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基于2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数据实证

2020-12-17郑璐

科技促进发展 2020年8期
关键词:减贫流通业贫困县

■ 郑璐

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 南昌 330044

0 引言与文献综述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生产和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持劳动价值交换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流通业都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层面贡献出较大的力量,诸如提供就业岗位、缩小居民贫富差距等现实情况也使得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效应凸显。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在这一背景下,帮助穷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同样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2019年12月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咬定目标,巩固脱贫成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2020年是全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众多扶贫、助贫政策实际应用效果的检验之年,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农村地区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不仅贫困人口多,而且部分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和区位劣势导致创新产业发展缓慢,积贫积弱的现象持续。“精准扶贫,产业先行”[1],现代流通业具有显著地减贫效应,主要体现在物资资本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等3 个方面[2],但在有关产业减贫效应的研究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减贫意义及相关问题;产业扶贫模式选择;产业扶贫保障问题与对策方面。流通业作为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化的结论,流通业减贫效应的实现普遍建基于其经济效应和就业效应。比如高鸿燕(2019)[3]研究并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对城镇化扶贫效应的释放作用,得到结论认为流通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扶贫助困作用,且与城镇化扶贫产生了协同效应,并针对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应对策。李定珍,王祺(2018)[4]从扶贫资源供给的角度分析了流通业对乡村脱贫具有的作用,他认为乡村扶贫物质资源的"超额"供给或供给"过剩"不仅会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扶贫效能,而且会戕害乡村传统的文化生态,因而加强流通业发展水平、强化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范炳絮(2017)[5]通过分析认为流通引导生产并促进消费,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并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原因,但她对流通业减贫效应释放的方式和路径缺乏分析。为了更好地明确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一些学者使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一方面,李定珍,王祺,卢宇(2018)[6]使用GLM 回归模型好Amos 路径分析模型,对2010~2016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业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流通业发展具有直接减贫效应和间接减贫效应。王锦良(2011)对流通产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对流通业引导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予以肯定。

图1 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实现路径

总体来看,学界针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的研究还较少,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尚未形成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结论,在实证方法的应用层面也较为单一。本文基于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尝试从实际案例数据出发研究现代流通业减贫效应,旨在更好地对阐明现代流通业减贫效应的具体表现和实现路径,丰富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是对“南昌市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研究”的有力支撑,对于放大南昌市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成效,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具有显著意义与价值。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进一步明确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是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有力支撑,对于落实农村产业扶贫,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流通业发展减贫效应理论分析

理论上,现代流通业发展减贫效应主要通过物质资本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实现。其中物质资本效应是直接作用于贫困区减缓贫困,属于直接效应。而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虽不直接参与减贫,但同样具有促进减贫的作用,因而属于间接效应。

1.1 现代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资本效应

贫困减缓的外在表现之一便是可用物质资本总量的逐渐增加,这是因为物质资本总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或贫困者的社会环境。同时,物质资本(诸如教育资本)能够间接优化贫困地区人们的自身素养,包括为其提供技术学习途径、产业创新扶持等,继而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减缓。发达的流通业通过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的风险和信息获取成本,减弱了贫困地区人口对产业发展的顾虑,通过优化流通成本,改善传统产业结构,使得经济金融资源的应用更加有效,提高单位物质资本的应用效率,间接起到反贫困的作用。

1.2 现代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效应

人力资本是人口质量的具体表现,区域贫困的根源在于缺乏高素质人才所带来的持续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发展,导致贫困地区因循守旧、穷不思变的发展模式不断累积。而流通业的发展首先以更加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沟通了贫困落后地区同外界的联系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向高价值增值产业流动为贫困群体个人学习和发展提供契机。概括而言,现代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效应主要表现为自身人力资本提升(体力提升、智力提升、道德素质提升)和外在人力资本提升(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等)。

图2 20个国家级贫困县GDP均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值

1.3 现代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资本效应

社会资本指的是由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等相互作用产生的信任关系网络,其根源为社会中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团体或团体相互之间的社会交往联系[7]。流通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贫困区人口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贫困区人口的社会归属感而释放其社会资本效应,比如流通业藉由大型企业、团体组织的带动,促进贫困区初级产业与城市高级产业融合,实现诸如贫困人口自主创业、非农就业等。同时还可鼓励贫困区人口拓展社会关系,健全社会关系网络,继而拓展自身社会资源。随着贫困区人口的外向发展,其获得社会信息资源的途径日益增多,能够助力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快速实现脱贫。图1显示了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实现路径。

2 基于20 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数据的现代流通业减贫效应实证分析

上文分析了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的具体表现,综合来看,流通业助力贫困区脱贫具有一定的渐进性和传导性,在我国广大贫困区内实现现代流通业的良好发展需要相应的设计并验证。本节使用20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案例数据,就现代流通业减贫效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1 案例阐述和数据分析

为了更好地突出研究重点,本文在选取案例和数据时重视贫困区经济发展的时变性和区域性,以2019年国家扶贫工作办公室公布的全国贫困县为基础,按照东部、西部、南部、北部4 个区域分别选择,构成研究样本。样本贫困县分别为:东部地区4个(太湖县、宿松县、莲花县、修水县);西部地区6 个(会宁县、夏河县、湟中县、玛多县、永靖县、同心县);南部地区5 个(隆安县、巴马县、乐业县、五指山市、临高县);北部地区5个(阿克陶县、尼勒克县、巴林左旗、正镶白旗、靖宇县)。本文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诸如农村恩格尔系数、GDP、基尼系数等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2008~2018年。图2显示了2008~2018年20 个国家级贫困县GDP 均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值对比情况。

2.2 指标变量选取

表1显示了本文研究涉及的20 个贫困县中流通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针对区域流通业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结论已经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测度指标基本围绕流通业自身发展水平、流通业基础设施水平、流通业效率水平等方面进行。参考苏俊华等(2017)的研究。

同时,参考相关谢贤君(2019)所做的研究,在衡量区域减贫效应的过程中,定义贫困度量指数为:P=(Z/μ,L),其中,P 代表贫困线,参考2019年国家扶贫办对贫困县经济状况的界定,人均收入不足400 元的县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μ 代表人年均收入,L 表示洛伦兹曲线所测度的收入不平等指数,该指数通常做如下定义:

表1 20个贫困县流通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表2 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式中,以当期贫困指数Pt和上期贫困指数Pt-1的差值定义的贫困水平变动可表述当区域平均收入μt-1变化为μt时,减贫效应的大小。其中,(ΔP)M、(ΔP)N分别表示洛伦兹曲线测定的平均收入μ 发生定向变化(比如由μt-1→μt)、不发生变化时对减贫效应的影响。(ΔP)R则表示二者的交互性对减贫效应的影响。

2.3 模型设计

根据上文的研究,考虑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直接减贫效应和间接减贫效应,设计以贫困县的贫困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数据以恩格尔系数计算),以RPΟV 表示。以流通业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二级变量为流通业发展水平,包括流通业企业数量(NUM)、产出水平(CAP);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包括交通运输里程(KILΟ)、流通业从业人数(ENG)。并引入中介变量经济增长率(RGDP)、收入分配(以基尼系数GC计)和农村财政支出(RGΟV)这一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其中,Y 为解释变量,系数c 为显著性系数,若c 显著,则证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存在直接效应,如果c不显著,则进行下一步分析。系数a和b都显著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间接的,特别是c΄显著的情形下,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通过中介变量传导形成的,即完全间接效应。

2.4 实证结果

2.4.1 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应年份的数据做分析和整理后,使用SPSS 软件对全部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2.4.2 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直接减贫效应检验结果

为了验证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直接减贫效应,分别采用RGDP 和GC 为检验变量,检验流通业发展对贫困县脱贫的影响。通过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c 显著而a、b不显著,且c΄显著。说明流通业发展影响减贫效应以经济增长的路径实现,具有直接效应,这也验证了本文第三节的理论分析结果。同样地,以GC 为中介变量进行检验,c和a、b都显著,且c΄显著,说明流通业发展影响减贫效应既存在收入分配间接路径,也存在直接路径。这也可以进一步归结为贫困县在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过程中凭借不断扩大流通企业数量并提高产出水平,实现了区域GDP 的提升,流通业发展水平每变动1 个单位,相应地带来0.21333 个单位的减贫效应,即相对上年而言,本年度区域贫困程度减缓0.21333 个单位。而收入分配方面,流通业的发展同样可通过人力资本变动和社会资本变动实现传导,间接影响其贫困状况,表现为由流通业发展导致的收入分配变动1 个单位,能够减缓区域贫困程度0.24810个单位。

表3 贫困县流通业发展水平的直接减贫效应

表4 贫困县流通业发展基础条件的直接减贫效应

2.4.3 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直接减贫效应检验结果

通过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无论以RGDP还是GC为中介变量进行检验,结果中c的显著性都较差,无法达到相应地采信要求。说明贫困县当地流通业发展基础条件只存在影响减缓贫困的直接效应,不存在间接效应。

综合来看,样本区域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释放减贫效应不存在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但既存在收入分配变化下的直接效应。因此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并非单一的、固定的,由于贫困县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水平各异,在利用流通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能力迥异,而同时现代流通业在释放其减贫效应的过程中也通过不同的中介因素进行,这使得贫困县区要更加重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序发展现代流通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1)说明流通业发展影响减贫效应以经济增长的路径实现,具有直接效应,发达的流通业通过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的风险和信息获取成本,减弱了贫困地区人口对产业发展的顾虑,通过优化流通成本,改善传统产业结构。(2)流通业发展在改善贫困区收入分配水平,促进区域GDP 增长具有减贫的间接效应。(3)流通业发展的减贫效应主要通过刺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完善得以实现。比如,流通业的发展使得贫困地区物质资源极大充盈、流通成本降低,继而促使经济金融资源的应用更加有效,提高单位物质资本的应用效率。同时,流通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贫困区人口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贫困区人口的社会归属感而释放其社会资本效应,在促进就业、带动人力资源配置水平提升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因此,在脱贫攻坚的特殊历史阶段,贫困地区应该正确认识发展现代流通业方式,正确应用流通业的减贫效应,通过增加流通业相关资源,提高与当地传统产业的结合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3.2 相关对策

3.2.1 提升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组织水平

为了更好地释放区域流通产业的区域间影响力,流通产业组织和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和创新,以此为基础实现同区域内流通相关产业和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此需要对流通企业的规模与组织水平进行有效创新。比如加强区域内流通企业、跨区域流通、跨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流通企业可与制造企业、金融企业实现更大规模、更广层次、更丰富内容的合作;同时强调跨区域强强联合,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并购、投融资建设,流通企业以既有资本和资源体系参与到更加广泛的资本市场和商业市场的运作之中,以参股、承包、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资本化扩张,增强企业经营的产业辐射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现代化高效率的流通组织,更好地实现批发、零售、物流等业态的一体化组织水平。

3.2.2 践行精准扶贫理念,明确产业经济发展方向

新时期的发展路径下,要完善“精准扶贫”首先要找准地区资源优势,明确资源优势、以优势补弱势的产业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农业产业生产的支持,同时发展“合作经济”促进当地贫困农户融入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圈层,基层党组织要积极的组织当地的农、林、牧、渔等部门向着国家政策提倡和帮扶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项目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入股合作经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为基础设施差、经济基础薄弱的行政村投入资金支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实现产业有序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继而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减贫流通业贫困县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理解发展和减贫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