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汉语教学起步阶段共融互通的教学策略初探
——国际汉语教学和小学课堂教学异同点辨析及应对策略

2020-12-17江苏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吴苏文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言母语

江苏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 吴苏文

2019年夏,我参加了IPA国际认证协会组织的《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认证标准》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既接触了新的世界,同时又“反作用”于我的日常教学,让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国际汉语教学和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既可借鉴,也可互通。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互通有无,相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对“国际汉语教学”的理解

“国际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它是对不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学对象进行汉语教学的学科。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言,而第二语言是指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通俗来讲,外国人学汉语,是“国际汉语”的范畴;少数民族通用自己民族语言的人群学汉语,都需要从拼音学起,掌握第二语言。在新世纪的浪潮中,走进我们国门,生活于此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同时,对云贵、新疆等少数民族语言地区的支教力度也在加大,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我们教学“语文”的教师掌握一些“国际汉语教学”的技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对象。

二、“国际汉语教学”和“汉语言教学”的共同点

1.根本目的:满足个体运用汉语进行交往的需求

世界越来越像个“地球村”,汉语言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我们,还在悦纳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跨文化交流愈来愈日常,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无论是国际汉语教学还是语文教学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

2.学习内容:获得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

学习与掌握基本的语用规则,听音辨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确保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简而言之,就是确保个体在交流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以达到顺利进行人际交往沟通的目的。

3.教学原则相同

语言是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离不开它。由此决定了掌握这门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所以教学时师生以精讲多练的方式,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教学方法部分重合

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以汉语为对象习得第二语言,都需要特别关注情境,强调学习环境,自然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这就要求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尊重和肯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

三、“国际汉语教学”和“汉语言教学”的不同点

1.母语的影响力或正向或负向

每个个体的第一语言学习已经形成基础,发音器官已经成熟,运用第一语言的能力也已经形成一定的定式,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常常会下意识运用第一语言去理解和转化。这种影响可能是正向的,即对进一步学习有助益;但也有一种情况是固有的发音习惯、语法规则与第二语言有很大的冲突,这就可能带来负向的影响,增加了理解和掌握技巧的难度。

2.第二语言的逆向影响

人们一般的习惯思维认为,掌握了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学习应该是事半功倍。殊不知两种不同的语言,语音的混淆,语法规则的不同,一定会造成部分混乱。这种混乱一旦发生,是很难从理论上去解释清楚的,更多的是用语习惯和语法规则上去反复实践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规律,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备练习和学习后纠正,有的放矢进行训练。

3.文化背景的不同影响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明的载体。第二语言学习也必须考虑这个前提,学习第二语言也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符号,学习的终端必将指向文化学习,从而理解人类文明的过去和未来走向。

4.学习对象的影响

第一语言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孩子,第二语言学习的对象往往是度过了孩童时代的青少年或者成人。两者的年龄特点不同,接受知识的水平不同,学习两种语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差异。需要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借助第一语言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兼顾两者间转化的准确率和表达流畅性。

5.学习环境的影响

儿童的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他们学习第一语言的时候,身边的人、所处的环境和他使用的是同一语言。他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直沉浸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没有别的干扰。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是任务型的,目的性比较强,一般没有第一语言那样的自然环境,最好的方式是处于双语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在课堂下使用母语。第二语言使用的频次和机会也不像母语那样频繁。

四、汉语教学影响下的国际汉语教学的常见策略

1.对比和分析原因

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的。

当人们“初来乍到”,往往有猎奇和新鲜的感受,因此学习的劲头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渐渐过去,现实存在的差异性渐渐凸显,人们开始产生一种“落差”,表现为不适应,不习惯,甚至孤独。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螺旋上升的局面,在克服这些困难以后,人们又能渐渐适应,慢慢融入。这第三阶段才是真正能够沉下心来,循序渐进学习的时间段。

2.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对于国际汉语教学来说,也是同样的学习内容。学第二语言的时候,辨音能力、发音标准甚至显得比母语学习时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先解决听和说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开展读和写的工作。读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表达信息的途径之一,而这必须建立在听和说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写的能力包括了观察、重组、表达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也是四项技能中顶级的一部分。

3.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反复实践、练习是掌握听说读写技巧的不二法宝。练习也有很多类型:模仿型、记忆型、创造型等。根据施密特的注意理论,经过反复练习的内容才能进入长期记忆,以备日后信手拈来使用。注意理论还指出,在这过程中,频率是第一重要的,在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某一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越高,就越有可能被关注到,从而也最容易被吸收和内化。语言学习是从输入到习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频率的次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扩展为:输入—关注—练习—内化—习得。

综上所述,学习语言是个反复练习和长期记忆的过程。当我们接触语言材料,先是粗略感知,然后产生兴趣,或出于学习目的,开始短期记忆,最后经过反复实践,不断强化,最后习得,并且用于学习生活中,随时调取。在学习到习得的过程中,任意一环都很重要,因此感知、内化和使用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我们要把最后一环即习得送入“记忆库”,只有进入长期记忆的信息才能被自由地提取、使用。前面环节中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被强化的次数越多,进入长期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长期记忆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它又像个圆,范围越大,它的外沿也就越大,看到这里,也许我们就能明白,有的孩子学习越来越自如,有的孩子越学越累的原因。同样,和母语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也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国际汉语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全的有机整体。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汉语言母语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母语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