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2020-12-17杨奇奇
摘 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大数据时代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其数据的处理与创新方式,对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教学发展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该对课程的开展与相关教学模式进行必要创新与优化,同时针对学生数据进行新一轮的收集与分析,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高校倘若想将大数据技术有效运用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必须针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与创新,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文章就此展开综合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政策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已然成为未来国际主流发展趋势,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会教育中都将与大数据信息相融合,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彼此之间的紧密关系,最终成为生活与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行为造成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与现代教育的有效融合与发展,是目前高等教育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以高校为例,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培养的重点教育场所,在大数据时代下,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不仅需要充分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发展内容以及对教育模式的具体影响,同时还要综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来合理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新制度,从而帮助学生能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思想教育与大数据时代的完美融合。
一、大数据时代的概念与意义
“大数据”一词,于2012年度被广泛提及并持续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虽然有特定的功能但是却尚未有明确的内涵定义。因此,人们对其笼统的认为:大数据实际上便是网络。但是,其实并非如此,大数据基于网络但是却远高于网络,除了对基础网络技术的掌握与控制之外,还有很多高端的技术性操作功能,而现代互联网技术,也仅仅是大数据技术下的一个基本信息化产物而已。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改变,同时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多样性特点,导致时代的变迁与社会诸多行业市场相融合,其中的数据化处理方式,不断渗透于每一个社会行业之中,而人们通过对大数据的有效运用,从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与便利。因此,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而言,为了更好的满足大数据时代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实际性需求,就必须针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最大程度上将大数据技术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利用大数据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思想政治素养,为社会未来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性发展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一)海量性特点
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全球已经逐步进入了信息全球化发展阶段,在互联网通信过程中,充斥着海量的网络信息数据以及相关信息资源,这些数据资源的产生都来源大数据网络。与此同时,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活动,都会产生一定、各式各样的海量信息数据,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数据信息每年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而形成网络数据信息库,更方便了人们数据的获取与分析,为人们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与大数据之间的距离,为博得更美好的将来做出相对贡献。
(二)多样性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性,更改变了传统信息数据结构的处理与组合方式,从以往传统的“单一性”数据结构,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例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以往传统的网络信息处理过程中,数据的载体展现形式往往较为简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文字、图片、数据模型”为主。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载体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中不断融入了“音频、视频、3D”处理系统等现代网络技术以及多样化数据传输通道,以其强劲的包容性以及真实性特点,得到了全面的運用与推广,并逐渐成了现代网络数据处理与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时效性特点
时效性特点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最显著的特点,对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加快了社会市场对各项信息数据资源的整体传输与处理效率,并同时大大缩短了数据传播周期,从而有效提升了信息数据的时效性。
以现代网络自媒体平台为例,大数据时代下,自媒体平台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数据信息的传输以及处理几乎达到了同步阶段,每个平台用户都能在网络上及时浏览并分享数据资源,从中获得更为便捷的操作服务,进而全面提升数据获取与资源处理能力。
三、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缺少专业性技术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的交流十分迅速,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获取大量的知识资源,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见识视野。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缺少大数据意识,与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不能同步,跟不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反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由于部分教师不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整体教学过程缺少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专业化人才,因此很难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进程。
(二)大学生思想观念模糊、桎梏
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由于网络的发达,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缺少判断能力与自控能力,一些负面信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随着信息获取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大学生更容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使性格愈发自闭,无心学习,甚至有的学生道德观念模糊、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正确的树立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具体教育管理实施计划开展困难
大数据时代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在很多学生过于依赖手机、计算机等网络技术载体,通过机器的程式化判断,使大部分学生缺失了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成为数据洪流的奴隶。
另外,在大数据面前,学生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如果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产生负面新闻,则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无形之中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与管理的工作难度。
四、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策略
(一)借助大数据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信息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时代下,经常展现出惊人的科学研究价值,满足于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对不同信息资源的根本需求。以高校为例,现如今,高校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倘若想更好的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依照目前现有的数据信息资源,针对校内教师队伍进行有效加强与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集体教师素质,为稳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因此,一来身为高校教师,需要对大数据有一定的清楚性认知,并同时运用好自己所掌握的相关数据处理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思想政治服务;二来,高校也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综合提升教师数据观察的敏感度与细致度,学会从数据信息资源中,有效提取具有价值影响作用的信息数据,从而依照数据的联动性特點,来进行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创新与改革工作,真正做到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进而将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二)基于大数据合理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机制
大数据以其“便捷、快速、全面以及及时性”等优点,不仅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同样也给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当代社会高校,理当充分结合大数据时代,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机制进行构建与加强工作,同时要格外注重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合理落实教育体系责任承包管理制度,使得各大高校中的高级管理层能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让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发展平台,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例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数据将被存储于网络信息之中,在为学生、教师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同样有可能将数据信息泄露给他人,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教育活动的安全性,高校需要通过构建严格的信息保密管理机制,将数据管理系统有效运用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从而避免学生乃至教师的个人信息泄露,而影响了日常的学习与正常生活。
(三)通过大数据有效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
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依照大数据所提供的学生信息资料,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体系未来发展价值,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科学认知度,将所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与处理,从而有效转变思政课堂的教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引导方针等内容,使得大学生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合理转变对思政教育的有关认知与态度。
同时,还要借助大数据技术,维系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共处思想沟通关系,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怨”,与大学生科学思想产生共鸣,触及灵魂又触动心灵,从而有效拉近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长期稳定性发展。
终上所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造就了社会教育形式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也成就了高校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工作。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市场,需要正确认知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影响作用,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好的提升与创新,借此充分迎合时代的发展,全面推动高校教育模式的变革,从而运用好相关大数据资源,将素质教育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欧阳.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6):109-111.
[2] 肖盛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机遇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0):155-156.
[3] 孟颖,梁爽.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31-32.
[4] 孙冰红,陈桐超.试论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东高等教育,2019,7(05):88-92.
[5] 王维美.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04):115-117.
作者简介:杨奇奇(1984.12- ),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