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2020-12-17贾志红
贾志红
(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林业与草原站,青海 果洛 814399)
沙棘主根长度能够达到2~5m。近些年,随着造林工程不断向前推进,沙棘幼苗的生态功能逐渐凸显出来,为此就需要我们加强优质种苗的培育,并加强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沙棘造林的成活率。
1 沙棘育苗技术要点
沙棘果实较多,结实率较高,种子来源十分丰富,所以在育苗过程中,一般选择使用播种苗方法。沙棘育苗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沙棘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种子是播种育苗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种时间在每年的冬季进行。由于沙棘种子个体较小,外侧的种皮质地较为偏硬,油脂含量较高,所以种子的吸水和顶土能力普遍较弱,在育苗之前需要做好催芽处理工作,这样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育苗成功。在沙棘播种之前常用的种子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了雪藏催芽法和浸种催芽法[1]。雪藏催芽法是将当年采集的沙棘种子进行精选杀菌处理之后,放置在储水性能较强,不容易被阳光直射的地方,第2年春季雨雪融化之后,按照1∶3的比例将沙土铺在种子上方,严格控制温度,当有30%左右的沙棘种子裂口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浸种催芽方法根据水温温度不同可以放分为热水催芽法和温水催芽法。其中以后者的应用最为常见,将上级种子放置在温度在40~50℃的温水当中,持续浸种15d,确保种子露白之后进行播种。
1.2 育苗基地选择
在沙棘播种育苗之前,应该综合选择育苗基地,要确保所在地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疏松。播种之前应该对种植地进行有效的翻耕处理,确保苗床的土壤层厚度不能低于30cm。确保沙棘播种地地下水位高度不超过1.5m,否则将会影响到苗木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引发根系腐烂。播种之前还需要对育苗地进行进一次翻耕处理,破碎土壤,并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一般每亩选择使用15kg的硫酸亚铁硫酸铜进行消毒,这样能够降低地下害虫危害。
1.3 科学播种
沙棘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在13℃,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沙棘播种可以采用机械化播种也可以采用人工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5cm,播种量控制在4kg/667m2,保苗量控制在5.5万株/667m2。
1.4 苗床管理
沙棘出苗之前应该确保苗长水分供给充足,及时做好中空除草工作,破除土壤板结,等到幼苗生长到一片真叶之后,进行中耕除草,每间隔一个月除草一次。苗床出全苗一个月之后进行建苗处理,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的原则进行。当年生的幼苗每年需要灌溉4~5次,并结合灌溉做好科学施肥工作,每年追肥3次,首次施肥在用苗出全苗一个月后进行,做到科学使用氮肥增施磷肥。以后每间隔半个月使用一次。
2 沙棘造林技术要点
2.1 造林整地
当沙棘幼苗达到移栽标准之后,要及时进行移栽造林。造林之前,首先应该对造林地进行一次翻耕。造林季节一般选择在雨季或者雨季到来之前进行,这样能够提升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提高沙棘的成活率。在整地过程中,可以按照60×50×30cm或40×40×30cm的规格,成品字形排列形成集水线,确保降雨能够集中在定植穴当中。然后将种植地当中的各种根茬、杂草、石块清理干净,回填土壤,形成高度为15°的反坡,这样最大程度的截流降雨,提高定植穴土壤当中的含水量,保证造林之后快速成活。
2.2 科学移栽
科学移栽有利于提高沙棘幼苗的成活率,加速其快速生长。一般沙棘移栽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以春季移栽最为适宜。土壤解冻到20~30cm之后,及时开挖定植穴进行移栽种植。选择1~2年生完全木质化,幼苗高度在40~100cm的植株,根部长度控制在20~30cm的幼苗定植到土壤当中。在定植过程中应该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及时将患病枝,枯枝清理干净。要加强移栽过程的有效管理,操作轻柔不会伤害沙棘根系,做到随起随栽,减少苗木根系的水分蒸发。对于造林地和育苗地相距较远的,在种植之前,可以将沙棘幼苗的根系放置在泥浆磷肥蘸根液当中,也可以使用生根粉进行处理,这样能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造林结束之后,应该做好抚育管理工作,控制光照,做好遮阴处理,避免幼苗死亡。每年对沙棘进行修剪,一般在春季树枝萌发之前修剪,改善林间的通风光照条件,提高沙棘的成活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发展沙棘造林,不仅能够为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而且还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沙棘育苗和人工造林过程中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该林木品种生长特点和需求的了解,做好采种、种子处理、播种等一系列的造林准备工作,科学栽培,科学管理,提高幼苗品质和质量,为人工造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苗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