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期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2020-12-17祝景妮
祝景妮
(郇封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河南 修武 454350)
新时期,社会各界提高了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积极推广新型农业种植技术,普及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确保在供给侧背景下,促进地方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因此,相关研究人员有必要加大对新时期地方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积极推进地方农业现代化建设。
1 转变传统农业经营观念
部分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受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仍继续沿用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未结合农业市场主体发展趋势,长此以往,固有的农业经营模式,难以从根本上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市场发展规律。因此,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加快转变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紧跟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确保从根本上盘活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职能,加强引导,积极到地方开展现代农业理念宣传和农业工艺技术普及推广,全面提升地方农户现代化农业重视意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结合地方农业特色,做好农副产品的加工,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政府要加强对地方农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全面拓展农户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加强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尤其要大力推广农业种植的先进技术,政府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到地方进行指导,包括种植技术、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等,加强对农业种植户的技术指导,规范农户种植行为,促进地方农户丰收增产。以河南地区为例,当地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景观、区域资源等,发挥旅游观光业,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当地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原创动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更好彰显了河南地方农业特色经济。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可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践调查中发现,偏远的山区地方,农业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严重阻碍了地方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基于此,为强化地方在新时期下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地方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加强现代化农机用具普及和推广,打造农业示范基地,鼓励和引导农户到基地中学习、实践,切身感受现代化机械设备使用的便捷性、性能优势等,确保农户感受农作物免耕播种技术优点,强化地方农户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程度,以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相关部门的指导人员,要加大现代化农田灌溉、滴管技术的普及,加强农户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可适当引进小型的水利工程,进而满足新时期地方农业生产的需求。
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地方经济的市场化,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地方农户幸福指数。为更好解决地方农产品过剩、销路不畅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严格按照农业市场发展规律,提升地方林业、牧业、渔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比重,发展地方多元化经济发展形式,拓宽市场销路,提升地方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构建以农业为核心,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农业、产业链,不断推动地方产业化进程,进而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1]。以河南地区为例,该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加快推动工商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构建生态农业园,吸引了大批量的游客到当地进行观光,了解农业相关知识的同时,刺激当地消费,最大程度上盘活了地方整体经济产业,更好为地方农业发展积累资本。
4 构建“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时代到来,推动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地方农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逐渐构建起“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逐渐构建起农业电子商务化模式,依托互联网平台,拓宽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简化销售环节,推动线上销售交易平稳有序地向前迈进,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打破了时间空间局限。通过促进互联网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融合,农业经济电商化特征日趋明显。地方农业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提高农副产品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5 结论
新时期下的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正在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电商化方向发展,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大对农业种植大户的政策补贴,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机具,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目标,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