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020-12-17郑庆峰

新农民 2020年34期
关键词:粘虫黑穗病玉米种子

郑庆峰

(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克山 161600)

关键字:玉米;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种植地选择与处理

玉米种植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到玉米种子的前期发芽及后期的生长,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及质量。一般情况下,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应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地块平整,二排灌水便利。选好地块后应对土地进行翻耕处理,将土地中的秸秆、根茬清理干净,防止阻碍玉米的生长;同时施入有机肥进行深耕,深耕的深度大概20cm左右,对土地进行深耕不仅可以除掉土壤中的细菌和病菌,还有利于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1.2 玉米品种的选择及前期处理

(1)玉米的选种。玉米品种选择的根本依据是产量高,选取的玉米种子应具有如下特点:首先要控制好玉米的株高且抗倒伏能力高,同时还要保证玉米单株生产能力高;其次根据黑龙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区成熟期的玉米品种;再次,不同地区玉米的紧密程序不同,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的耐阴性的玉米品种;最后,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以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对玉米种子的前期处理。在播种之前,应用浸泡的方式对玉米的发芽率进行检测,浸泡的时间受水温影响,水温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好根据当地的土壤温度来浸泡水温,以保证测试出准确的玉米发芽率,同时,在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拌药处理,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种子的损害、提高发芽率,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1.3 播种后期田间管理

在完成玉米常规播种后,还应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加强田间管理工作。玉米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查苗补苗和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应及时察看玉米的出苗情况,未出苗应及时补苗。补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补种,二是移栽。补种的玉米种子仍需进行浸种催芽后才能播种;移苗补栽后应及时浇水,以达到定苗的目的。当玉米幼苗长到三四片叶子的时候,就要开始分次间苗,间苗的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病株留壮苗。

2 黑龙江地区常见玉米病虫害

2.1 玉米病害

(1)玉米斑病。玉米大斑病是东北玉米种植常见病害,又称为叶斑病、条斑病、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叶,严重时病连片,叶片变黄枯死,成片死秧,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玉米大斑的流行,还与当地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都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和发展。

(2)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玉米种植产区普遍存在,丝黑穗病一旦发生会直接破坏玉米的果穗,是绝产型病害,因此是玉米种植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由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玉米的雄穗和果穗,通常情况下,该病害发生于苗期,因此在初期选种时就应当注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

2.2 玉米虫害

(1)粘虫。粘虫是一种杂食性、迁飞性害虫,具有毁灭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因其在幼龄期不易被发现,如未及时重视和用药,当粘虫长至5-6龄时,也是粘虫的暴食期,粘虫的食量增大,会将玉米秸秆吃光,对玉米的危害极其严重。

(2)玉米螟。黑龙江地区玉米螟虫源中10.5%来自于多种野生寄主,在玉米免耕田根茬、穗轴和捆包中的有效虫源量占比达53.1%。因此,玉米螟发生的虫源基础较为充分。玉米螟属钻蛀性害虫,是公认的难防害虫,其适应性强,寄主种类很多。玉米螟危害很大,单一危害损失10%~30%,复合风灾,霉变损失更大。

3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玉米虫害的防治

(1)农业技术防治。对于越冬寄主型害虫,通常通过降低害虫基数的方法进行防治。在我国东北地区,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铲、沤、封、烧等方式来减少越冬幼期害虫的数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选用抗病虫害较强的玉米品种达到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2)生物防治。经观察和研究,玉米螟的生存及活动相对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来防治玉米螟。生物防治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投放赤眼峰。当玉米螟产卵期的时候,可以在玉米田间投放一定量的赤眼峰,让赤眼峰去捕食玉米螟及其幼卵,达到除害的目的;二是白僵菌防治。按照1份菌粉掺入10~20份细砂的比例,将菌粉与细砂混合,并将混合药物置于玉米叶芯;三是用菌粉封垛。通常按照100g菌粉/立方米秸秆的用量,在玉米螟复苏前用喷雾的方式将药物喷洒于秸秆垛上。

(3)药剂防治。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50%乙基1605乳油和20%对硫磷微囊剂500g,加入10kg的水,再拌入50kg的炉渣,然后按照4kg/667m2的药剂量投入至喇叭口内。

2.2 玉米病害的防治

(1)强化对玉米叶片的观察,尤其要对玉米病毒的蔓延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研究,以此实现对玉米病害防治技术的正确使用。

(2)强化对玉米生长习性的重视,尤其要对抑制玉米正常生长的因素进行考察,使玉米病害防治技术可以充分结合病毒的表现形式得到明确,为防治技术更好的适应玉米产量的提升需要提供帮助。

(3)强化对玉米病变特征的关注,并使病变的扩散趋势可以得到合理处置,提升病害防控措施的运行质量。要强化对大斑病的关注,尤其要在玉米种植环境的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玉米种植土壤翻种情况的重视,使病害防治工作可以为病毒控制策略的改进提供完整的支持。

猜你喜欢

粘虫黑穗病玉米种子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