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寒四友

2020-12-17邱俊平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

邱俊平

摘 要:书信曾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重要媒介,是珍贵的档案资料。名人书信,除在思想交流、传递信息中扮演重要角色外,也是研究名人思想发展、历史事件和创作活动的珍贵档案资料。本文主要通过柏杨书信档案的真实再现,记录“十年冤狱”中“岁寒四友”之间至诚、至真、至善、至美的友谊。

关键词:柏杨书信档案;十年冤狱;岁寒四友

2006年底,柏杨张香华夫妇将凝结着柏杨先生数十年创作心血的11745件珍贵文物文献资料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其中包括数千封书信,均是柏杨先生与家人、友朋、文友、读者的互通信件。柏杨与三位读者的通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读来让人感动。

一、以文会友

“写杂文的十年所以成为美好的十年,另一个原因是,这十年中,我结下了很多十年中最难得的友谊。”[1]柏杨在《回忆录》中如是说。

柏杨,本名郭衣洞,1920年生于河南開封,1949年由大陆去台湾,是台湾家喻户晓的作家。1950年开始写小说,1960年开始用柏杨为笔名写杂文。他的杂文内容深刻,文笔犀利,涉猎广博,妙语连珠,是台湾第一个因为杂文而出名的作家。他还是第一位在海外受到千百万读者拥戴的台湾作家。

1965年10月16日,柏杨接到寄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封信,是孙观汉寄来的。孙观汉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科学家,曾出任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建立台湾第一座教学用的原子反应炉。此信是柏杨和孙观汉生死之交的开端。此后,柏杨与孙先生书信来往长达十二年。柏杨出狱后的第二年,他俩才得以相见。

柏杨先生:

这两年来想要提笔写信给你的动机,可能在二三十次以上……我有一个“正常”的家庭,正常的前途,我的职业是科学研究……你的观察、见解和阅世之深刻,你的世界知识(古今中外)之丰富……真令人佩服……一九六五年十月十六日于璧斯堡

孙观汉先生给柏杨写信“是谢谢他的思想——对一个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有脱胎换骨的影响”[2]。他被柏杨生动的文笔、灵活的描述、深刻的见解和透澈的分析所吸引,并很快就收集了六集《西窗随笔》,六集《倚梦闲话》,作为生活的“调剂和消遣”。“多次阅读你的大作,常不禁拍床拍厕拍沙发(有时拍案)而笑,笑而后思,思而后深叹,深叹后有时还眼湿。”[3]

柏杨与孙观汉通信时,柏杨在台北,孙观汉在美国。虽远隔万里,“但我们的心已比邻……柏杨和我有三年动心的信件往还,十二年多的不断怀念,却很可能有如男女间的‘恋爱”[4]。朋友易得,知音难求。柏杨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知己。

陈丽真、梁上元是柏杨的读者。与柏杨成为至交,也是柏杨的作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她们是柏杨最忠实、最可靠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堪比父女、兄妹、同窗,纯洁、高尚、执着。

“初读柏杨的作品,马上就被它幽默磅礴的笔调和天马行空般的气势吸引……像这样活泼生动、灵性充沛的文字,是我前所未见的。于是柏杨的杂文成为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5]梁上元16岁开始读柏杨杂文,她忍不住提笔向柏杨致敬、倾诉。语言老道精练,柏杨以为她是“一位假冒高中女学生写信给我的读者先生”[6]。柏杨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莫逆之交。

1967年11月26日,柏杨给梁上元信上写道:

孙先生什么都好,似乎只有一个毛病,他能把人感动得愿意为他死,我跟他结识是异数,我跟你结识也是异数……这异数可遇而不可求,等你再长大一些,再遇到一些可怕的困难,就更会知道这异数的可贵,有友如此,不虚此生,我们应该快乐终身。

女读者,女弟子陈丽真也是柏杨的莫逆之交。柏杨谈到他与陈丽真的交往时写道:“又一天,我接到一封笔端秀丽的信,结下第二桩永不磨灭的友情。那就是当时的陈丽真……高中毕业就考上铁路局列车小姐……她和当时的男朋友商量后,决定给我写信,并来家中拜访,从此成为通家之好。”[7]

二、十年冤狱

金庸兄:

……我一生坎坷,历尽艰难,但赤子之心仍躍於胸。不像是六十岁老人,亦不像是大难逃生,全仗一点赤忱可告天日,亦仗肝胆朋友,支持鼓励。十年冤狱,换取多少知己,不虚此生……柏杨 1979.12.20。

(柏杨致金庸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十年冤狱,换取多少知己,不虚此生”,这是柏杨的肺腑之言。危难是“友谊”的试金石,虚心假意的朋友在你危难时会落井下石;普通朋友在你危难时会纷纷逃离;真正的朋友才会在你危难时奋不顾身,鼎力相助。十年冤狱,让柏杨真正体会到了何为生死之交。

柏杨的杂文以尖锐的笔触讽刺社会百态,揭露中国的酱缸文化。他那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早已触怒了当时的国民党当局。1968年他以“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的罪名被捕入狱九年零二十六天。

1950—1970年代的台湾,一个人要是被戴上了红帽子——“共产党”“匪谍”的罪名,他所面临的后果将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朋友熟人更是避之如蛇蝎。柏杨被捕后,常有朋友来访的柏杨家已经门可罗雀。而就在柏杨沉浸在含冤莫赎,天理难昭的悲愤中时,他的三位读者,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

三、岁寒四友

自然界有“岁寒三友”:松、竹、梅,它们经冬不衰,挺霜而立,傲骨迎风,不怕冰刀雪箭。中国台湾社会有堪与“岁寒三友”媲美的“岁寒四友”:柏杨、孙观汉、陈丽真、梁上元。他们经受住了十年风雨的考验,始终如一,从不疏远,从未淡忘。

柏杨被捕后的第20天,远在美国的孙先生挥笔给台湾“国民政府”的三位部长写信,给美国总统卡特上书,给美国国会上书,给美国驻台湾的“大使”写信,一次次给蒋经国和台湾要人们写信,为柏杨呼吁求情。遭到威胁和冷遇,他也不灰心不退缩。他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为营救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付出眼泪、尊严、时间、金钱和健康,十年如一日。

1977年4月1日柏杨获释出狱。孙观汉接到喜讯,当即给柏杨打了一个多小时的越洋电话。放下听筒,又写了七句外国名言请柏杨翻译,希望柏杨能够宽恕别人,发扬爱心,放下仇恨。柏杨给孙观汉的“一番苦心”写了回信:

观汉先生:

你在四月一日的信上,写了七句外国的名言隽语要我翻译,……我刚刚返抵台北,上元刚刚打过越洋电话向你“报喜”,你再打越洋电话回来,长谈了足以使你破产的一个多小时,勉强放下听筒,就立即坐下来为我打下了七句英文,再用中文写下一段话。

这是你一番苦心,藉着考我英文为名,要我宽恕,要我发扬爱心……在你的谆谆嘱咐中,强调爱,强调宽恕,怕“恨”把我引到邪恶的路上……

(柏杨致孙观汉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这封信现收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书信库。圆珠笔竖行书写在“孔雀牌”红格信笺上,6页,字迹小巧而工整,每页信的左上角都标注了页码。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柏杨致孙观汉的信4封,均是柏杨出狱后写的(入狱期间,通信被限制)。

柏杨致梁上元的信札共14封,是1968年至1978年间的通信。信长短不一,少则寥寥数笔,多则洋洋洒洒有7页之多。圆珠笔繁体竖行书写,字体较小。柏杨这样解释说:“因不惯俯在地板上写,所以字迹很难看。”

1968年9月22日柏杨在狱中给梁上元的信上有这样的内容:

看见你们三剑客的名字,不由热泪盈眶,因为很多我自以为很要好很知己的朋友……都掉头而去,而且还骂我这个‘匪谍害了他……你送来的《荒漠甘泉》,画线的地方,我一一拜读。好像是专门为我写的。你抄的经节,更看出你的爱心……

(柏杨致梁上元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柏杨入狱不久,梁上元和她的两位同学(信中所提的“三剑客”)鼓足勇气,前去探监。她们为柏杨送去了食物和用品,梁上元还送给他一本《荒漠甘泉》,并划出重点,评注出许多安慰鼓励的话。去之前,她们在流言的影响下,也有过疑惧,但她们坚信柏杨是清白的,相信自己良心的判断。在柏杨囚禁期间,梁上元一如既往为柏杨奔走,和他通信给他力量,坚信柏杨冤狱终会昭雪,直到柏杨出狱。

上元……八年半了,我对你的字迹仍是那么熟习,它也写得美丽。当我们初结识时,你还是一个黄毛丫头,而今你却当了大学生的老师……孙先生是爱和义的化身……我自入狱后,巨墙以外的人世,完全隔绝。但我片断的知道,我的性命因孙先生得以保留……诚如你所说的,得友如此,死而無憾。而得友如上元,同样也死而无憾。……

(柏杨致梁上元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柏杨入狱时,梁上元还是个十八岁的纯情少女,出狱时,梁上元却成了一名大学教师。柏杨入狱后,大部分朋友取回避态度,而18歲的梁上元,在看到军事法庭对柏杨的起诉书后,却毫不顾虑这“匪谍”案件可能会牵连自己,愤然写了一首长诗,寄给孙观汉先生,孙先生给这首长诗取名为“20世纪长恨歌”:“……万求当庭包青天,秉持良心下论断,勿把人权如草菅……”[8]她为柏杨申冤,希望柏杨得到公正对待。

“岁寒四友”中的另一位是陈丽真。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有柏杨致陈丽真书信50余封,均为柏杨狱中所写。圆珠笔竖行写于绿格稿纸或红格信笺之上。柏杨入狱不久,通信字数被限制在200字以内,笔者猜想为了方便记数,柏杨改用稿纸写信。现摘录信札的部分内容以窥人间这段美好而真挚的友谊。

陈丽真像女儿一样,经常去探监,给柏杨送饭。孤寂的柏杨在监狱中仍享受到人生的温暖和友情的慰藉,这是柏杨活下去的最大支持。

丽真……你数次来看我,又送食物,又送钱,隔着窗子,你蓦然发现我瘦了。勉强做出的笑容上,泪珠滚下来。使我感动我们已成了好友……师生间的际遇,我们也算很不平凡的了……

(柏杨致陈丽真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柏杨入狱后,家庭破碎、妻离子散,在白色恐怖下,人人明哲保身,陈丽真挺身而出,以一个弱女子的身躯——台湾当局允许柏杨的唯一通信者。

丽真……孙伯伯的药及食品早收到……有一信寄你请代致谢。孙伯伯对我已尽到了最大情份,我无法表达我的感激……此地拒收任何食品,所以不要寄,大陆杂志订对了,请再破钞代购《续资治通鉴》一部,140元……两百字已满,停止。衣洞。

(柏杨致陈丽真,中国现代文馆藏)

陈丽真把柏杨看作老师、朋友,也把他看作父亲、恩人,她对柏杨的关怀无微不至,对柏杨的崇敬无以复加。为了帮助自己精神上的老师,陈丽真遭受了许多打击恐吓,几至精神失常,但她每次都在泪水中挺立过来,继续在狱外帮柏杨东奔西走。陈丽真给柏杨的回信中写道:

老师禀前……今寄上脱水凤梨五包。脱水香蕉二包。五香笋豆一包,花生一包,……高单位维他命一瓶(是劳伯伯寄来的,刚刚好跟收到您信的同一天收到。)请老师查收。佳佳的毕业礼物“真”会代您办好,请放心。“真”的产期就在这几天……请保重,保重。有什么您想吃的请一定来信告诉我。

再祝  健康  学生丽真敬上

(陈丽真致柏杨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陈丽真产期在即,却不忘给老师寄食品、药物,给柏杨女儿佳佳买毕业礼物,与朋友联络,事无巨细,都靠她来打理。正如柏杨信中所说“师生间的际遇,我们也算很不平凡的了”。

一封封信札档案,真实地再现了柏杨人生中感人至深的友谊、不离不弃的人间情谊。特别是孙观汉先生,半生为其战斗,为营救柏杨离开牢狱尽心尽力……凡此种种,大概也是从侧面印证着柏杨“爱”的箴言。

参考文献

[1]柏杨口述,周碧瑟执笔.柏杨回忆录[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17.

[2][3][4][5][6]梁上元.柏杨和我[M].澳门:星光出版社,1979:3,220,3,15,20.

[7][8]古继堂.柏杨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12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