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庭养猪农场发展趋势浅析

2020-12-17王永杰李传民

猪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猪农场猪场

王永杰,李传民

(北京鹤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602)

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2014年,一直是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期间,我国的养猪业完成了从农耕附属行业向一个独立自主行业的转变,完成了初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化之路;同时也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后,对高质量肉制品的需求。但是新的矛盾也不断地呈现出来,比如,虽然生猪基本量供应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整个行业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依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低效率生产带来人猪争地的环境压力,高抗生素使用量带来食品安全压力,还有生物安全压力和“用人荒”等问题。自2014年起,我国养猪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生产精细化。

我国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进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生产活动,并且农业收入占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家庭农场农业生产项目中,以养猪业发展数量最多,且生产活动最为活跃。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生猪出栏5.4亿头左右,其中存栏母猪5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的生猪出栏量占有很大比重,约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60%以上。由此来看,家庭农场养猪业的发展对我国年生猪出栏量的影响十分重要。然而,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如土地资源紧缺、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落后、资金压力和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等均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国内家庭农场养猪业想要在当前养殖形势下存活甚至发展,就必然需要做出由内而外的改变,既要改变家庭农场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又要适当接受来自外部或者第三方的技术、资金等帮助,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养殖政策方面的信息,以求获得最佳发展机会。文章尝试对家庭养猪农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家庭养猪农场的发展状况,预测我国家庭养猪农场的发展未来。

1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1.1 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分析

重点比较以美国、荷兰为代表的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特点,为我国家庭农场未来发展提供参照[1]。

1.1.1 美国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发展经验

美国地广人稀,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产量丰富,养殖机械化程度较高等一系列条件,决定了其养殖场具有较大的规模。

首先,美国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多样化,且规模较大。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全国有大约70万个商品猪场,年存栏量有6 500万头;到2010年全美大约有7万个猪场,而整体存栏量约为6 700万头,说明场均存栏量大概提升了10倍[2]。其次,美国家庭农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更加专业化、业务素质较高,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美国政府能够重视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家庭农场提供较多种类政府补贴和系统完备的政策保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了美国农场生产的风险防御能力。

1.1.2 荷兰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发展经验

荷兰家庭农业是另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与美国式的大中型农场生产模式不同,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主要为中小型规模,其占荷兰农场的总数80%以上,商业化生产程度较高,具有集约化和高效率的特点。而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又可以作为荷兰家庭农场发展的保障,所以荷兰家庭农场专业化水平很高。荷兰家庭农场一般会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专业化生产,主要是粮食、花卉、水果等,这将助于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此外,荷兰农业生产还具有不同属性第三方服务的特点,农场主往往将家庭农场的各种生产任务外包给不同服务机构,由社会化服务机构承担这些任务,这有助于促进家庭农场的商业化,并对优化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积极作用,因此荷兰的农业生产模式还具有生产流程社会化的特点。

1.2 美国、荷兰这两个国家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由上述可知,美国与荷兰家庭农场无论是规模方面还是生产技术、流程方面都有不同之处,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由各自国情决定的。

1.2.1 两个国家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及其形成机制不同

美国的家庭农场是多样化、规模大的经营模式;荷兰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美国相比,主要以中小型的农场为主,其农业生产的专一性较强,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因此其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有利于农业生产流程化。

1.2.2 两个国家的家庭农场经营方式、经营效率、经营绩效有所差异

美国家庭农场主要为兼业型经营方式,其相同区域生产的农产品类型相似,农业生产具有区域相似性。而荷兰家庭农场与美国相比更具有专一性,不同农场仅生产一种农产品,因此其专业化程度高,又因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介入,对优化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积极作用,因此荷兰的农业生产模式还有生产流程社会化的特点。

1.2.3 两个国家之间的农场经营保障和机制不同

美国政府对国内的农场经营给予支持政策,对家庭农场实行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并积极鼓励农场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美国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税和信贷体系,为家庭农场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3]。荷兰政府主要以协调的方式鼓励农业经营管理,允许个体农民以有效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以便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经济收入。

2 我国家庭农场养猪现状

2.1 养殖规模

我国家庭农场农业生产项目中,以养猪业数量最多,而且生产活动也最为活跃。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全年生猪出栏约6.88亿头,相比往年增长0.5%。通过对不同养殖规模(存栏500头母猪以下家庭猪场、500~3 000头母猪规模猪场、以及3 000头母猪以上中大规模猪场、集团猪场)生猪出栏量比例的分析来看,目前存栏母猪500头以下的家庭猪场生猪出栏大致占全国总供应的60%以上。

2.2 生产成绩

我国家庭农场养殖户大部分是夫妻猪场,或夫妻加老人一起养殖的模式[4],猪场规模都在100头存栏母猪以下,发展好收益高的猪场存栏母猪数量在60~80头之间。家庭农场模式下养猪,通过利用自身的土地和人力优势来降低养殖成本,通过小规模化效益来提升收益,但并不等于规模越大收益越高。这其中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养殖规模,包括养殖技术和管理观念、养殖环境控制、不同阶段营养供给等[5]。

2.3 家庭农场养猪管理者存在的问题

2.3.1 盲目扩大养殖规模

中小型猪场经营者多数总是想着如何扩大养殖规模,一味贪求养殖数量的最大化,而不是想到如何提高单体盈利的最大化,总认为养得多比养得精好,正是这样过度求大的心理,让许多猪场在市场高价时盲目扩充后备母猪。最终导致猪场生产管理混乱,生产水平迅速下降,猪场效益降低等情况发生。对我国中小型猪场来说,现阶段最应该做的是:根据猪场的生产规模,确定规模底线,坚守均衡策略,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提高自身生产管理水平和猪只饲养技术。

2.3.2 靠低投入赚钱

家庭农场最大的优势绝不是低成本生产,而是猪场精细化的管理。集团化养猪最大的瓶颈是人事管理,而家庭农场养猪的问题主要在于生产管理混乱。家庭农场管理者往往因为观念跟不上,总想通过节约成本提高年收入,最后结果往往是生产效率下降、猪只的生产水平降低。管理者节约成本的出发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过分降低猪只养殖费用,并不能提高猪场未来竞争力。因此,家庭猪场的竞争力绝不是低成本,而是高水平的精细管理。

2.3.3 随意性太强

我国家庭农场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一般较低且缺乏系统的学习,因此在日常的家庭农场管理中没有章法,缺少科学的制度和流程。家庭农场管理者们缺乏猪场生产管理相关专业的知识,只是靠长期积累的经验,难免会在家庭农场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

2.3.4 不愿意主动学习

我国现阶段家庭农场管理者由于受教育水平不同,对事物接受的能力也不同。大多数家庭农场管理者都很难接受一些新鲜事物或技术知识,这就会导致猪场固步自封,缺乏与外界先进技术的交流,最终使得家庭农场缺乏竞争力。

2.4 家庭农场养猪当前面临的困境

2.4.1 环境压力

养猪所带来的环境的压力主要来自猪粪尿、污水、病死猪和空气污染,当前传统家庭农场粪污、污水处理系统,每天产生的粪污都是排放到一块闲置区域,日积月累会对该区域造成很大污染。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如何处理粪尿污染成为传统家庭农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目前,处理粪污的最佳途径是科学回收粪便,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大型养殖场每年产生大量的粪污,粪污量远远大于当地的土地承载能力,而采用其他环保方式处理会产生巨大的成本,直接降低养殖场的效益。因此,对于养殖场进行规模控制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问题的一个方向。

2.4.2 技术压力

侧重在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50头母猪的猪场与100头母猪的猪场管理方式肯定有所区别,要求也会更高,粗放式管理带来的是生产效益差,PSY水平低,如果自身缺乏专业的兽医技术,猪场问题会越来越多。

2.4.3 资金压力

我国家庭农场普遍存在资金压力过大的情况,这与猪场生产效益、经营者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以及盲目扩增猪群有着直接关系。这种情况下,家庭农场养猪的经营者只能通过赊欠经销商的料款和药款维持正常的生产,但这种做法将养殖成本提高了不少,如果是高猪价年份这点可以忽略,如果是处在低猪价周期,这种做法将导致这些家庭猪场成为最先发生亏损的群体,如果发生疫病,亏损甚至会影响接下来数年的运转。

2.4.4 来自非洲猪瘟疫情的压力

截至2020年5月,非洲猪瘟在我国已经肆虐21个月之久,并且在没有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非洲猪瘟的暴发打破了我国近年来一直提倡的规模化养猪生产格局。从非洲猪瘟的发病特点来看,养殖集团的猪场疫情发生率远远高于家庭农场,但这种现象是由养殖业的特点决定的,与养殖规模关系不大。因此在目前非洲猪瘟状态下,家庭农场管理者的压力巨大。

3 家庭农场养猪未来发展

3.1 家庭农场养猪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下的机遇与挑战

非洲猪瘟导致目前我国存在年1亿~2亿头生猪缺口,在高利润的刺激下,2020年将是养猪产业全面复产的一年。家庭农场作为小而散的个体,拥有规模化猪场不具备的灵活性,同时,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普遍放开养殖限制甚至鼓励养殖,家庭农场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据汇丰银行预测,未来两年内猪价会维持在较高水平,高回报会为家庭农场的发展积累一定资本,借此机会扩大养殖规模、改善养殖环境、引进优良品质、提升养殖技术,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水平打下基础。环保投入将是未来养猪行业的基本准入条件。同时,非洲猪瘟依然会成为家庭农场最大的压力,特别是当前初次进入养猪行业或者复产再次进入养猪行业的家庭农场,一旦遭遇非洲猪瘟就很有可能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

3.2 家庭农场养猪技术的提升

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深,养猪业也必然会面临着全世界市场的整体竞争,而当前我国家庭农场普遍养殖技术不足,技术人员存在严重断档,因此,有必要提升我国家庭农场养猪技术。

未来家庭农场养猪技术的提升可分为如下几种形式:一是设置专业培训机构,政府或者其他机构为家庭农场主提供系统培训机会,提升家庭农场主的养殖技术;二是新型养猪人自我技术提升,一些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将成为家庭农场的新主人;三是由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服务,如饲料公司的服务团队或第三方服务公司为家庭农场主提供专业服务;四是与集团化养殖公司合作,当前的“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补充了家庭农场技术不足的问题。整体来说未来的服务会朝着更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方式发展,在管理方面的进步要超过操作方面的价值,数据化、精细化和智能化,远程服务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专业的技术平台可能是未来家庭农场走向发展和正规化的促进器。

3.3 家庭农场养猪规模发展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仍以小规模为主,2019年年出栏1 000头肥猪以下猪场占比仍有些猪场养猪收入只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他们可能还有种植等其他收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加深,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同时经济发展,薄利或者微利的养猪行业,总体收益上很难维持家庭支出。另外,土地政策和环保政策也会对养猪场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参照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欧洲国家,特别是荷兰,他们的家庭养猪农场一般都具备一定规模,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配合良好的设备环境提高饲养效率,通常一个家庭农场可以饲养300头基础母猪或者更高的规模。

3.4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限制

家庭农场的发展除了自身方面的竞争力提升,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支持一方面是需要及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使行业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还要从土地、环保、资金补贴等方面支持。同时,随着国家对于环保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养殖行业不断地走向正规化,家庭农场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配备专业化的粪污处理设备,以及进行减抗、无抗养殖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扶持。

4 小结

我国的家庭农场是养猪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又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猪肉供应;微观来看可以影响行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宏观来看会影响社会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问题。同时家庭农场的发展也关系到万千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在同时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民家庭,养殖收入占整个收入的比重远远大于种植收入。所以笔者认为,家庭农场未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国农业转型的主要着力点,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和家庭农场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养猪农场猪场
农场假期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农场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一号农场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