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不许离婚与离婚,女人的痛苦沉没于历史幽暗处

2020-12-17刘勃

南方周末 2020-12-17
关键词:士大夫家族婆婆

刘勃

卖妻时,丈夫要声明自己对妻子不再有所有权,所以交易时写一封休书,是必要的程序,《水浒传》里,林冲写给妻子的休书,其中有“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八个字

说到古代的离婚,读儒家经典上的规矩,或者法律上的相关规定,那是一种感受;读古代的具体事例,则又是一种感受。

那个著名的“七出之条”,简直就是口袋罪。没儿子,男人可以提出休妻,但这极可能是男人自己的问题啊;多说了几句话,男人可以提出休妻;嫉妒了,男人可以提出休妻……什么叫话多,什么叫嫉妒,解释空间都很大。理所当然的感受是,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太严重了,女人几乎不可能提出离婚,男人想要离婚,能用的理由却太多太随意。

当然,推崇儒家思想的人多半会强调,不是女人犯了七出之条男方就可以提出离婚的,毕竟还有“三不去”的原则:“与更三年丧”,替公婆戴过孝了,男人就不能休妻,公婆认的儿媳妇,就是你了,可见儒家重视的是家族的态度而不是丈夫个人的态度;“有所取无所归”,女方娘家没人,则丈夫不能休妻,因为这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先贫贱后富贵”,一个逆袭的草根,是没有休妻的资格的,而最容易想抛弃结发之妻的,不就是这个群体吗? 这是对当年含辛茹苦付出的女人的保护啊。《铡美案》《棒打薄情郎》之类的戏,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因为观众的同情心,都在女人一边。

可见儒家的礼法设计,真是博大精深。

但读具体事例,则往往会觉得,导致离婚或不能离婚的关键,往往既不是七出之条,也不是三不去。

到了清代,士大夫家族的离婚率,其实是很低的。因为结亲时讲究门当户对,本有互相攀缘的意思。而被丈夫休弃,不论是对妻子个人还是女方家族,都是极度不名誉的事。正因如此,男方为了不让家族间关系破裂,对休妻通常极其谨慎。有些家族的族规刻意强调,理由不特别过硬就想休妻的族人,要在宗祠里重重责罚。

因此读有些士大夫的文章,会觉得他们对欲休妻而不可得这件事,简直积郁满胸。桐城派的大家方苞说:“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这就是抱怨,可以率性休妻的古风不存,如今别的坏事可以做,但想离个婚太难了,因为会产生各种舆论压力。而女人正因为知道丈夫没法休了她,没有考核压力行为特别放纵无忌。最后他总结道:“人道之所以不立,皆由于此。”社会风气的败坏,就是不能随便离婚造成的。

当然,这些男人经济条件大多不错,不能休妻的结果,是纷纷去纳妾。他们压抑终身的妻子,痛苦肯定还要大得多,但女人的痛苦,就只能沉没于历史的幽暗处了。

而在社会下层,离婚的压力要小很多,因为让人更加扛不住的,是经济压力。

《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和妻子马氏的故事,戏台上搬演的朱买臣泼水难收的故事,都讲妻子逼着穷窘的丈夫写了休书。这类故事有历史的影子,更有现实的基础。当然,女休男总归是少数,还是男人陷入穷困,把妻子当一件财物卖掉的事更常见。

嘉庆年间有个叫罗思举的武将,年轻时得了重病,遇到一个道士声称能够医治,但索要医药费三万钱。罗思举拿不出,就对妻子说:我病死了,你只能饿死,不如把你卖了,也许两个人都能活。后来罗思举病愈,又立了军功当了游击,又设法把妻子重金赎回。

《清稗类钞》中收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商人,做生意折本,陷入绝境。他的妻子是个特别贤惠的女人,问他:“妻子和母亲哪个重要?”古人不比今人,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母亲。”又问:“作为妻子,是侍奉好丈夫重要还是侍奉好婆婆重要?”答:“婆婆重要。”于是这个妻子说,你把我卖了吧,好奉养我婆婆。

这两个故事,都是被当作正面典型记录下来的。实际上大量存在的卖妻事实,还要惨痛或丑恶得多。有些地方志里,甚至提到本地“邑风轻于卖妻”“卖妻鬻子,习以为常”“往往自卖发妻”……卖妻时,丈夫要声明自己对妻子不再有所有权,所以交易时写一封休书,是必要的程序。《水浒传》里,林冲写给妻子的休书,其中有“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八个字,在许多卖妻的休书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述。

在这些事实面前,空谈经典中的规划如何高妙宏远,深得中庸之道,无论如何是显得轻佻了。

有一点古今之别值得一提:古代的离婚,多数时候对女性伤害更大;而关于离婚冷静期的争议,主要是强调让女人想离婚不方便了。抱怨的内容不同,足以说明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独立性是增强了。

(作者系大学老师、历史学者)

猜你喜欢

士大夫家族婆婆
中山君有感于礼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皿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如此婆婆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