达91.7%,只有7.1%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拥有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数仅占1.2%。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总体受教育年限较短,人力资源平均文化素质偏低,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科技转化能力比较弱,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力资本支持。
2.2 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大量外流
当前我国乡村人力资源数量很大,但是乡村人才数量不够。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的乡村实用人才总人数约1900万,占乡村就业人数的比重还不到5%,乡村人才总量不足。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方面,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量人才从乡村向城市流动。乡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空心村问题日益凸显。《2 0 1 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农民工总人数达28652万人,平均年龄为3 9.7岁,其中4 0岁及以下的农民工超过总数的一半,占比为52.4%。年轻而且文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大多选择到城市务工,留守农村的都是劳动能力较弱或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乡村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造成乡村发展的后备力量不足,乡村人才严重短缺。
2.3 乡村条件艰苦,难以留住人才
目前我国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工作的薪酬待遇不高,晋升渠道和乡村人才分类评价机制不完善,人才向乡村流动的渠道不畅通。同时,现行教育的价值取向有所偏失。我国现行的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农村的倾向,学生普遍对“三农”问题不了解,一心向往大城市,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未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需求很好的契合,学生们缺少基层实践,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下基层,下乡之后又没能将专业知识很好的用于指导实践工作,同时由于乡村地区人才机制不完备,又很难留住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乡村人才短缺。
3 新时代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开发至关重要。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参与农村的建设,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3.1 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的重要保障。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和教育程度,提高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农民的比重,建设具有高学历水平的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加强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在财政资金、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倾斜,让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新农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强对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三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使农村劳动力资源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3.2 增加乡村人才的存量,留住人才与乡贤
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乡村人才储备,就要坚持“留下来”和“引进来”相结合。“留”就是要把录用的人才留下来、把本土的人才留下来。要想留住“引进来”的人才,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到乡村人才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二是加强政策倾斜。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扎根农村基层,营造出关心农村工作、爱护乡村人才队伍的社会氛围。三是提高乡村公共服务。针对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使人才无后顾之忧,专心参与农村的建设。
农民是最了解乡村、最希望实现乡村振兴的人,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乡土乡情的人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回归家乡。增加农民发展创业的机会,带动农民发展致富,让本土的农民自愿“留下来”,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发展。
3.3 改善乡村环境,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除返乡和下乡人才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人回到农村进行创新创业。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扭转当前教育背离农村的倾向,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三农”问题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爱,培养出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优秀人才。三是积极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农业类高校要紧密结合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协同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地、校企等多种形式合作,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基层进行实践实习,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实现人生价值,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