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2020-12-17翟荣飞毛元华杨萍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思政教育党建工作

翟荣飞 毛元华 杨萍

摘 要: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各领域互相融合的趋势,融合教育的方式在高校教育当中也越来越常见。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都属于我国高校教育当中重要的内容,彼此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着育人的共同目的。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进行协同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教育工作的推进,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教育水平。

关键词: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高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目的一直都是培养符合现代人才需求、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但是近些年来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所受到的外界文化、思想、行为、观念等也开始向复杂化、多样化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逐渐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特点,高校需要更加有效和符合当代大学生新时代特点的教育方法。在面对部分大学生由于思想和政治信仰开始迷茫的时候,高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正向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仍有一定欠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需要重视思政教育,高校也需要对学生做出指引和带领,帮助思政教育走向更高的高度。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进行协同化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优势,是一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较为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解决当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对高校的教育工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优质党员的后备军和高素质人才的来源,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建设国家的干部和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党建工作,能够进一步地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从而实现自己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思政教育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没有办法进一步开展党建工作,影响到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彼此之间也需要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二者能够进行协同发展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也有着莫大的裨益。从宏观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现如今通过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化发展,也更加符合党组织和社会对优秀人才教育的需求[1]。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不少青年的思想没有跟上物质发展的速度,开始出现断层的现象,物欲纵横、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不断在学生中蔓延开,精神世界的匮乏导致过分追求物质,一切只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这种思想在入党问题上尤为严重。不少学生不把为人民和国家服务作为入党的初衷,而以个人发展为首要目的,这样的思想方式违背了我党的初心和使命,使得有部分动机不纯的学生借机进入了党组织。很大程度上来说,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割裂,在提名和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过程中只对学会的个人成绩和荣誉作为指标,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动机和政治水平进行全面的考察。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果不进行协同化发展,这样的现象也会随着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负面思想的盛行而加剧,只有将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充分结合利用,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教育水平。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首先内在上就存在着不少的联系,首先在教学上存在非常多的交叉内容,其中就含括了政治思想、生活作风、纪律等内容,思想政治水平在其中也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也可以表明思想政治在高校思想教育当中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其次,二者的教育思想和目标都是相同的,从教学和研究上来说,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的,通过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思想水平。二者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两点上也是一致的[2]。

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虽然是紧密结合且存在不少共同性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受众上来说,党建工作目的在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模范作用,更倾向于党组织成员和对党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而思政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具备社会所需要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这二者之间是有显著的差别的。其次,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党组织成员的思想素质进行提高,进一步对党的执政地位进行巩固,而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解决途径

(一)在党建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

由于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没有办法很好地检验教育成果,加上高校在思政教育也存在着不少“轻内容、重形式”的行为,思政教育开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對于这些思政教育上的缺漏,就更加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在党建工作过程融入思政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二者之间实现协同发展,实现互补,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教育水平。在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穿插思政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还能够提升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提高学生党性修养,巩固理想信念。在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二者工作中的缺漏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建立一个有效合格的教育机制,将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进行紧密的结合,实现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再者,更加需要提高思政教育在党建主题活动的重视程度,在学生开展党建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构建一个良好的思想交流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成效,加强对党理论和知识的认知[3]。

(二)强化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引领作用

在高校通过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来实现育人目的的同时,还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强化其在学生当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思想引领作用。在知识层面上,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应该重视基本理论,为学生未来的思想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加强党性修养教育,让学生对党产生深入、正确的认知,从心底自发地拥护热爱党和人民,激发学生自我贡献、为人民服务的欲望,进而培养优秀合格的党员和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除了党的理论和基础,还需要对大学生的基本思想水平进行教育,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综合素养教育等系列专题、主题教育,立足校情、国情、教情,深入推进理论创新,让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个人发展作出正确的导向。从多方位的帮助学生对入党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端正学生态度,建立一个良好的入党观念,明白党员的使命与责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树立优秀模范、重视榜样的力量来进一步引领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提供更加积极正向的入党动力,减少由于不良动机加入党的情况。加强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将二者实现有机相互结合,实现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发挥高校育人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三)紧密结合高校特点开展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

高校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聚集地,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教育资源迅速的实现自我提升,高校党建工作也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将这些信息资源融入到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当中成为一个载体。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和其他知识信息的互动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求知欲,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系统发展。除此之外,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在精神层面对党组织进行认同,同时需要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改善。所以过度抽象化和脱离现实的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是不可取的,好的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应该尽可能的“接地气”、摒弃务虚转向务实,拉近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尽可能地结合当下时兴的文化内容,通过不同的平台、媒介、多种形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让教育多元化,不生硬,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通过与实践生活、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化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确保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做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发展。

四、结语

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当下环境做出适时的改变,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满足教育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对学生需求在工作中给予积极响应;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的思想引领作用,同时建设一个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基础党组织。在高校教育当中尤为重要,它不但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建设需求,而且能够达成党的建设要求,帮助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杨冬梅,平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关于丽江师专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4):49-50.

[2] 夏天.高校思政教育與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J].人民论坛,2019,622(5):120-121.

[3] 王超.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2):362-363.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贵州省教育厅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维育人”工作平台实证研究 》(项目编号;2019fdy034)。

作者简介:翟荣飞(1988.08-),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大学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党建;毛元华(1978.09- ),男,贵州毕节人,本科,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杨萍(1978.07- ),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思政教育党建工作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