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态”害了华晨
2020-12-17苏杰德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45期
苏杰德
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人们将其称之为鸵鸟心态:明知危险无法躲避,却选择视而不见。在这次影响全国的华晨集团债务违约事件中,处处可见这种鸵鸟行为。
今年10月,华晨集团2017年发行的债券没有如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发生债务违约,震动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债券,华晨集团有义务及时向外披露信息。尤其是这种影响投资者判断的债务问题,更应该及时公开,证券法规有明确的规定。
华晨集团非但没有披露,反而在处处隐藏。等到纸包不住火了,华晨集团才承认有这么回事。但对于持有人最关注的问题,仍然语焉不详。比如,为什么要将华晨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华晨宝马逐步转移,处置华晨宝马股权的几十亿资金流向了哪里。在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后,它依然没有向外披露这些关键信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华晨集团如今的债务问题是日积月累。从2008年开始,自主品牌的汽车产能从八成降低到不到四成。明知销量不佳,华晨集团反而一直在扩张生产线。至少从2016年起,剔除华晨宝马,华晨集团早已经是资不抵债,旗下的自主汽车品牌亏损严重。越亏越投,越投越亏,陷入了恶性循环。
记者在沈阳大东区,华晨集团总部所在地采访时,当地人谈到华晨时,无不唏嘘。这是一家曾在国内车市叱咤风云的明星车企,但在近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在走着下坡路。长期以来,拿不出叫座产品,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依赖宝马汽车,这些问题路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相信华晨集团高层和其主管部门不会看不到。
等到華晨集团无力回天,走上破产道路的时候,各方才如梦初醒。如果在华晨集团出现困难的时候,就采取市场化措施,该卖的卖掉,该破产的破产,就不会有今天的严峻局面,至少不会亏损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