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2020-12-17司马吉凯
摘 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将工匠精神,高效、灵活、多元的渗透在大学生教育、生活中。文章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工匠精神的意义、问题与途径,展开了详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阶段,由于高校思政教育在工匠精神的渗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氛围缺失;方法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等等。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改变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高校是为社会与国家,培育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只有高素质、高技能、正确三观的学生,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那么就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从思想观念上,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良好的理想,自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在行为实践中,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做到爱岗敬业,并且踏实奋进,实事求是。
(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即将面临着毕业找工作,因此就需要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时调整自身心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为自身的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引起了很多人们的重视。那么就需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从大学阶段开始,慢慢接触社会,总结相应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劳动岗位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工匠精神的问题
(一)氛围缺失
现如今,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报道,已经全面的渗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然而,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还流于表面与形式,在其内在价值、潜能的挖掘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与问题。尤其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工匠精神的渗透与挖掘,也过于浅显,甚至导致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存在偏差,为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其中氛围缺失,就是主要问题之一。学校、社会、网络、家庭等,都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染作用。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缺乏准确、全面的认知,甚至将其当做一种利益交易,导致社会风气败坏。再加上很多思政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实践技能等,让整个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与表面,无法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与内涵,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低下,劳动意识薄弱。此外,网络环境的复杂,很多不良信息的侵入,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方法单一
将工匠精神渗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多元、趣味、直观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思维、交流等,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在工匠精神的传播与弘扬中,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简单讲解,没有为学生留有自我思考、互动交流、实践探究、表达发言的机会,导致学习氛围消极。其次,只有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才会简单提到相应的工匠精神。而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都是将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没有为学生留有工匠精神的学习与认知空间,无法将思政教育的价值充分挖掘。最后,虽然大学的社团丰富多元,但是缺乏实质性的工匠弘扬与宣传。大多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思想、精神、品质等教育宣传中,既缺乏相应的资源渠道,又无法得到广大学生的认知。
三、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途径
(一)营造良好氛围
现如今,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素材与高效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优势与便利,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价值与作用。那么,将其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需要先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为其提供一个环境优势。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第一,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庆活动、专题讲座、开学典礼等活动,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工匠精神,将其制作成简单的话语标题,或者简短精悍的文章,以及趣味形象的小故事,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直观了解与感悟[1]。第二,可以充分借助社团活动。在大学期间,会有着形式各样的社会团体。这些社团活动,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校园生活的丰富等,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价值。在实际活动中,就可以通过手工比赛、写作比赛等开展,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的参观,通过工匠精神的宣传与感悟,来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阶段的学生,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因此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第一,在劳动中践行。工匠精神,源于人类运动,其本质为实践性。因此也需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劳动中,从劳动中体验与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如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去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去乡村地区帮助农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等等。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在劳动中弘扬。劳动人民最光荣,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秩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劳动中,不怕艰辛,不怕吃苦,本着为人民与社会服务的观念,积极弘扬工匠精神。
(二)拓宽教育渠道
将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需要通过教育渠道的拓宽,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接受知识,获得全面成长。首先,要完善教材内容。教材资源,是学生接受知识,获得成长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就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的创新、完善、丰富,将工匠精神编入其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将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編入思想政治教材中,还要编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法律基础》等教材中[2]。充分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全面的说明。才能让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工匠精神、代表人物、经典故事,并且向其学习。其次,要丰富教学方法。单一、片面、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知识面较窄,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培育为新时代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丰富,将其专业性、实践性突显出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并重,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并举。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将抽象、复杂、繁琐的理论知识,通过图片、文字、声乐、视频等形式,直观、形象、趣味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学习更多的工匠精神与知识内容。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类作业。鼓励学生定期参观、定期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体验,来完善自身的品格,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最后,拓宽教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不仅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在评价方法上,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根据同学与教师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展开调查。这样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将决定着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为了带领学生走向成功,就必须强化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首先,重视培训深造。高校要为全体教师,创造多样的培训深造途径。鼓励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闲余时间,主动踊跃参与。并且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与弘扬,促使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为全体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与感染学生,将知识灵活传递给学生。其次,重视探索实践。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工匠精神的带头者、践行者、传播者,就必须不断的展开探索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作为思政教师,要主动与其他教师展开密切的互动交流,提出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挖掘别人的优势与长处。在激烈的交流中,启发中,学习中,来强化自身的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尊重学生,热爱国家,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主动学习,勇于创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3]。通过自身的思想、教学、生活,来逐渐感染与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来获得全面成长。
结语:综上所述,只有將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高校应当提高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工匠精神具有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等众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可行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围绕工匠精神渗透开展。 因此再将今后的教育中,就需要通过营造良好氛围、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师资力量等策略,来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获得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婵.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法制博览,2019(25):294-295.
[2] 姚红雪.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及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2018(49):27.
[3] 时美英,夏开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43-45.
[4] 孙艳.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19(09).
[5] 温姜勇.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8(12).
作者简介:司马吉凯(1983.05- ),男,湘阴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