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瘤和分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
2020-12-17刘燕
刘 燕
(青海油田医院 甘肃 酒泉 736202)
现阶段,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加上食品问题愈加严重,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增加,使得都市女性多伴随内分泌紊乱现象,雌激素水平升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疾病发病率[1]。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分叶状肿瘤均属于常见乳腺疾病,而这两种疾病在超声影像图上有一定相似之处,特别是小体积的分叶状肿瘤,通常需要予以病理检查,甚至实施免疫组化才能进行诊断确诊[2]。所以对这两种疾病的有效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49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3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所选患者均经穿刺病理以及手术证实,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年龄最大为62岁,最小为35岁,平均年龄水平为(48.52±2.20)岁,发病部位:20例为左侧病变、29例右侧病变;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中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为36岁,平均年龄水平为(48.49±2.33)岁,发病部位:21例为左侧病变、28例右侧病变;两组年龄以及发病部位对比无统计学层面差异,提示本次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
对所选患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控制在9-15MHz范围内,首先将仪器调整为二维灰阶模式,常规扫描病灶部位,以美国放射学会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为准。不仅要对肿瘤部位、形状、包膜、后方回声进行检查,还需要对肿瘤大小、边界情况、内部回声予以检查,对肿块钙化情况、囊变情况进行了解,对腋下异常肿大淋巴结组织予以扫描。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系统扫描肿块内部血液供应状态,并根据标准进行分级,在有丰富血流的血管断面予以脉冲多普勒取样,之后对血流入射和声束夹角进行调整,控制在60°以内,得到动静脉血流频谱,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肿瘤直径;②二维超声表现:从肿瘤形态、囊性变、边界、高回声分隔、钙化灶、腋窝淋巴结、纵横比、后方回声方面进行分析;③血流信号:根据Adler DD等所提出半定量法制定分级标准,肿块内无血流信号则为0级;伴有少量血流,短棒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数量为1~2个为1级;存在中等血流,短棒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数量为3~4个为2级;有丰富血流表现,点状血流信号数量在4个以上,或有清晰管壁血管超过2条为3级。④血流动力学参数:涉及到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以及阻力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直径对比
从肿瘤直径来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均值 [(32.73±10.55)mm]明 显 大 于 乳 腺 纤 维 腺 瘤[(19.94±5.33)mm],P<0.05。
2.2 两组二维超声表现对比
从二维超声表现来看,从肿瘤形态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1例为分叶状、38例为椭圆形,分叶状肿瘤患者26例为分叶状、4例为椭圆形;从囊性变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0例有、48例无,分叶状肿瘤患者4例有、26例无;从边界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5例清晰、14例不清晰,分叶状肿瘤患者28例清晰、2例不清晰;从高回声分隔上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4例有、5例无,分叶状肿瘤患者10例有、20例无;乳腺纤维腺瘤和分叶状肿瘤在肿瘤形态、囊性变、边界以及高回声分隔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钙化灶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例有、45例无,分叶状肿瘤患者2例有、28例无;从腋窝淋巴结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例肿大、46例无肿大,分叶状肿瘤患者1例肿大、29例无肿大;从纵横比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例>1、46例<1,分叶状肿瘤患者1例>1、29例<1;从后方回声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例增强、47例不增强,分叶状肿瘤患者2例增强、28例不增强;乳腺纤维腺瘤和分叶状肿瘤在钙化灶、腋窝淋巴结、纵横比、后方回声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血流信号对比
从血流信号来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30例0级、15例1级、3例2级、1例3级;分叶状肿瘤患者中,2例0级、5例1级、8例2级、15例3级,乳腺纤维腺瘤和分叶状肿瘤患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乳腺纤维腺瘤以0级以及1级为主,而分叶状肿瘤则以2级和3级为主,P<0.05。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
从血流动力学参数来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19.42±5.74)cm/s]以及阻力指数[(0.72±0.06)]均比乳腺纤维腺瘤[(14.80±4.39)cm/s、(0.63±0.05)]高,P<0.05。
3 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可以根据病情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良性,二是中心,三是恶性,若病灶属于恶性,且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促使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向其他组织扩散,针对这一病理学特点,临床多选择手术方式治疗[3]。乳腺纤维腺瘤属于良性肿瘤疾病,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腺上皮,二是纤维组织,这一疾病通常在年轻女性出现,同时也在绝经后激素替代患者中常见,这一疾病的发生通常与机体性激素水平紊乱相关[4]。现阶段,因乳腺分叶状肿瘤很难通过生物学表现进行诊断,而且其与乳腺纤维腺瘤存在相似的临床表现,另外这两种疾病不管是分子表达还是组织学表现均有一定相近之处,所以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问题。对于此则需要通过有效方式对这两种疾病进行有效鉴别诊断,以便于实施对应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5]。本次研究可见,乳腺纤维腺瘤与分叶状肿瘤在肿瘤大小上存在一定,乳腺纤维腺瘤肿瘤直径明显比分叶状肿瘤小,而且乳腺纤维腺瘤肿瘤直径一般在20mm以内,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可以将肿瘤大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内部血流,可见乳腺分叶状肿瘤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而且主要为2-3级,而乳腺纤维腺瘤血流信号分布较少,甚至一些患者无血流信号存在,这可能与分叶状肿瘤可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对微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相关。另外这两种疾病在超声影像上有差异,这些指标均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依据。
综上,对于乳腺纤维腺瘤和分叶状肿瘤患者来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鉴别诊断,两者在肿瘤大小、超声表现、血流信号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以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