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助力山西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
2020-12-17牛争艳刘雅丽
●牛争艳 刘雅丽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国际合作平台,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搭建了文化交流平台。民心相通是要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人文交流的方式来促进民心相通的建设。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兴旅游产业模式。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旅游地文化的传播,文旅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
古代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现代丝绸之路则是旅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蕴含着极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市场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文旅辐射区域不断扩大,国内学者对文旅融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结合各自地区的文旅资源优势来推进各区域文旅产业的发展。
2017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提到历史上山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考察时指出,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壮大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提升旅游价值。以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式挖掘山西独有的文化产品,讲好山西故事,有助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为山西转型发展、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新动能。
一、山西省文旅资源概况
文化是旅游的资源,旅游是文化的市场文化。近年来,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性吸引游客,并使文化能通过旅游进行更好地传播和相互借鉴,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将山西省打造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山西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互相融入的重要窗口。旅游资源众多,有旅游景区543 家,世界文化遗产3 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5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96 处。山西省积淀了厚重的文化遗产,有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宗教古建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和自然文化等。山西省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按照文化分类如表1 所示:
表1 山西省按文化分类的具有代表性旅游资源
二、文旅融合助力山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及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从2015 年山西就开始积极地对接“一带一路”,成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加大了文旅融合发展,塑造了山西特有的文化品牌如“山西三宝”珐华器、推光漆器和澄泥砚,晋韵文化产业园等;举办了丝路品牌行、中华风韵、欢乐春节、旅游推介会多种形式的“走出去”活动,建设了山西省图书馆毛里求斯分馆开馆;逐步打通了文旅通道,正在建设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和太行一号三条旅游公路;建设人文交流平台,成立中国方案智库发展研究中心华北(长治)文化经济工作委员会、晋欧物流等;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外国游客“引进来”,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
2014 年到2018 年间山西省接待外国游客情况,见图1:
图1 2014-2018 年间山西省接待外国游客人数(人次)
从图1 可以看出,山西省接待外国游客人数逐年增加,说明山西文旅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山西文化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山西省旅游外汇收入稳步增长。
(二)遇到的问题
1.文旅融合不充分。文化和旅游两部门合并时间较短,没有完全形成合力,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一方面文化内涵还没有充分挖掘、文化创意不足、缺少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有待升级、配套的服务需要提升,导致游客体验性较差。
2.“一带一路”的能动作用未充分释放。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文化差异显著,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创新人才缺乏,建设资金不足,同时语言交流也存在障碍,这就加大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科技和文化合作推动的难度。
3. 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未能发挥作用。由于山西省对外开放程度不强,建设的人文交流项目太少,现有的项目也是建设不久,还在摸索阶段,缺乏经验,合作领域有限,没有形成市场共同体。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受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全面暂停,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控制疫情蔓延作为政策重点。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景区正在逐步恢复开放,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全面恢复还需要时间,由于国外疫情的蔓延,入境旅游的恢复会进一步延滞。
三、文旅融合助力山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山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陆路枢纽,要深入挖掘文旅资源优势,使独特的地方文化成为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的主要动力,对山西省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助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做好政策对接
首先,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补齐短板,创新文旅产业各项机制,在利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文旅、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激活文旅企业创新活力,使文化和旅游形成合力。
其次,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沟通交流机制,找准政策的契合点,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对接。还要加强文旅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研究,逐步减少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
(二)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营造开放环境
以人文交流为核心,以中欧(亚)班列为载体,积极探索并规划建设集文化、旅游、产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使山西省文旅项目市场化。如打造山西省线上旅游体验平台,利用融媒体方式体现山西特色文化的内涵,激发“一带一路”国家对山西省文旅产品的消费兴趣,提升山西省文旅产品的价值。
发挥现有的晋非经贸合作区的优势,将合作区进一步完善,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城市型园区,使之成为一个面向非洲的金融和文化交流中心,实现共商共建合作共赢。
(三)打造“一带一路”文旅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山西省文旅资源众多,未完全开发但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景区还有不少,比如留存北魏遗韵的羊头山石窟。因此,建议对山西省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梳理、规划设计,科学开发,不同类型的资源结合特有的文化属性采用不同的融合模式。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调研力度,打造“一带一路”山西省精品文旅特色品牌和线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出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古长城主题、太行峡谷、康养文化、农耕文化、研学旅游、低空旅游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品位,争取实现“一景一剧”,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入挖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快推进黄河文化公园、中华长城博物馆、中太行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文旅功能区的建设。对于黄河根祖文化要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议利用文化故事拍成电视剧,在景点进行取景等形式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同长城多黄土夯成,有着先天的脆弱性,要从长城的边塞、军事、农牧等文化元素入手,突出优势,建议采用保护型、创意型和体验型的融合模式开发;中太行国际旅游度假区要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挖掘红色文化、民俗特色等文化内涵,彰显太行精神,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
独具山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建议成立文创产品研发机构,开发山西特有的、方便携带的文旅创意产品,不仅满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的购物、娱乐等需求,同时也为沿线国家游客的旅行留下了可以珍藏的纪念。可以从历史与文化主题展览、书籍、时尚用品、文具等类型,地图、摄影师作品等美术印刷品、画布、卡片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通过出版的方式将有历史价值的藏品展现出来,讲好每个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实现情感共鸣,将山西这一文化聚集地,发展成为更加完整的艺术生态链。如对“山西三宝”采用“传统+创新”模式打造品牌。
加强文旅资源的开放,发挥山西文旅资源的独特优势,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价值,实现文旅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让文艺作品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实现文旅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四)加大文旅品牌宣传力度,促进民心相通
加强山西省文旅品牌的宣传营销机制,运用“科技+文旅”的手段对山西省的文旅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宣传推介,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提升山西文旅品牌的知名度。
建设“云游山西”网站,解决疫情期间各项文化活动取消的不便,实现“闭景不闭展”,并根据景点的不同文化属性安排特色文化讲座,深入了解景点背后的文化故事;可借助山西省文旅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博览会、文化年、海外文化中心、文化咨询服务等,利用3D 打印等技术,将山西省不可移动的文旅品牌复制出模型,在活动中参展;举办山西文旅资源摄影展,让外国游览者感受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旅游兴趣;通过开设专门的电台、主流媒体宣传提升山西省文旅品牌的国际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搭乘中欧(亚)班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山西省文创产品;开设山西旅游专列,发挥陆路枢纽的作用,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引进来”。
将山西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互融合,打造特有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品牌,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讲好山西故事,让文旅融合活化山西的资源,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繁荣山西省文旅产业,助力山西尽快融入“一带一路”,进而推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