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2020-12-17刘翠先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容易产生思想问题。文章旨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学校教育“一融入、二注重、三结合”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前途命运、学校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都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息息相关。由于就业观、择业观不同,加之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毕业生会出现很多思想问题,因此在大学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关键。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综合考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要特别突出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将就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一、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务实精神,不能正确定位自己

作为高校毕业生,天然自带“优越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缺少科学的就业观念,不能清楚的认清形势、科学的定位自己,一味瞄准条件优越、待遇优厚、地理位置好的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路上受挫败。很多毕业生就业后,眼高手低,对于基层锻炼工作、“打杂”性事务不屑一顾,致使很多企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形成不良印象,影响毕业生就业。部分毕业生缺少对自己的合理定位,热衷于“随大流”,在就业大潮中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缺少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能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中央16号文件强调,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择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将国家、民族、党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和个人得失之后,更加注重就业给当下自身带来的价值,注重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缺少奉献精神,不能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认为基层、西部等艰苦的地方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个人利益,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问题。

(三)缺少创新精神,不能适时转变就业观念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观方面,仍然比较保守。热衷于教师、国企、公务员等传统“铁饭碗”职位。对于自主创业不太看好,缺少创业的勇气和成功创业的自信。不能很好的进行灵活就业,对于“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认可度不高。

(四)缺少积极心理状态,不能正确应对压力

毕业生在毕业季容易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象牙塔生活的结束,对即将进入社会感受到的彷徨和迷茫,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焦虑;求职失败,到处碰壁,容易让学产生自卑情绪;因毕业带来的感情困扰,处理不及时、不妥善,也会带来负面情绪。毕业生由于生活阅历较浅,认识问题不成熟,当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很好的解决,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相关的就业政策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程度不够等问题。很多用人单位对不同高校毕业生“贴标签”,过分看重毕业生的“出身”,忽视毕业生自身的能力素质。性别歧视的影响,在很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优先选择男性,甚至有时在录用条件上明确规定了性别,导致女性在择业时受到歧视。另外,户籍制度、人情关系等也影响着毕业生就业,容易滋生思想问题。

(二)学校方面

高校输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低、不同高校趋同的专业设置等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校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状,停留在单纯开展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毕业生,只停留在实用性的就业指导教育,忽视了思想教指导作用,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容易犯价值观念上的错误。

(三)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思想问题的最首要、最直接的因素。大学生就业条件不够,一些大学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相关技能和实践经验不够。大学生就业素质不高,诚信意识淡薄,在个人简历上弄虚作假;法律意识淡薄,毕业生违约、与多家单位签订协议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语言表达及与人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抗挫力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三、建议与对策

(一)从宏观上来讲,充分发挥好“三种教育”的作用

第一,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很多大学生的专业和工作都是父母参定的。家长要做到与时俱进,提倡灵活就业、创新就业,要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第二,发挥好学校教育的核心性作用,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战场,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关键作用,同时学校作为毕业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要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一方面要按照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广泛收集用人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让毕业生到社会上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促进毕业生、高校、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三,发挥好社会教育的关键性作用,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劳动平等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积极与高校沟通互动,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更好的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从微观上来讲,学校应创新做好“一融入、二注重、三结合”工作

1.就业指导创新性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者的融合既包括内容的融入,也包括教育方式的融入、教育阶段的融入。把就业指导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安全法治教育等有机融合,系统、综合、统一开展,树立融入爱国、诚信、法治等元素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将就业指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实用性,更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

2.注重“三观教育”

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观”决定一个人的目标选择和行为取向。加强对毕业生的“三观教育”,让学生把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转换到科学的就業观和择业观上来,体现在良好的就业行为上来。帮助毕业生在就业中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将个人的自我需求和社会的“大我”需求结合起来,在“大我”中实现“小我”。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就业无高低、劳动无贵贱的理念。帮助毕业生合理准确定位,把自己的行为放到社会大环境中进行综合考量,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是否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贡献度大小等,都作为个人选择职业的标准和要素。

3.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要求广大毕业生要爱国,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要敬业,以做好工作为主要任务;要诚信,注重个人道德情操修养;要友善,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要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培养学生能做工作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做好工作的水平。

4.把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指理想信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的,其形式主要为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在利用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要发展创新教育,这包括教育内容的创新,即把就业指导融入到思政教育里边来,也包括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即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扩大课堂的外延,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实效性、广覆盖性和新颖性等优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通过学习、沟通、交流等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对接。同时,通过平台,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老师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5.把共需教育与个需教育相结合

共需教育是为了解决大多数学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的资源进行的教育。其开展的范围一般为学院、年级、专业或者班级,主要是通过会议、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的。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共需教育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然而,参考大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需要进行个需教育,或者称为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就是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问题和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单独进行教育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基础情况的差异性、就业困境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大小不同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采取教育策略。同时,个别教育保证了教育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6.把阶段教育与全程教育相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这遵循了教育阶段性的规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有选择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一学生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教育和学业规划是大二学生教育的重点,对大三学生的教育放在专业教育上,大四注重就业指导。然而,对于毕业生过多的关注就业,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在就业中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出现思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到阶段性与全程性相结合。对于大学毕业生,尤其要注重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开展,创新、充实教育内容,延展教育时间和空间,更好的服务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提高认识 开拓创新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9).

[2] 赵丹,崔月英,李增梅.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

[3] 赵旭阳,李亮,柴江.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16-119.

作者简介:刘翠先(1986.10- ),助教,安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