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屏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法、成效、问题与建议

2020-12-18吴继标周忠凤

农技服务 2020年2期
关键词:玉屏黄桃油茶

吴继标, 周忠凤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心, 贵州 玉屏 554000)

玉屏县位于“出湘入黔通滇”交通节点,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全县国土总面积523 km2,总人口16.54万,侗族人口占80%,是全国5个、省内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享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黄桃之乡”美誉,2016年被列为贵州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10个项目县之一,2019年被列为贵州省乡村振兴“十县百乡千村”整县推进示范县。近年来,玉屏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就油茶、生猪、黄桃、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积极开发农业产业多种功能,延长四大产业链链条,各产业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促进了乡村振兴,增加了农民收入。总结玉屏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法、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对进一步促进玉屏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对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现实意义。

1 玉屏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法与成效

1.1 以油茶产业为主导,建立了园景结合、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利用玉屏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31万hm2与“中国油茶之乡”和玉屏茶油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称号的优势,2013年以来按照园景结合、农旅融合,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油茶发展的思路,通过创建玉屏油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了油茶高产示范区、油茶育苗基地、茶花园区、设施农业示范区、物流加工区和园区景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2014年9月,玉屏油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茶花泉景区)被评为贵州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9年园区接待游客5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 800余万元,基本实现了油茶“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

同时,通过玉屏油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新的“农业示范区+景区+生态+企业+文化”模式,在农业示范区融入旅游元素,在旅游景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复制推广建成了贵州十佳美丽乡村——最具经济活力乡村的朱家场镇“桐木紫语庄园”、亚鱼乡凉庭寨休闲观光省级示范园区、亚鱼乡百花谷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新店镇老寨五彩植物园,有效促进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

1.2 以生猪产业为主导,建立了高效生态农业链条发展模式

一是依托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采取“公司+家庭农场(代养户)”合作模式,发展生猪一体化养殖。2019年已建成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总部、平溪与田坪2个技术服务部、1个年产35万t饲料厂、年产28万头生猪与16万头商品仔猪扩繁场各1个。全县已发展年出栏600头以上生猪代养户228户,年出栏生猪32万头以上,创造了温氏集团在全国推广的“玉屏速度”。

二是随着一体化生猪养殖存栏量的增大,带动运输业、物流业、餐饮业、有机肥加工业等相关产业效应明显。相继成立了饲料肉猪运输队、养殖设备安装维修队、生猪装卸队,增加专职就业人员100余人。仅饲料肉猪运输业一项,饲料按年运输原料及成品量达60余万t,肉猪达5万t,运输价格平均50元/t,年实现收入达3 250万元。

三是大力实施“猪+沼+X”的现代循环农业模式,促进生猪规模养殖与果蔬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深度融合。全县已建成“猪+沼+菜”“猪+沼+果”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8个,建设规模1 067.2 hm2;建成了贵州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能够处理25万头生猪当量粪污,每年可产出沼气发电2 920×104kw·h,使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95%以上,有机肥替代化肥30%以上。

四是生猪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得到落实。该项目由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建设,总投资2亿元,建设年屠宰50万头生猪的A级现代化生猪屠宰加工厂、0.3万t冷库1座,物流配送中心1座,行政办公中心和办公生活配套设施等,2020年7月底将建成投入运营。

五是畜禽养殖后端处理产业链得到保障。通过招商引进的玉屏县华朗农业资源循环科学处理有限公司承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2020年7月将建成病死畜禽综合处理生产线1条,日均减量化目标达到20 t,实现玉屏及周边区县的病死畜禽回收、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达到减量化目标。

1.3 以黄桃产业为主导,建立了电商平台驱动运营发展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黄桃种植面积已达1 334 hm2,成为玉屏县支柱产业之一。由于玉屏县独特的气候,所产黄桃的平均糖分为14°~16°,具有甜、脆、香等特点,果形整齐匀称。因此,2017年2月玉屏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黄桃之乡”荣誉称号,次年2月“玉屏黄桃”又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了使玉屏黄桃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制度化的产业抱团发展道路,2016年组建了“玉屏皇桃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覆盖16家黄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面积达800.4 hm2,全部按照“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商标品牌、统一价格”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建全了运转有序的科学管理机制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在产销对接上,以电商平台为突破口,带动黄桃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同时以每年举办的“桃花节”“采摘节”“洽谈会”等形式树形象、拓市场、抓推介、促销售,提高玉屏黄桃知名度。利用微信微商城、贵农网、农淘优选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2019年实现线上销售31 540单,销售量80 t,销售额315万元;线下销售黄桃650 t,销售额911万元。

1.4 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建立了凸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全县食用菌产业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始种植,2009年迅速发展,到2014年首次突破千万元,再到2017年“泉涌式”发展,使全县食用菌产业得到质变,形成了以茶树菇、香菇、木耳、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依托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产品(含废菌棒)回收、保证每棒1元收益的“三统一保”生产模式,使全县食用菌得到飞速发展,2019年生产食用菌4 000万袋,食用菌产值1.4亿元。

另外,在搞好食用菌保鲜配送、烘干脱水加工的前提下,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对食用菌风味食品、即食品、调味品、保健药品等系列产品进行研发,延伸了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菌业体系,使全县食用菌产业初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

2 玉屏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经营主体承载融合发展能力不强

2.1.1 种养大户 种养规模小,经济基础差、文化和科技素质偏低,难以承担种养品种技术创新,只能把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实践,而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影响新品种技术创新带来的最佳效益。

2.1.2 家庭农场 虽然其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意识,但由于其经营规模小,难以对接和融入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制约农村产业融合。

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全县注册的2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大多数合作社没有通过组织化行为将广大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导致合作社没有向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从内部环境看,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动机不纯,主要以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凑人数注册成立,成立后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获取国家补助资金,并没有按合作社章程运作,更没有以合作社名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成为“空壳社”。

2.1.4 龙头企业 部分龙头企业管理层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没有形成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在一产基础上加强产业链研究、构建利益联结新机制、探索创新模式、探索农业混合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上缺乏有战略眼光的管理层,导致企业发展空间受限。

2.2 农用地改变用途的管理方式突出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落脚点在农村。融合扩大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等,都涉及到需在农用地上建设加工厂、餐饮区、住宿区等。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融合的农家乐、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及农业园区中的餐饮、住宿、停车场、农产品加工、展销场所等永久用地,必须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审批和管理,导致有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难以正常实施。

2.3 利益联结不紧密、稳定性不高导致融合发展效率偏低

一方面,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看,其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是以订单农业为主,由于部分农户在进行基础设施改进与先进技术推广时难以接受,认为费力费财,导致订单农业违约率较高。

另一方面,从土地流转到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模式看,农户土地流转主要收取流转租金,农户受聘在规模经营主体中务工也主要按工作时限支付劳务费,农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不紧密,导致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年限不长,农户看到经营主体获利后违约不再续租等问题时常发生,使得一些具备发展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的经营主体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更好地进行项目开发。

2.4 农村人才匮缺使融合发展的精细程度不足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且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多,人才的集聚规模效应未体现。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仍以50岁左右的农民为主,多数掌握的技能有限,农业生产靠经验、靠体力,与科技的结合程度非常低。同时,农村子女多数对于农业的认识仍局限在父辈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现代农业在农村子女中的传播不广,导致多数农村子女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导致现代农业传承人严重缺乏。

2.5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大了融合发展的成本和风险

近年来,虽然一直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然而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为落后,集中表现在水利设施薄弱、耕地质量差、设施设备简陋、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质量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延缓了新业态的发展,增加了特色农业开发利用难度,加大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本和风险。

3 深化玉屏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3.1 油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主要从油茶良种采穗圃、油茶苗木、油茶丰产林栽培、低产林改造、油茶籽油精深加工及油茶文化的完整产业链出发,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油茶主题公园、体验中心、林下种养基地等,融合农耕体验、农家美食、休闲健身、户外运动、科普宣传等要素聚集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延伸、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循环融合模式新格局。

同时,通过联合农林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技服务平台,加快油茶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攻关,提高油茶加工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建立油茶示范基地,通过科技示范为引领,实现油茶良种化、管理规范化、种植规模化,达到优质高产目的。通过技术集成加以推广应用,让农民看到优良品种和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

3.2 生猪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以玉屏温氏龙头企业为引领,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采用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方式,使第一产业内不同类型业态进行整合,并将第一产业及副产品、废弃物作为二三产业原材料,形成一二三产业纵向循环整合,使产业上下游的经营主体之间建立起有机关联,提高资源利用率。

另外,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依托本地土地、草山、草坡、林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污处理、恶臭防止、沼气生产、渣液分离、输送消纳、病死畜禽处理以及有机肥加工生产综合利用等人工高效循环技术,推进“畜-沼+”等高效生态循环模式,将山地生态畜牧产业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产业。

3.3 黄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一方面,充分利用“玉屏黄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融合生产、生活、体验和生态功能的产业体系,建立和发展黄桃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交叉融合。同时,以每年举办的“桃花节”“采摘节”“洽谈会”等形式树形象、拓市场、抓推介、促销售。利用微信微商城、贵农网、农淘优选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全面提升黄桃产业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以提高品质和效益为核心,加强优质黄桃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和运用,合理布局新建果园,改造、更新老果园和低产低效果园,优化现有果园管理,围绕“三品”(品种、品质、品牌)“三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黄桃产业各方面工作,保证黄桃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

3.4 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依托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农业产业链正向延伸加大食用菌精加工与产品直销,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旅观光食用菌主题乐园,实现农业、加工业、旅游业三产全线贯通,实现企业效益增加。同时,通过各级农产品展览会、媒体、平面、图文、网络和形象代言、产品包装等途径进行整体形象包装,扩大宣传,提高“贵福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3.5 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组织经营体系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玉屏农业主导产业资源优势,广泛吸引省内外资本投资农业开发,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配套齐全、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上各产业、各环节之间有效协同、紧密合作、相关支撑,实现多方共赢。同时,引导乡镇企业积极投入农业发展,特别是参与农产品加工、运销,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和经营理念,提升玉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猜你喜欢

玉屏黄桃油茶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杨启舆作品
家乡的油茶
炎陵黄桃促增收
玉屏“桃花源”记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