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兴产业园发展及建筑设计探究
2020-12-17李之吉唐本非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李之吉,唐本非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各类产业均朝向对接世界的轨道发展。目前,我国的产业园区不单以满足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更是作为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与之矛盾的是,我国产业园区普遍仍存在以传统工业建筑为基础的厂房拼接模式,而相关研究资料也均从产业管理和经济情况来说明。反而忽略了产业园本身的规划、建筑空间等设计。为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产业园的建设更应放远目光,带动城市规划发展,建筑更应重视智慧、绿色、人性化设计等多方面维度。这样才对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有着良性效果。
2 延续与新生——我国产业园区溯源
2.1 传统产业园区
我国的产业园区,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于深圳市设立的第一个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这类的产业园区多为由国家政策主导兴建的大规模国家级工业园区,此时的产业园区依旧是以行政为主的划分模式,仍没有出现如今的“园区”模式,但即使如此,在园区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上已经出现了传统产业园区的雏形。
产业园最初是工厂的聚集地,这也是传统产业园的主要特点[1]。其承载产业多为传统制造业,例如面粉厂、纺织厂,木材厂、工业车间等。传统的产业园区在城市发展和经济生产等方面起到一定程度的助力。但由于经济条件、技术制约和城市规划设计尚未成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产业园区暴露出各类弊端与问题。传统产业园区内建筑形式多为传统工业厂房、仓库,传统的办公楼,职工住宅等。建筑尺度大,且缺乏变化。与当下的建筑风格产生明显对比。甚至许多产业园区在如今产业转型的时代浪潮下,被逐渐淘汰与废置。并且在建筑的空间设计之中,大多产业园区建筑存在着简陋、昏暗等特点。
传统产业园区内的规划设计上,出现大量的土地浪费情况,因为当时地块规划一般为郊区,属于城市辐射发展的边缘区域,地块周围区域发展缓慢,甚至没有住宅、商业区等。因此,传统产业园区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大,楼宇之间存在着大面积的日照间距等,过多缺乏功能归属的土地成为了乱搭乱建的载体,甚至出现废弃建筑,导致园区外部空间环境杂乱、存在污染。并且园区建筑多为阵列,缺少规划设计,交通路线混乱。园区内配套设施单一、匮乏,主要功能均以生产或辅助生产为主,少许有宾馆、工人活动中心等。随着近些年我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城市建设同样也在不断摸索与发展之中。在城市发展逐步探索的道路上,早期的传统产业园区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设计安装上,出现了大改大修等繁琐问题,暴露出园区设计缺乏前瞻性。另外传统产业园,在设计出发点上是围绕着经济把控与单纯的生产功能为核心。忽视了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缺乏人性化设计与人文感。并且在我国建设发展初期,我国的建材水平较为落后,导致了很多传统的产业园区建筑出现破损严重等现象。
2.2 新兴产业园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高新技术、生物制药、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园区,成为我国产业园区的新形态。作为迎合产业革命的产物,新兴产业园区与传统产业园区优劣高下立判,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差距。与传统产业园区不同,新兴产业园区在整体规划选址中,更重视整体布局和与城市的延续与协调,对空间的高效利用加以重视,并且注重外部环境设计与园区配套设计。而且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使得园区生产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建筑设计上,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筑明显与周围普通建筑形态、尺度上加以区分。在造型上更加追寻细节感与多变新颖的风格,在空间内部更注重品质与灵活性,与传统产业园区建筑内部的单调,古板产生明显差别。并且注重能源的利用与高新建材的使用,例如在建筑外部材质选择上,光伏板、降噪板,光电玻璃等。综上,新兴产业园区,因地制宜,高效完备的设施与配套功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又提高生产建设效率。同时也推进市郊城镇化的进程,这样具有前瞻性,时代性的产业园区是产业区设计在当下的正确道路,也是与传统产业园区最大的区别(图1)。
3 我国新兴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3.1 产城融合为发展主流
产城融合是未来我国新兴产业园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于产城融合概念的提出,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针对与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思路相反的一种全新思想理论。其核心主张是与传统产城分离理念相反的,也就是强调产业与城市的功能互融、空间整合。
图1 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我国的传统产业园区多分布于城市郊区,周围配套设施匮乏、功能单一且周围环境较差。传统的产城分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与转型。例如职住问题,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在城市中吸收大量的科研人才,并且还要满足其生活便利,所以在产业园的规划选址上一定程度上要考虑交通成本,减少上下班时间,减少交通负荷。对于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所体现出的种种弊端。我们总结出,产城融合理念所提倡的新兴产业园设计体现为高效生产、配套功能完善、健康友好的生态环境与人性化的设计,与城市功能与规划发展完美衔接,建造真正产城一体化的新兴产业园区(图2)。
图2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3.2 我国现阶段新兴产业园区的模式
基于我国新兴产业园区的现状总结,我国新兴产业园区以下列几种空间模式为主。
3.2.1 产业新城模式
在城市主城区外,以某些产业为先导,以城市为依托,聚集一定产业园区,并配有高度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控职住平衡,打造一个城市新城区。这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种路径,较传统的产业园区相比,能够为产业园生产研发提供更完善的功能配套设施及商住休闲服务。
3.2.2 产业综合体模式
以产业园区为核心,配套完善的城市生活设施,达到生产、研发、商务、商业、生活的高度复合,建筑形态上为城市功能综合体,形成一个城市副中心或小核心区、产业圈等。例如大学城与产业园相结合,形成以众多高校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大学产业园区,这类产业综合体融合职住办公、研发创作、学术科研、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校园属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附特定的文化区域或具有一定历史记忆的场所,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造商业、娱乐、艺术创作等高度复合的社区空间。
3.2.3 专业产业园模式
对一些具有相对专业化的产业园区,一般仍延续传统产业园区模式。例如化工产业、生物制药、金属制造、物流产业园区等一些具有污染性或对居住生活产生干扰,需要远离城市中心的产业园区。这类产业园区在空间布局上,更适合分布于市郊。
4 新兴产业园区设计策略研究
4.1 区域位置及园区规划
注重城市肌理,与城市发展规划契合。在区域位置规划上要考虑交通功能,与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地铁、港站等位置关系,提供方便的交通出行方式,缩短职住距离,降低通勤负担。把握产业园区与城市的空间所属与功能关系。使产业园区与城市各功能要素完美连接。园区规划需要保持合理性,不仅需要考虑和当代环境的契合性,同时还需要确保其与城市发展理念的一致性。整体布局需要满足功能方面的要求,在设计空间距离的同时,不能忽略各个建筑的联系性[1]。在功能划分上,除了主要的生产办公空间以外,其他研发创作、休闲商业、娱乐生活等配套功能,也一并要在园区功能划分上有明确体现。对于有条件的新兴产业园区,可以配套幼儿园等教育类型设施,以及球场、购物广场等配套设施[1]。
4.2 建筑设计策略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经济、智慧城市建设是当下时代主流。在此背景下,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筑设计策略应更为灵活。新兴产业园区与城市环境在总体的布局设计层面应该具有相互呼应的空间逻辑[2]。首先于平面布局上要与传统产业园区体现明显区别,应更体现合理性与人性化的尺寸设计,建筑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办公需求。并且新兴产业园区在共享与私密的办公空间设计上进行优化处理,提供交流互动空间的同时,保有私密独立的办公空间。灵活采用各类空间设计手法,加以绿色宜人的景观环境,提高空间品质,营造当下时代需要的舒适办公氛围。其次注重平面的流线划分,实现具有联系且互不干扰的流线设计。垂直空间设计上,在保证空间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采用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连廊、夹层、跃层、地下空间、中庭等,提升景观视野品质,满足舒适的采光要求。在建筑造型设计上,以建筑美学为基础,要与景观环境呼应,不破坏园区景观氛围。可把握开窗方式、立面材质等,选择舒适安全且节能的建筑材料。新兴产业园区的造型设计上,更要强调现代化、绿色生态的理念。并且在建筑空间及细部处理上,更应把握人性化设计。例如,颇受关注的杭州阿里巴巴菜鸟产业园区设计,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其产业园区在为客户与员工提供舒适办公空间的同时,也配有完善的商业休闲活动场所。其平面布局设计对独立性与通达性的把握,做到了完美优化,切实考虑空间的流动性与舒适的景观视野(图3)。
图3 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菜鸟总部园区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兴产业园区在规划、建筑、生态与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与改善,对于传统产业园区暴露出的各类弊端积极应对,营造更为人性化,更绿色生态、高品质的产业园区办公空间。同时,助力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当代对于生产研发办公空间的需要,成为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