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0-12-18中牟县种子管理站刘书彦

河南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霜霉病病斑湿度

中牟县种子管理站 刘书彦

一、危害症状

黄瓜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呈不规则褪绿黄斑,随病情加重,叶片变黄干枯,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大多在植物开花结瓜后,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发病较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干枯。

二、发病条件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有关。在温室黄瓜生长期间,温度一般能够达到发病条件,因此,决定发病流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湿度。多雨、多露、多雾天气发病重,灌溉频繁、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较重,昼夜温差大、阴晴交替也易造成病害发生。温室小气候也是决定病害流行的关键之一,温室通风排湿不良或温湿度控制不好,会造成病害流行成灾。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一般在气温10 ℃以上时即开始发病,20~24 ℃有利于发病,当平均气温稳定在30 ℃以上,即使湿度适宜,病害发展也呈渐缓趋势。

三、发病原因

(一)温湿度适宜

温室温度在15~30 ℃,雨水充足,棚室地表相对湿度较高,满足发病条件。在多雨或多露、多雾的月份,病害会迅速扩展,短期内可流行成灾。

(二)肥料不足

中牟县近几年温室黄瓜价格可观,棚室规模不断扩大,跟风种植者往往对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足,在黄瓜生长阶段没有抓住关键时期,有的菜农重施化肥,基肥轻施或者不施,肥料的不合理利用,加上部分菜农过度密植,造成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

(三)对抗病品种认识不足

中牟县部分菜农种植黄瓜只求高产和稳产,忽略了品种的抗病性。易感品种在发病流行的季节,几天就可使整个棚室感染霜霉病。抗病品种则不易感病,即使感病,病斑小、圆形,且发病慢,叶片背面霉层较感病品种霉层稀少。

(四)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部分菜农没有精细整地、高温闷棚或不合理施用磷肥、钾肥,在去除病株病叶后没有及时带出棚室外集中销毁,在浇水时,病菌会随着水流传播给其他植株。

四、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优质抗病的黄瓜品种,如津春3 号、津春4 号、津杂2 号、中农7 号等品种。

(二)加强检疫

不在霜霉病发生区繁殖种子或调种,采用冰冻滤纸法检验种子是否带菌,带菌种子要及时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在50 ℃温水种汤浸种30 min,取出晾干,至室温后催芽播种。

(三)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就是利用温室黄瓜与霜霉病生长发育对环境要求的差异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霜霉病生长的温度、湿度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达到防病目的。可在日出后使棚室温度上升到25~30 ℃,湿度降到75%左右,通过对温度与湿度的调控抑制霜霉病发生。下午温度上升较快,可防风2~3 h,待温度下降到20~25 ℃,湿度降到70%左右,可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生。在夜间,可利用低温对霜霉病的抑制作用而对黄瓜生长无影响,将湿度控制在85%以上,温度降到12~13 ℃,当夜间温度高于12 ℃时,可整夜放风,从而实现有利于花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霜霉病生长发育的小生态环境。

(四)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选择地块平坦、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块,进行深耕晒垡,消灭土中病原菌,进行精细整地耙平,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追施化肥,适时中耕,定植后适当控制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地方合理采用滴管技术;结瓜后合理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避免棚室内湿度过大;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五)改良土壤

酸性土壤与黏质土壤有利于发病。酸性土壤可通过改良土壤性质使土壤pH 值在5.5~7.2;黏质土壤的地块可通过加入沙质土改良成壤质土,抑制霜霉病的发生。

(六)增强光照,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

黄瓜在生长发育阶段,要尽可能增加光照时数,促进光合作用,促进黄瓜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

(七)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黄瓜霜霉病应在发病前用百菌清或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喷施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拜耳银法利和拜耳霉多克、普力克以及硫酸铜、氢氧化铜混合施用。在连续阴雨天,为了不增加棚室内湿度,可用疫霉净、霜霉清等烟剂熏蒸。

猜你喜欢

霜霉病病斑湿度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加湿器用不对 警惕肺炎缠身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