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2020-12-17丁颖
摘 要:基层党组织是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促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覆盖的最小单位。民族高校基层党支部要顺应时代之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路径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委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目标的支撑。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机活力,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民族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要以党的十九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建设质量和执政能力这条主线,从固本强基、增强活力入手,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促使主体责任在基层落地生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优化党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向全党旗帜鲜明地提到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质量强党,重点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直接关乎党的建设质量,直接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当前,为了确保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基层党支部不断探求新的建设路径,催生出越来越多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有的结合支部建设和发展的工作实际,有的侧重于支部的建设质量、建设水平探讨;有的则着眼于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有的围绕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进行对策分析;有的偏重于基层党建的功能建设、“头雁”引领作用等方面的探讨等等。相比较而言,既着眼于顶层设计,又能从基层党支部建设实际出发,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加以提升的对策性研究还比较薄弱。将高校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以及党员教师师德、师能培养的结合方面还比较欠缺。对民族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梳理和总结的论文稍嫌不足,尤其是结合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加以综合性的针对性的研究,尚无实质性的推进与展开。
提升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前提。对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加以研究,有助于丰富现有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完善和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职能。有助于总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确保党的执政方针落地生根。有助于拓宽基层党建研究的范围和视野,进一步优化民族高校基层党建的内容体系。抓好民族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证。解决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将大思政意识和“立德树人”的观念内化为广大党员教师的自觉行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到“组织健全有力,制度机制完善、党务工作规范,活动经常有效、档案材料齐全、党员作用突出”的目标。 化解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制约因素,掌握民族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形成民族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思路,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能力能力水平,形成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本方略。加强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的队伍建设,落实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发挥“头雁效应”,促进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路径办法
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是立德树人,兴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一体化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建设好基层教学组织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堡垒根基,全面发挥基层党支部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围绕着立德树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提高党支部的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活动载体,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
(一)加强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2018年《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出台,《条例》对党支部的基本结构、组织设置、任务、工作机制、组织生活、支委建设、领导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性要求,为新时代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加强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基本依据。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条例》基本遵循,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探索与实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重视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程序既要规范有序,又要不走过场。尤其要重视支委会的改选、换届及选配等工作,选配党性强、作风正、思想政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让有公心、有责任感和工作能力的党员干部适得其所,真正发挥作用。优化组织配置,做好责任分工,发挥支委会的政治引领作用。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力争各種形式的组织生活都有实质内容和实际效果,这样广大教师党员和干部才能增强党的意识,强化组织观念,遵守党的纪律,确保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三)完善制度体制, 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党建工作规范标准
深入贯彻“三会两课”制度,切实保证各制度清晰、明确,不搞形式主义,力争贯彻有力。多样化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等。严格规范落实党务工作程序,党支部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跟踪、有监督、有检查。形成党务工作流程图,集思广益,明确党务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条例。坚持从严从实,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有工作计划或要点,有落实痕迹,有验收有考核。
(四)建立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机制
基层党建工作走入新时代,建立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机制,是时代之需,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之需。新时代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既是全面從严治党在高校落地生根的需要,也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活力提升面临的各种阻碍,高校党支部应当坚定信心,明确战斗堡垒的定位,不断进行组织结构与活动的调整,建立党支部活力的长效机制。
(五)丰富学习方式,优化活动载体,重视党支部的能力建设
改变单一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增加浸润性、微党课、翻转课、自媒体等多种学习方式,保证活动经常,工作有力。结合工作需要,探索有意义的活动模式,增强思想交流、青年教师培训、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建设、讲党性、反腐倡廉、弘扬新风正气宣传等活动,务必经常、务实、有效。充分挖掘、培育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营造氛围,夯实基础,优化内涵,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结合学院教学、科研、育人等工作实际,以创新载体、创新阵地、创新机制、创新作风等具体做法,促使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发展
民族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教学、科研和育人三维一体的最小单位,也是党在高校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走向深入,就需要集思广益,数措并举,搭建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良性牵动的思想桥梁、工作载体、实干环境,贯彻落实“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奋斗目标,确保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地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立德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基层党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基层党建工作需凸显服务意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融入群众路线,“寓领导与管理于服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理论政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解决实际问题,立足本职做奉献,爱岗敬业创佳绩。真正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聚起来,实施惠民工程,夯实堡垒深基。
(一)发挥“头雁”效应,培育落实双带头人工程
为切实推进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全力培育双带头人工程,落实培育方案,明确发展方向,细化改革措施。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把有条件的支部书记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有行政职位的领导干部发展成为支部书记。全方面地调动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把党支部书记培育成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从而推动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双促进”,促进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强化大思政意识,加强党员教师师德师能培养
邓小平曾经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2]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成效的重要参照,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培养是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的工作要点。把强化党建政治引领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位置,构建大思政格局,强化大思政意识,多渠道地加强民族高校党员教师队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因此高校基层党建需要充分满足时代之需和人民之需,在永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红色底色基础上,创新载体、凝练特色,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处于高校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党在高校联系、引导、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在基层的重要职责,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支部要真正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就必须立足民族高校党的事业发展全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党建工作与民族高校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全面从严治党到基层,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潜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民族高校基层党建“一核二基三能”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9GXDJ-YB008);大连民族大学2020年党建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索》(DLMD2020DJXM-ZD001);大连民族大学2019年度“课程思政”专项课程建设立项。
作者简介:丁颖(1975- ),女,辽宁大连人,文学博士,副教授,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多民族文学及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